<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4日 周一</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这里,和公元220年的魏文帝曹丕一样,眼睛死死盯着这扇厚重的墓门。不一样的是:曹丕刚给他的父亲曹操(谥号魏武帝)举行了下葬仪式,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就这样被尘封进了这扇大门之后。如今1800多年过去了,这扇大门终于敞开了,我就要从这扇敞开的大门走进去,参观“曹操高陵”走进这段被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3月24日,河南省的安阳草木萌发,杨柳依依,我和冰冰在从西双版纳返回沈阳途中,来到了早春的安阳郊外,我俩此行是专程为拜谒安阳高陵曹操墓而来。</p> <p class="ql-block"> 曹操高陵墓坐落在距离安阳市比较偏远的安丰乡西高穴村。这里西依太行山,北临漳河水。位于曹魏都城“邺城遗址” 以西十余公里处。我们的车子走了一段路程后,路过一条很干净的沟渠,瞟了一眼路边路标,内容是南水北调工程。</p><p class="ql-block"> 穿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桥,沿着魏武大道一路前行,就到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安阳高陵"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不凡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高陵遗址已看不到任何残砖断瓦了,只有新修的博物馆下还有曾经的夯土痕迹。</p><p class="ql-block"> 冰冰在博物馆前擂响了一面战鼓。鼓声咚咚,时快时慢,激越昂扬,随着战鼓声声,我走进了2000年前的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复建的汉代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曹操的大型雕像。</p><p class="ql-block">“魏武挥鞭”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是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里,赞颂曹操的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 这位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定格在扬鞭策马的瞬间:但见他左手紧握缰绳,右臂高扬,长鞭如裂空闪电般劈向天际,衣袍在疾风中翻卷出凌厉的弧线,褶皱间仿佛裹挟着“官渡之战”的烽烟。</p><p class="ql-block"> 他眉弓如刃,双目微眯凝视远方,既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诗人的苍凉,又透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p> <p class="ql-block"> 他跨下战马前蹄腾空,肌肉虬结如丘壑,脖颈昂扬与挥鞭动作形成对角张力,马尾如泼墨般甩向后方,暗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魏武挥鞭”雕像,前面就是“高陵遗址博物馆了”,还没有开始参观,我就被博物馆的外型设计和色调所震撼到了。博物馆突出了三国时期以黑红为贵的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出檐深远,具有汉风的特色,创造出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p> <p class="ql-block">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墓的发现过程扑朔迷离,直到2009年12月才被考古学专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确认:安阳高陵是“真正埋葬曹操的墓穴” 这一发现被评为“中国考古六大发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2023年4月29日才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参观曹操高陵墓遗址的人寥寥无几。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孩子在我身边陪着我,走进这样的建筑我都有点胆怯,更别说走到地下的玄宫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进曹操墓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夯土堆上面的4个大字“曹操高陵”</p> <p class="ql-block"> 绕过这片夯土堆,旁边就是进入墓穴的墓道,墓道是一条斜坡,长将近40米,深大约15米。我和孩子沿着这条深深的墓道,慢慢走进陵墓中心。夯土层层深入变窄,墓道直奔墓室入口,我俩走进了曹操墓地下玄宫,推开了一扇通往东汉末年的时空之门,准备去揭开一代枭雄曹操的千年谜团。</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来之后我们才知道:真正考古挖掘的曹操陵墓室,现已保护封闭起来了,我们走的这条墓道,是按照1:1的比例复制的。真正的墓道和墓室不让游客参观。很可惜,这可能也是外面游人稀少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展示主题是“往事越千年曹操高陵历史文化展”。展出很多精美文物,从玉器到珍贵的青铜器,如煤精虎雕、水晶珠、剑残块、玛瑙饼等。</p> <p class="ql-block"> 也许因为我的职业习惯,做事儿太过于较真。也许是我在参观的过程当中看的不太明白,看完这些展品之后,我心里还有一个疑团没有解开:我总觉得曹操去世之后,为了防止墓穴被盗,后人做了72个假的墓塚。安阳的高陵凭什么可以说就是曹操葬身的真墓塚呢?</p> <p class="ql-block"> 心里的疑团没有解开,我总想找个人问一问。由于参观者极少,我们蹭不到导游讲解。我就找到展厅的工作人员请他们答疑。可是问了几个人都支支吾吾的,只说这是专家认定的。其他的也说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 到了博物院文创馆,买了一些小纪念品,坐下来请他们给我讲一讲。</p><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一个人跟我说门口有一块石碑,是曹操的墓志铭。我大喜过望,惊讶的说:我怎么没看见呀?</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又重新返回一楼展厅,细细的观看各种文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盗墓分子手里追缴回的石枕,背后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我知道曹操有头痛病,这个石枕应该是曹操生前常用的,将石枕在开水中加热后,放在脖子后热敷减痛。</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地驻足于这块出土的“慰项石”前,心绪难以平静。这块治疗头痛病的药石表面布满细密凿痕。据史料记载: 曹操临终前"头疾日甚",却在生命最后三个月写下《龟虽寿》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被编入了我们初中二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块石枕,想到曹操博大的胸襟,对生命透彻的感悟,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盖,我肃然起敬,不禁小声的背诵起《龟虽寿》</p><p class="ql-block">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p><p class="ql-block">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p class="ql-block">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p><p class="ql-block">此时,我站在这里。让我把这首诗回敬给我心目中伟大的诗人吧。这首诗在我的心里,不仅仅是我曾经教授过的一篇课文。而是一首激励人心努力向上的檄文。曹操在我的心里再也不是“乱世奸雄”而是一位“治世良臣”。</p> <p class="ql-block"> 在互动展厅, VR 技术重现了高陵发掘现场,以及认定此处为高陵曹操墓的大量证据:</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曹操那穿越时空的气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雄才大略,在这一刻似乎都鲜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两幅实景壁画面前。随着时光的倒转,我的思绪也随着飘回到两千多年前,那时的中原大地,群雄并起,硝烟弥漫。曹操,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重重痕迹的人物,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逐步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袁绍,统一了北方。</p> <p class="ql-block"> 随着用曹操形象制作的可爱的卡通画像引路牌,我们又逐一参观了很多精美展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石牌、将曹操的戎马生涯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衮雪"二字是目前被认为曹操唯一留世的真迹。建安二十四年,曹公再次到汉中"围剿"刘备,进退维谷之际,徘徊于褒斜谷口,见激流倾泻而下,水击岩石白浪翻滚,犹如雪花飞舞。见此壮丽景致,曹公文墨大发,挥笔写下"衮雪"二字,以抒情怀。随从问:"衮"字为何少三滴水?"曹公笑曰:"滚滚江水,哪差这三滴?何须画蛇添足!"霸气之外露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曹操生前主张死后要"薄葬"的理念,所以曹操墓不同于历代帝王奢华的陵寝,墓中仅出土陶鼎、兵器等实用器物,印证了曹操在《遗令》中"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薄葬”的曹</span>操墓历朝历代被盗的次数已不可追溯。直到2006年,由于砖厂取土,无意中使得曹操墓暴露,更多的现代盗墓贼多次进入墓室内盗掘,甚至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2008年国家对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考古学家进入考古发掘时,此墓早已面目全非了。不</span>过,尽管号称薄葬,并多次被盗,墓内仍出土了400余件陪葬之物。每一件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曹操高陵正式开放之前,河南省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考古学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潘伟斌感慨的说:</span>“可能是淤土太厚,盗墓贼顾及不到这些地方,才使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侥幸的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些几经被盗墓后,还能幸存下来的文物面前。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命运造化弄人,安排后事嘱托要“薄葬” 不建封土堆,不植树的曹操,并没有像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被永远掩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span>代枭雄盗墓的鼻祖曹操,<span style="font-size:18px;">“摸金校尉”的创始人曹操,</span>仍然没有逃脱自己的陵墓被盗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曹操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智慧、胆略、文采,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他的陵墓,则成了后人探寻历史、缅怀先贤的一处圣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完成了一次与历史巨人的心灵对话。在这个静谧而深沉的地方,每一块石板、每一粒尘埃,都似乎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我听见了那位乱世枭雄诉说的辉煌与落寞。</p> <p class="ql-block"> 这场穿越千年的对话终以我和冰冰缓步走出曹操高陵遗址的出口画上了句号,但历史的涟漪仍在心头激荡。回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暮色中的高陵,分明能看见:</span>千年时光还在青铜器的锈迹与石牌的裂痕中流淌,耳畔分明还能听到那个金戈铁马时代的磅礴回响。</p><p class="ql-block"> 曹操的功过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这座博物馆却以考古实证为笔,勾勒出一个更立体的枭雄形象:他是"对酒当歌"的诗人,是"周公吐哺"的政治家,也是"老骥伏枥"的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站在曹操墓前,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畏。愿这位历史巨人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也愿我们都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4日深夜</p><p class="ql-block"> 整理完成于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