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隔数年再次站在丹江景区变电站高坡上遥望丹江,心情与往日已是大不相同。其实丹江依旧是丹江,不同的是心境的改变。一路走来,身心疲惫,已失去很多。这些年,我一步步走向它,一点点靠近它,一遍遍感知他,丹江仿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满魔力的能量磁场,吸引我一次次回眸、朝拜,像一个虔诚的佛徒。可丹江是一个宏大主题,渺小如我,是难以抵达的圣地、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地。</span>过去也曾写过关于丹江的文字,现在看来,那只是丹江的浮光掠影,只是站在丹江之外一厢情愿的理解丹江,脱离丹江厚重沧桑的历史和人文精神浪漫丹江。丹江需要在800年楚汉文化里理解丹江,在丹江40万儿女的付出与奉献里理解丹江。</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丹江在我眼里,早已不是普通的自然山水风景,而是有了新的深度和高度。丹江壮美的背后是付出是奉献是牺牲,是忠诚是胸怀是精神,是40万淅川儿女赋予了丹江海一般的胸怀和气概,这正是丹江的伟大之处,既悲壮又崇高,既深情又圣神。最后以一座丰碑的姿态,永远矗立于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深深感到,眺望或凝望丹江,必须有一种高度,就是必须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极高的地方,高的远离尘世远离喧嚣,一颗心要超脱要拔高,这时再来看丹江的辽阔无垠、旷远深邃,会有一种纵览山河的豪情在心中鼓荡,继而升腾起一种崇高感、一种圣神感、一种天地感,整个人好似也被洗礼,变得通体澄明豁达。否则,以一种世俗之心浑浊之眼观丹江,会陷入水的漩涡而不自知,就如“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一样。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这个视角。可是这种视角究竟是非人间的,艺术性的。现实生活中活着,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总是有所介入。那种把酒临风、空谷幽兰式的慧高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作为普通人,当面对消失的故园,情愫应该是复杂的,除了凭吊与怀念,该有一种大义灭亲般的悲壮与凛然吧。这是人之常情。</p> <p class="ql-block">在与丹江物我两忘相互凝视中,有一种精神感召效应,这与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现象极为相似。丹江梦幻般的万千气象,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和心灵上的涤荡,也教会我对生命对自然对山水的敬畏和谦卑。与丹江两两相对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疗愈。伫立丹江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向丹江及周遭的一切,酡红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浩渺辽阔的丹江,似乎也镀上一层魔幻色彩,愈加唯美,高远辽阔。顿觉天地有大美,内心忽而渺小,忽而又觉得拥有很多,丹江大观苑东侧的南水北调的源头渠首陶岔,西岸的千年古刹香严寺和坐禅谷,此刻似乎全是我一个人的。丹江看似平静无声的水面,其内心翻涌奔腾着千钧力量,像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的泵出血液般珍贵的清水永续北上,润泽沿途4亿多民众。这是何等的力量和信念。我仿佛触摸到丹江的脉搏,好像一下子读懂了丹江,也理解了自己,想通了很多,放下了一直纠结于心的执念和不合时宜的情感,霎时感到人生轻松,无限美好。在永恒的丹江面前,人生何其短暂,把有限放进无限,你会感到一种释放,一种化解,一种永生,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永不干枯。</p><p class="ql-block">人可以生存在任何空间,却不可以生存在任意时间里,时间的霸道与冷漠,令人绝望和悲伤。但在永恒的丹江面前,我们似乎能再一次得到新生和涅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