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旅(九~中)

W.G.32291229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章:W.G. 甄选整理编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插图:W.G、感谢原作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配乐:《First steps》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 John Barry.</span></p> <p class="ql-block">3、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p><p class="ql-block">卢浮宫现有198个展厅,按来源和类别分为六大展馆,分布在卢浮宫三大建筑主馆的不同楼层:</p> <p class="ql-block"><b>A、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b>主要位于叙利馆 0 层和德农馆,展示作品为 雕塑、陶器等。</p><p class="ql-block"><b>B、古埃及珍宝馆:</b>集中在叙利馆地下一层和一层,展出作品为 木乃伊、神庙残件等。</p><p class="ql-block"><b>C、东方艺术馆(两河流域文明):</b>主要在黎塞留馆,展示作品《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浮雕等。</p><p class="ql-block"><b>D、绘画馆:</b>核心在德农馆二层,涵盖意大利、法国、荷兰等画派。</p><p class="ql-block"><b>E、雕塑馆:</b>分散在德农(意大利雕塑)和黎塞留馆(法国雕塑)。</p><p class="ql-block"><b>F、装饰艺术馆:</b>黎塞留馆的亮点,展示王室珍宝、家具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浮宫的收藏不仅限于欧洲艺术,还包含希腊、罗马、埃及甚至美索不达米亚的珍贵文物。</span>藏品时间跨度极大---上至 5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下至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覆盖人类几千年的艺术史。</p><p class="ql-block">踏入卢浮宫玻璃大门,犹如跨进了千年前的艺术宝殿---这里拥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 个展厅,60600 平方米的展厅面积,与</span>近 460000 件艺术藏品,卢浮宫的价值 无法估量,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们只剩半天时间,想尽情享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艺术珍品,绝</span>不现实!好在卢浮宫还规划了简约路线---卢浮宫中心是金字塔,其左上右依次为黎塞留馆、叙利馆和德农馆。我们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农绘二层绘画馆的核心部分开启,尽最大努力</span>精选探索这座艺术宝殿。</p><p class="ql-block">时间紧促,只能对几幅大作先行详尽拍摄记录,其余只好先拍照留底。为保证这次重发的质量效果:首先比照原片海量搜索、甄选,再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忠于历史原作的现片与作品介绍</span>编辑合成,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A、与时空对话~观赏世界名画:</p><p class="ql-block">无疑,卢浮宫绘画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收藏了从十三世纪初到十九世纪的欧洲与世界绘画,规模和质量堪称世界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span>,其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作品,三分之一来自世界各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括达·芬奇《蒙娜丽莎》、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委罗内塞《迦纳的婚礼》等世界名作,充分</span>展示了欧洲与世界绘画作品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进入</span>卢浮宫绘画馆的瞬间,仿佛跌入一部厚重的视觉盛宴。<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农馆二楼的光照,经过精确计算设计,每幅画面都沐浴在历史的柔光里。八百多年艺术史,不仅是历史纵向的时间轴线,它还是链接世界的艺术宝殿。当人们的身影掠过这些画面,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走在人类思想、情感与时空对话的灵魂空间。这的每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将灵感转化为鲜明形象的艺术再现。</span></p> <p class="ql-block">a. 《迦纳的婚礼》:</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德农馆《蒙娜丽莎》展厅对面,有威尼斯天才画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罗·委罗内塞”于1563年创作的</span>巨型油画---《迦纳的婚礼》。</p><p class="ql-block">该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幅面巨大:67.29平方米(高6.77*宽9.94米),</span>为卢浮宫收藏最大的一幅油画,吸引了众多观览者的注意,无不为之驻足观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幅描绘《圣经》中耶稣在迦纳村举行的婚宴,</span>而画面却更像一场16世纪威尼斯贵族的奢华派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由138位人物构成,画家将《圣经》中的人物与同时代诸多人构思在一起,营造出欢乐繁盛的氛围。作品以宏大宽阔的场面、深邃的透视空间和艳丽的色彩,将威尼斯的繁荣景象和对婚礼节日的狂欢喜庆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b. 《岩间圣母》</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卢浮宫的《岩间圣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83~1486年期间,受米兰圣弗朗切斯科教堂委托所创作的祭坛名画。该作品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婴儿耶稣、施洗约翰和天使乌列在幽暗岩洞中的神圣场景。</p><p class="ql-block">其核心特点为:金字塔构图---使人物形成稳定三角形,象征着神圣与和谐。采用了晕涂法,使画面更具---柔和的明暗过渡,营造朦胧光影。画作以自然与宗教结合方式---精细的岩洞植物与神圣人物共存,充分体现了科学观察与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c. 《花园中的圣母》:</p><p class="ql-block">又名《园丁圣母》《美丽的女园丁》。这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07~1508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该作品是拉斐尔所作的圣母子像系列中的名作。在这幅作品中:圣母爱抚着圣婴,小约翰手持着木质十字架仰视着圣母,整幅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慈爱。</p><p class="ql-block">在构图上,拉斐尔追随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在这幅画中同样采用了金字塔式,三人组合的方式后来成为拉斐尔圣母像系列的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d.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p><p class="ql-block">是佛兰德斯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23~1625年创作的油画。该画是鲁本斯为法国摄政皇后“玛丽·德·美第奇”创作的组画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家采用:法兰西的戎装女子伸臂相迎,海中仙女拽缆护船,天使奏乐助兴等华丽而充满动感的</span>半神话描绘,将处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杂政治背景的</span>重大历史事件与真实人物,巧妙地融进虚幻的颂扬环境中。描绘出玛丽皇后乘船抵达马赛港的场景,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恢宏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e.</span> 《自由引导人民》:</p><p class="ql-block">陈列在德农馆红厅的《自由引导人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span>法国浪漫主义画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仁·德拉克罗瓦”,</span>为纪念 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所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中展现了巴黎人民夺取七月革命的巷战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中的女子,拿着火枪,挥舞着三色旗,指引战士穿过炮火硝烟前进。画家赋予了她不仅有希腊女神的美感,还有感性的力量,使她成为自由的象征。此画是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性作品,曾被印在1983年版的100法钞上。</span></p> <p class="ql-block">f. 《梅杜萨之筏》:</p><p class="ql-block">这幅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油画,由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其取材于1816年7月,发生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真实的海难事件:法国海军巡防舰《梅杜莎号》在航行中沉没。幸存者在自制的木筏上漂泊了13天后,仅有15人被救起。籍里柯通过深入研究海难事件的相关资料,并与幸存者交流后,最终创作出这幅震撼人心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g. 《钱商和他的妻子》:</p><p class="ql-block">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是比利时绘画大师“昆廷·马西斯” 于1514 年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妻子在翻阅祈祷书,书上画着圣母子图像 (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而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祈祷书,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画作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这典型的风俗画,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h. 《方块A作弊者》:</p><p class="ql-block">《方块A作弊者》是1635年乔治·德拉图尔创作的画作。</p><p class="ql-block">画中有四人围着桌子,三人正在坐着打牌,一位女仆在给女主人拿酒。而作弊者 正是左边那位从背后拿出方块A的男子。受害的 是坐在右边的那位年轻人。从他的穿著可以知道:光鲜亮丽的绸缎衣着下,有着稚气味脱涉世未深的气质;中间打扮入时的美丽妇女,眼神中透露着这场计谋的上演。这是当时盛行的一些风俗画,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社会风气。</p> <p class="ql-block">i. 《画家和她的女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幅作品是法国女画家“维瑞·勒布伦”夫人于1789年的代表作。反映了“</span>维瑞·勒布伦”夫人的母爱经典‌。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女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于1789年的布面油画《画家和她的女儿》,这是肖像画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画中维瑞本人温柔地环抱着女儿,母女相贴的姿势传递出深沉的亲情。构图采用稳定的三角形,色彩雅致,背景留白以突出情感‌氛围。</p> <p class="ql-block">j. 优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宫女》:</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span>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大卫的徒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新古典主义画派一员大将,写实功底非常厉害,一笔一画都栩栩如生</span>)于1814年创作的油画,是一幅非常优雅的裸体美女。</p><p class="ql-block">画里一位全裸的宫女背对着观众,优雅地侧卧在床上,头微微地转过来,温柔地望着你。这位宫女的身材修长,身体给人的感觉非常柔软,浑身的皮肤都呈现出一种像陶瓷一样的光滑质感。</p> <p class="ql-block">k. 《花边女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幅油画,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 创作的。他以诗意化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专注平和、编织蕾丝的女工,作品展现了一种抒情情调和美的享受。</span>画面温馨、舒适、宁静,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气氛的喜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l. 《卢浮宫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法国画家</span>路易斯·贝鲁德(1852~1916),于190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经典中的经典!</p><p class="ql-block">画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巴黎的卢浮宫广场。1873年,他第一次在沙龙展出,之后便在卢浮宫和广浮宫的Salle dite展出。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现场。</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浩瀚的画卷中,时间有限非常遗憾:还有许多世界名画无法呈现,仅精选几幅 权当管中窥豹吧~</span></p><p class="ql-block">列·托尔斯泰说过:“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能够表达人类共通的感情与真理。”世界名作之所以永恒,在于它超越了时代,揭示人类灵魂深处:生与死,爱与恨,自由与抗争等最本质、最原始的命题。无论科技如何进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社会如何发展,</span>它永远是人类思想、情感与时空对话的最佳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