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张学良旧居包括三进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赵一荻故居等多组文物建筑,是东北地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外的张学良将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外门口一对汉白玉石狮,是1927年冯庸大学建校时张学良将军赠送该校的贺礼,被喻为“醒狮”,放置于冯庸大学校门口。岁月沧桑,冯庸大学校舍不复存在,见证其发展历程的石狮却被保留下来,一直在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冯庸大学办公楼旧址)门前得到妥善保管。2018年6月6日,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物保护意识,做出了移交石狮的善举,使这对饱经沧桑的石狮正式落址张学良旧居</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参观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是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建筑群组成。中路位于张学良旧居中央,为传统木结构三进四合院。正门对面是砖砌大照壁,照壁中间“鸿禧”两字</p> <p class="ql-block">照壁一侧有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75 型载货汽车,问世于1931年5月31日,是在张学良将军支持下由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民生工厂生产的。载重量1.82 吨,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最高车速为40公里/小时。国产化率高达70%,除少数部件如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轮胎等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外,其余部件均由本厂制造。1931年 9月12日-10月4日,第一辆民生牌汽车曾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路市展览会展出。民生工厂曾经有批量生产汽车的计划,每年生产75型汽车100 辆,100 型汽车50 辆。在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时,工厂已准备好50辆左右的零部件。然而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亦惨遭扼杀</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建筑正门全貌</p> <p class="ql-block">正门侧有上马石,因张作霖个矮,上马石设计为三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正门另一侧有“张学良旧居”标志</p> <p class="ql-block">旧居朱漆大门彩绘着秦琼和敬德两位门神画像</p> <p class="ql-block">进入府院一进院落右侧是厨房</p> <p class="ql-block">右侧内账房,是当时负责管理张家财物和一切开支与往来账目的服务机构。设有主事、钱房、九式、管饰先生等职。南侧为九式先生和钱房先生办公室,北侧为主事先生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内账房内布置</p> <p class="ql-block">左侧承启处,是当时专门负责登记、接待、禀报和引见来访者的办事机构。承启处设有处长、文承启官、武承启官和录事官等职。南侧为处长办公室,北侧为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承启处内布置</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内老式车辆</p> <p class="ql-block">回望旧居大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进入旧居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上雕刻着“马上封侯”图案</p> <p class="ql-block">过门楼内是游廊,游廊内侧有红底蝙蝠祥云四开门,可以从正面或游廊两侧进入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落是张作霖下属八大处办理公务之地</p> <p class="ql-block">二进院正房上装饰着皇冠设计</p> <p class="ql-block">回望进入二进院的门楼及游廊</p> <p class="ql-block">正房东间是张作霖的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通过中堂为三进院落,是张作霖家眷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于凤至的居室,此房间1918-1922年为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居住场所。二人成婚于1914年11月25日,育有长女闾媖、长子闾珣、次子闾玗、三子闾琪,四个孩子都曾在此居住。1922年,张学良和于凤至夫妇迁至大青楼居住</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正房窗下墙群嵌有1米高的砚石坎墙,浮雕精美的各种蔬菜</p> <p class="ql-block">卢寿萱的居室,此房间为张作霖二夫人卢寿萱的居住场所。卢寿萱(1880-1974)与张作霖成婚于1900年,育有怀英、怀卿两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许澍旸的居室,此房间为张作霖四夫人许澍旸的居住场所。许澍旸(1888-1978)与张作霖成婚于1906年,育有怀曈、学曾、怀曦、学思四个子女。这里也是张学思将军童年居住过的地方。张学思(1916-1970),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原参谋长,周恩来评价他是“人民海军的好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砖雕:升官发财</p> <p class="ql-block">由中路三进院右侧穿假山洞可抵达东路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东路大青楼前景致</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建成于1922年,为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因用青砖砌筑故称“大青楼”。大青楼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22.45米,是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之一。其建成后,曾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的重要场所。东北易帜,处决杨宇霆、常荫槐,倡导东北新建设,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这里策划或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青楼,墙侧贴有据说当时1美元💵一块的西洋瓷砖,足见当时的富裕</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青楼一楼正对着大门的精美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一楼右侧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此房间原为第一会客厅,1929-1931年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东北政务委员会是东北易帜之后组建的东北地区最高行政决策机关,管辖奉、吉、黑、热四省。它成立于1929年1月12日,成立初期成员为13人,张学良任主席</p> <p class="ql-block">一楼老虎厅,此房间原为第三会客厅,是张学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因当年摆放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老虎厅”。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史称“杨常事件”</p> <p class="ql-block">一楼主会客厅,餐饮处</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壁画,壁画是大青楼重要的室内装饰,原有20幅,现仅有9幅保存完好,主要分布在一楼的房间内。其作者蔡晓坡(1873-1935),字东陀,以人物、山水、花鸟画见长,对各派画法的摹绘亦很出色,特别对“四王”的山水、恽寿平的花卉虫草以及郎世宁的绘画技艺颇有研究,其作品大多被一些官宦士绅以高价收购。蔡晓坡擅长在购画人家中当场作画,他在大青楼所作的多幅壁画颇得后人赞赏</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一楼左侧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此房间1922-1928年为张作霖的办公室。其南侧为办公室,西侧为卧室,中间为盥洗室。1922年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将其办公场所由二进院正房迁至此处。张学良主政之后,将其改为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当时日军扫荡时唯一没有搬走的保险柜</p> <p class="ql-block">二楼张学良、于凤至的卧室与起居室,此房间1928-1931年为张学良、于凤至夫妇的居室,西侧为卧室,南侧是起居室,中间为盥洗室。这里也是“一块银元故事”的发生地。“杨常事件”发生之前,张学良和于凤至曾在这里抛掷银元预测杨、常生死,并由此痛下决心处决杨、常。张学良将这块银元保存在保险柜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劫掠大青楼时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二楼张学良办公室,此房间1928一1931年为张学良的办公室。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积极倡导东北新建设,支持自建铁路与地方实业、建设东北大学、创办同泽中学和新民小学等,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各项事业的现代化进程</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赵一荻夏威夷老年公寓客厅与餐厅原状展示此房间原状展示了张学良、赵一荻夫妇在夏威夷老年公寓的部分生活场景,陈列品均为东北大学收藏的张学良、赵一荻晚年使用的家具等系列珍贵物品。1993年年底,张学良移居美国后,最初租住在夏威夷希尔顿酒店。1999年秋,因酒店装修,他租住在附近的一处老年公寓,直至2001年10月15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晚年生活展</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与赵一荻照片</p> <p class="ql-block">展区展览了张学良晚年生活的一些照片及藏品</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的红色心形枕头</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的棉线帽,据说是网红帽</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旧居文创</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青楼门口望向假山</p> <p class="ql-block">假山洞口框内的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前有小青楼。小青楼建成于1918年,是中西合璧式建筑。其楼体四面共有32扇窗户,从各个角度都可看到园中景色,被称为“园中花厅”。小青楼建筑面积450平方米,1918年张家搬入新居时,张作霖五夫人寿懿把张家几个年龄较大的女儿都安排到二楼居住,自己则住在稍显阴暗的一楼。因此,小青楼也被称为“小姐楼”。张作霖的六夫人马正仪及其女儿张怀敏也曾在小青楼二楼居住</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出口前“福”字</p> <p class="ql-block">由出口望向小青楼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出口,出口上方本书有“大帅府”三字,现已回避</p> <p class="ql-block">出张学良旧居是赵一荻故居</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间,张学良的红粉知已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故居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由故居侧门进入门厅,门厅内一侧挂有赵一荻父母像</p> <p class="ql-block">门厅内景致</p> <p class="ql-block">一楼餐厅</p> <p class="ql-block">一楼琴房</p> <p class="ql-block">一楼布置着张学良与赵一荻初识的舞厅</p> <p class="ql-block">衣帽间</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一直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张学良左右,二楼书房兼客厅</p> <p class="ql-block">二楼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二楼卧室</p> <p class="ql-block">卧室挑高的窗户,只能张学良看到赵一荻屋内灯光,而赵一荻看不到张学良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4日,64岁张学良与51岁赵一荻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成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p> <p class="ql-block">佣人房</p> <p class="ql-block">站在二楼阳台看不到张学良旧居内貌,这就是当时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年幼无怙,自己出资,给赵四小姐盖了一幢二层“日本式”小楼的小心思</p> <p class="ql-block">帅府办事处亦称帅府舞厅,因张氏父子经常在这里举办舞会而得名。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南侧,全院占地3291.2平方米(含空间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是一座罗马式砖混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青砖楼房。帅府办事处坐南朝北,建筑考究,楼内有装饰豪华的大厅,一、二层回廊后面都有客房包间。主楼东西两侧建有拐角式中式青砖瓦房,每侧均为13间。帅府办事处曾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帅府办事处在张氏父子内政外交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网图鸟瞰张学良旧居</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1875~1928年),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土匪出身,民国五年(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兼省长等职,在日本势力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直奉战争中击败直系军阀后,控制北京政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自封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民国十七年(1928年)同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炸药炸死于皇姑屯车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1901~2001年),字汉卿,号毅庵,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达成了停止"剿共"政策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基础。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游客。旧居内的建筑风格各异,包括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和日本式等多种风格。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魅力和历史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