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小院

黎明的春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黎明的春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4月24日</h3> <p class="ql-block">欢喜小院,光听名字就是满满的情绪价值,想不开心都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隐于龙钢生活小区的小院子。门柱上的木质招牌直抒胸意,明明白白告诉你,欢喜小院崇尚的就是“心生欢喜、咸淡相宜、尽力而为、随遇而安”。十分契合当下大众普遍的心灵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院门坐东朝西,门头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方形门柱一面贴着大红对联“福来福往福无央,慧舍慧得慧无量”,朝路的一面左右分别挂着两块招牌“欢喜小院”与“禅嘉商行”。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被吉祥征用的山墙,木墙上贴的“祥嘉、喜乐、欢喜、和顺、纳福”是小院欢喜的新中式表达。</p> 院内左侧淡淡粉粉的数株三角梅大有开成花瀑逐渐拱成廊的趋势;一群彩鱼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摇头摆尾;一阵微风恰好吹起云雾,从池边的石缝慢慢飘缈弥漫,婷婷袅袅。风吹皱了一泓春水,微波涟漪里,春心微荡,情不自禁把这画面刻画,景如画,人入画。 木头、秸秆是小院的主材。砖墙只作简单刷白,砖与砖错落重叠的旧模样依然可见,秸秆编织的席子,亦窗亦墙亦背景,数个木板架上展陈着算盘、收录机等老物件,与落地的老衣柜一起静静诉说着光阴的故事。<div><br></div><div>若说小院的布景彰显自然简单,那茶舍的布陈则是古朴清雅的代名词,彰显的是大道至简与参禅悟道的氛围。</div> 除了小花园,院内有四处可供会友之室。有敞开的厅室,也有半闭的雅室。坐于小院,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怡然、空明、喜悦里。主理人凌姐就端坐茶几前,琥珀色的茶汤从白色的盖碗倒到玻璃公道杯里,再分至茶杯,由一双纤纤玉手奉至每一位客人面前。喃喃细语也随着茶汤缓缓流出,关于小院,关于茶,也关于禅。 <p class="ql-block">如果不说,谁都想不到小院的前身是堆放杂物的库房,就脏破乱三字。经凌姐妙手文创,除了白墙隐约可见的砖块外,哪还有库房的旧痕迹。随处是静心欢喜简约大方的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凌姐说,当初一看到这个小院就感到特别喜欢,虽然当时院内是乱七八糟堆满垃圾、杂物。但她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院子,不必太大,不偏不市。改造院子,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大到规划布局、装修改造,细到种什么花草,无不亲力亲为。</p> <p class="ql-block">小院临闹市而不喧嚣,近尘世而不俗凡。改造后颇受欢迎。前几日有幸参加龙钢社区在小院举办的“书香漫溢·茶韵悠长”主题阅读分享会,与闽大茶专家、师德家风宣传者及社区干部相聚在小院,分享茶、书、禅与人生的哲理。花香茶香与书香在小院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凌姐口直心快,她说,十分荣幸小院能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修心的场所,也欢迎朋友们常来坐坐,可以茶会友,可分享心得,交流感悟。但入乡者请随俗。奢华、高调不是小院的风格。若是想攀比,非“高大上”的茶不喝,对不起,请另寻他处。小院只提供亲民的茶叶,没有特别的讲究,不过都是些日常口粮茶,只要合自己的口味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近小院,你会发现原来小院与小院的主理人,都如名字一样讨喜。欢喜小院,只记欢喜不记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