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秋月入怀</p><p class="ql-block"> 美 篇 号:58382814</p> <p class="ql-block"> 揩眼相看此日新,</p><p class="ql-block"> 阳乌潜曜始如春。</p><p class="ql-block"> 精神为发宵无睡,</p><p class="ql-block"> 城郭能知世有人。</p><p class="ql-block"> 静后惊雷犹隐隐,</p><p class="ql-block"> 行中战马亦振振。</p><p class="ql-block"> 未哀十载流离了,</p><p class="ql-block"> 终惜百年陇亩身。</p><p class="ql-block"> 上海一名老艺术家白蕉亲眼目睹了上海解放,心情激动的写下了《新卅八年五月廿五日上海解放,凌晨观解放军行列一首》,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解放军进入上海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上海解放的欣喜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我和夫人一同前往上海浦东前程路上的上海档案馆,参观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展览——“光荣之城 人民城市——庆祝上海解放 75 周年红色档案文献展”。这场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展览,如同一扇时光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上海这座城市从黑暗走向光明、旧貌变新颜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 踏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展览分为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诉说着上海解放的点点滴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板块,这里展示着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照片,生动地再现了上海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激烈斗争。那些泛黄的电报、密密麻麻的作战计划,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紧张与激烈。毛泽东主席的那句诗词:“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我耳边回响。正是凭借着这种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人民解放军才能在短短数日内解放上海,为这座城市的新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大事记”板块则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上海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从解放军进入市区的第一天起,到上海市政府的正式成立,每一件大事都被精心地记录下来。看着那些黑白照片中解放军战士们整齐的队列、坚定的眼神,我仿佛听到了他们行进的脚步声,感受到了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勇前行的决心。这让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的上海,高楼林立,人民安居乐业,不正是对先辈们奋斗目标的最好回应吗?</p> <p class="ql-block"> “月浦·吴淞”“七宝·虹桥”“高桥·戚家庙”等板块,分别聚焦于上海解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战役和重要地区。这些板块通过丰富的档案资料,展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军民一心、共同抗敌的感人场景。在“月浦·吴淞”板块中,一幅幅描绘战火纷飞的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而那些记录着当地百姓为解放军提供物资、掩护伤员的档案,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这让我想起了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有了这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上海才能在战火中迎来新生。</p> <p class="ql-block"> “外滩”“南京路”板块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解放后,这座城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外滩的万国建筑在战火中幸存下来,见证了上海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向人民城市的转变;南京路上,商店重新开业,市民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看着这些照片,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上海的解放,是一个奇迹,让这座特大城市在短时间内摆脱黑暗,迎来了光明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光明的校园”板块则聚焦于上海解放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档案中记录着学校重新开学、师生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场景,以及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照片,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让我想起了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了教育的蓬勃发展,上海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这座城市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万象更新”板块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变化。曾经的黄浦江和苏州河,见证了上海的沧桑巨变,如今它们两岸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观。看着这些今昔对比的照片,我不禁感叹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变迁。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p> <p class="ql-block"> “人民当家作主”板块则通过大量的档案资料,展现了上海解放后,人民如何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从基层民主选举到社区建设,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到妇女的解放,每一个方面都记录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看着这些档案,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的上海,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繁荣昌盛,这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体现。</p> <p class="ql-block"> “旧貌变新颜”板块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从破旧的街道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贫困的生活到富裕的小康生活,上海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这些今昔对比的照片,我不禁感叹时代的进步和城市的变迁。这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始终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这场展览,我和夫人久久不愿离去。那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上海解放的伟大意义和这座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上海,这座光荣之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如今,它又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展现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