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4月22日,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周了,按照风俗给母亲做完头七之后,清捡母亲的遗物,睹物思人,回忆,怀念,悲痛,感恩……种种感情便如潮水般在心中翻卷!</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以她瘦弱的身体、坚实的脚步、顽强的毅力,走完了她93年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又是一个不凡的女性,倾尽全力,恐怕我也难以企及她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图为柳江区教育局的悼词)</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在娘胎里只待了7个月就出生了,只有3斤多一点,就像一只小猫,连哭声都没有。在90年前,没有现代化的医学设备,又是个冬天,肯定是活不了的,旁人都说:扔了吧扔了吧!可是我那善良的姨婆不忍心,解开衣服把母亲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暖着她,我的母亲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母亲成长于多灾多难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大半个中国,柳州也陷入了战争乌云的笼罩之中,母亲就读的香山慈小前身是北京香山慈幼院,专门收养国民党抗日烈士的遗孤,北京沦陷后老师带着孤儿们一路流离到了柳州,也招收当地孩子入学。白崇禧的女儿也在母亲的班级。当时学生读书要准备三个物件:一张凳子,一盏油灯,一块小木板(垫在腿上当桌子),警报响了躲进山洞继续上课。</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这般艰难的读书,也未能持续多久,柳州很快就沦陷了。</p> <p class="ql-block"> 外婆家随着难民向西逃难,外公挑着行李担,母亲和外婆轮流背着年幼的舅舅,其实那时母亲也还是个孩子,12岁。上有日本飞机轰炸,下有土匪拦路抢劫。一次逃到了一个乡镇,一个乡绅看上了我母亲,要把她买下来做童养媳,外婆不敢得罪地头蛇,假意答应了,半夜三更喊醒全家偷偷逃走,天亮后把我母亲头发剪了,扮成个小子,不敢再以女孩面目出现。</p><p class="ql-block">(图为母亲与她的外婆及表兄弟们在鱼峰山腰留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她的同学中,有2个特点是出了名的:一是她的成绩好,二是她的嗓子好。</p><p class="ql-block">即使在防空警报中提心吊胆地上课,她居然也成绩优异,小学连跳两级,11岁就上了初中,其中逃难还耽误了一段时间,以至于60多年以后,她的一个柳师的老同学见了我还说:你得了你妈的遗传,读书聪明。</p><p class="ql-block"> 母亲初中就读于柳中(现柳州高中)初中部,毕业后得到了柳高和桂林德智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因为家里无钱供读,只得上了免费的柳庆师范,大家都为她惋惜。</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她的校友在柳师入学60周年纪念活动编的集子</p> <p class="ql-block"> 母亲师范毕业后全班分配到柳江县(现柳州市柳江区),后来好些同学跑回柳州市里了,只有母亲少数几个人坚守着阵地。</p><p class="ql-block"> 母亲热爱教师工作,多次荣获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她把我们交给外婆抚养,自己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之中。</p><p class="ql-block">(母亲通过她北京籍的老师李韵竹先生联系了北京香山慈小本部,促成了柳州教育参观团赴京参观学习,图为在北京香山慈小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已故周仰岐校长李韵竹老师的子女专程从北京到柳州寻访故地,特意到我家与我母亲回忆往事。</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工作倾尽全力,她不仅教学水平高(后调到柳江教育局任教研室主任),还关心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及经济状况,并尽力予以帮助。</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70年代文革后期,是我们一家最为艰难的时候,父母因文革派性打压,被下放到乡镇中学,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我们几个中学毕业了的姐弟分散在各地插队,我所在的生产队一天公分只有4毛钱,一年到头领到手的只有十几块钱。可是母亲却用了她个人一年的布票,给一个贫困的学生做了新衣服。以致在离她学校不远处插队的三妹委屈地说:我都没有这种待遇。</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关心她的学生,甚至惠及学生的子女,她经常动用我和妹妹关系,帮她那些农村学生的子女,办到城里条件好的高中、中专以致大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姐弟的事她都没有去求过人,可是有一次她为了给当地申请扶贫款项,居然带着当地领导,跑到南宁去找她时任自治区高位的学生帮忙,这不由得让我们姐妹面面相觑:“这还是我的妈吗?”</p><p class="ql-block">母亲自己省吃俭用,帮助他人却很大方,认识的不认识的,她都慷慨解囊,有一次甚至为她玄孙一般大的小学弟捐款,她这个基因也遗传给了我在加拿大的小妹,经常成千上万的寄回来让她代捐。</p> <p class="ql-block"> 母亲退休后还情系教坛,图为2017年11月11日,在铁一中国际部给学生讲述抗战往事。</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籍校长莫德先生与她握手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BC 省教育部视察广西高捷国际学校的官员与她交谈。</p> <p class="ql-block"> 我跟父母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读书聪明,她的嗓子好也是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师范还没有毕业,她就同另一个叫梁五爱的男生去报考了广西艺专,她考的是声乐美声唱法,男生考的是美术,主考官是当时艺专的校长满谦子先生。2人都被录取了,可是柳师以没有毕业为由不准去,我外婆也不准她去,说是当戏子,并把艺专说是戏校。</p><p class="ql-block"> 艺专读不成了,可是唱歌仍然是母亲的爱好和特长,遇到汇演上台独唱,家庭聚会OK几首,我们年轻人都唱不过她。我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听她在一次汇演中独唱《天下的风光哪里最美》,是当时赞美人民公社的流行曲,台下掌声雷动!</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在温哥华海港码头与街头艺人合唱《茉莉花》,我负责拍照</p> <p class="ql-block"> 邻居用手风琴给她伴奏</p> <p class="ql-block"> 70多年前的柳师校歌,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90岁的学生唱起当年柳中(柳高)校歌</p> <p class="ql-block"> 90岁的娘教70岁的女跳舞,动作即兴现编,还踮脚尖呢!</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我们强大的家庭背景,没有为我们姐弟的读书、工作求人找关系,但是她聪慧机敏的遗传基因、自立自强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善良宽容的品格、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传给了我们,使我们能凭借自己的奋斗自立于社会,这是足够我们乃至于我们的后人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跟外婆在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姐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还在读初中</p> <p class="ql-block"> 文革开始时二妹只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三妹也仅读了三年小学,可是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们这些小字辈跟老三届的千军万马一起拼杀闯过独木桥,成为广西1.5%录取率中的佼佼者,这确实是家庭的幸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二妹三妹都是广西科技大的退休教授,三妹还在返聘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 三妹为广西大学机械系内燃机专业77级学生,自称“工科女”,其余三姐妹都是文科女。</p> <p class="ql-block"> 三妹画设计图的情景被同学拍了下来,前年西大校庆时选入西大校史展。</p> <p class="ql-block"> 三妹在西大校史馆指着自己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弟弟在温哥华</p> <p class="ql-block"> 小妹在1978年也考入了广西师院(现广西师大)外语系,15岁的她大约是师大最小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小妹毕业后也站上了讲台</p> <p class="ql-block"> 目前是加拿大温哥华一家生意兴隆的公司老板,正在雄心勃勃地拓展新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 小妹和她公司的部分员工</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大约80年到桂林看望读书的妹妹,与我的大儿子在独秀峰下留影。</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的妈妈多么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 读大学的妹妹们回柳时,我们在鱼峰山下乐群社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几个成年了的孙辈,按年龄排序:</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儿子在柳州公安部门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儿子在上海成家立业</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儿子在柳侯祠</p> <p class="ql-block"> 小儿子一家</p> <p class="ql-block"> 妹妹的儿子留学归来,在广西科技大任教</p> <p class="ql-block"> 俩老表</p> <p class="ql-block"> 小妹的女儿加佳,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医博毕业,目前与她的丈夫一起在安大略省做医生,拥有一所很大的住宅,原主人是安省第一任省长,在加拿大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这房子属于文物,受国家保护,每年拨款维护。</p> <p class="ql-block"> 未成年的孙子、玄孙活泼可爱</p> <p class="ql-block">弟弟和他的儿子在温哥华</p> <p class="ql-block">小侄子还在上学</p> <p class="ql-block">我的孙女孙子</p> <p class="ql-block"> 活到老学到老,向玄孙女学用手机</p> <p class="ql-block"> 弹电子琴</p> <p class="ql-block"> 叫保姆每天给她买报纸</p> <p class="ql-block"> 关心奥运会</p> <p class="ql-block">这个外孙狗,每次见了他婆都要抓紧开展预防老年痴呆活动:</p><p class="ql-block">外孙:婆,我考你一下,日本是什么时候投降的?(命题不好,怎么会问这种问题?)</p><p class="ql-block">婆: 45年8月15日</p><p class="ql-block">外孙:在哪里举行受降仪式?</p><p class="ql-block">婆:好像是在什么军舰上</p><p class="ql-block">外孙:基本答对。日本占领柳州多长时间?</p><p class="ql-block">婆: 9个月。日本宣布投降那天,柳州的日本兵都躲到鸡喇的碉堡里了,不敢上街,怕挨打</p><p class="ql-block">外孙:日本先投降还是德国先投降</p><p class="ql-block">婆: 德国先投降</p><p class="ql-block">(拿这种问题去考92岁的老人,我看90%的老人都会有老年痴呆症)</p> <p class="ql-block">外孙:阿婆,你预测欧洲杯决赛哪个赢?</p><p class="ql-block">阿婆:西班牙。几点钟打呀?</p><p class="ql-block">外孙:半夜3点</p><p class="ql-block">阿婆:唉,没像以前了,半夜爬不起来看了。</p> <p class="ql-block"> 远在加拿大的小妹打来电话,问老妈想去哪里旅游,身坐轮椅不能自立的老妈张口就来“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节俭,但她在晚年却把所有的存折交给二妹保管,把她名下的3套房产分给子女,身上只留下零花的现金。</p><p class="ql-block"> 从殡仪馆出来,我的孙女手心攥着200元现金对我说:“这是太婆给我的!”</p> <p class="ql-block"> 清点母亲的遗物时,发现有1万多老版的各种面值的现金,不含近年发行的钞票及几十万银行存款,还有一万多的加元。</p> <p class="ql-block"> 各种即将成为文物的票证</p> <p class="ql-block"> 2幅书法家伍纯道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3套有天有地的自建房</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一生靠工资生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每月三四十元到如今六千多元,我无法明白在有5个子女需要养育的情况下,他们怎么能留下如此丰厚的(对一个工资族来说)遗产,我只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在柳邕路的房子建好结账后,她身上只剩4毛钱!</p><p class="ql-block"> 我的一生节俭而坚韧的父亲母亲啊!</p> <p class="ql-block"> 母亲如今去跟天堂的亲人团聚了,但她像一盏明灯,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母亲,您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