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六十多年前的初中二年级时,课文中著名散文作家杨朔写的《泰山极顶》一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而后又读到了唐大诗人杜甫的《望岳》更让我向往着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诱惑着我行将耄耋之年仍然要去泰山做一次朝拜。<br> 今年夏初,去济南参加原二十八军老战友活动,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了几天,携夫人作了一次登泰山游,了却了多年的宿愿。我们仔细做过了攻略,乘坐T180次卧铺车,次日下午抵达泰山,预订了一家离泰山最近的饭店住宿。在旅店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餐,从从容容地步行到了天外村,从天外村乘景区旅游车到中天门,再从中天门乘索道上南天门。我本人实想从红门步行上山,这是登泰山最古老、最经典的一条线路,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全程9.5公里,盘道7000余级,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古迹众多,是泰山的精华所在,可以观赏到更多的风景。很想体验杨朔在《泰山极顶》一文中写的,看看泰山是怎样的一副从下面倒卷开来的画卷,特别是想挑战一下从中天门到南天门最陡最险的十八盘,可是考虑到夫人本来就很弱的体质,加上有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我只得放弃了这一“宏伟”的打算,和夫人一同从天外村乘景区旅游车再乘索道上南天门。 远眺泰山雄姿 当然,我们不论是乘车或是乘索道,也能粗略的看到沿途山高路陡,云雾缭绕,奇峰怪石,巉岩绝壁,苍松翠柏,山泉小溪。一晃而过的不同山景,更觉趣味无穷。下了索道,到玉皇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路本来就不平,而且又是上坡,比较费劲。还好,我作了准备,从上山时就买了一支简易拐杖,这下发挥了作用,既可对身体稳定平衡,又可为腰腿助力。我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夫人往上拽,夫人因为不会使用拐杖,我只好权当她的拐杖。此时夫人的腰腿痛也许是精神作用,抑或是活动的作用,更多的是意志的作用,她也没有了疼的感觉,被我拉着跟在后面步子也快了许多。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一条两边满是石刻的很长的山道走着就到了南天门,远远望去,在两边峰岩嵯峨,石壁如削,凌空而立的峡谷最顶端,南天门高高耸立在十八盘的尽头,从南天门往下看,十八盘犹如悬挂在陡峭的深谷之中长长的望不到头的折叠天梯,只见密密麻麻的人群浮在上面,人头攒动,就像蜂窝中的蜜蜂蚁穴里的蚂蚁一样,极为壮观。 十八盘天梯 我们以南天门为背景,请人帮忙拍了几张照片后,进入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登上天街石阶,穿过天街牌坊,进入天街。天街就是泰山顶上的一条街市,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 走过天街,向玉皇顶进发。应该不远了。在我们的右侧,是深深的壑谷,左侧是满山的奇峰怪石,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不同时代的各种题字的石刻,目不暇接。 自秦至当代,历时两千多年,众多书画名家在泰山都留下佳作,还有不少帝王留下的石刻。号称“中国历代天然书法博物馆”,2006年,泰山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山。我们又走过一段长长的台阶,再跨上一步,迎面矗立着几尊高大的石刻, 依次是康熙的手书“果然”二字,其次是“雄峙天东”,三是“孔子小天下处”。环顾四周,还有不少这样高大的石刻。我对石刻书法是外行,没有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只能是附庸风雅打打卡,拍几张照片。 图片<br> 我们转到石刻背后,这里有更多的人在拍照,原来“风景这边独好”!站在山崖边低头俯视,让人胆颤心惊,脚下是:“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万丈深渊,“不敢越雷池一步”。放眼远望,群峰罗列,云海茫茫。朵朵白云下笼罩着林立的高楼、村庄、田野望不到头,“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代·贾鲁)目之所及千峰万壑,群山如黛,连绵不绝,蜿蜒起伏,气势磅礴,令人敬畏。真如一轴画卷异彩纷呈,波澜壮阔,又令人陶醉。置身于山顶巅峰,一切尽在脚下,只觉得乾坤何其小,唯泰山独大!一种豁然开朗的凌空感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在我身边,一群年轻的学生在参差不齐的岩石上跳来跳去,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看着这些可爱的姑娘们,真羡慕她们的年轻无畏。当她们看见我们老两口时,却都露出惊羡的目光:“哇!这么大年纪了。”姑娘们热心的叫道:“老爷爷奶奶,我们帮你们拍个照片。”拍完了两个人的单人照,小姑娘又说:“爷爷奶奶你俩人都坐过去,我们帮你照一个合影。”当我们选好了位置坐下来,姑娘们为我们调整姿势,拿着手机左右上下对好镜头,“老爷爷,你向奶奶靠紧一点,笑一笑,好!”哈!真感谢这些可爱的热心的孩子们!<br> 从“孔子小天下处”往玉皇顶走去,不远处便是最著名的五元人民币背面风景图案,泰山最具有标志性的地标“五岳独尊”景观巨石,其右侧石刻是楷书“昂头天外”四字。驻足巨石前,仰望着上面苍劲有力的正楷字体,“五岳独尊”!五岳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当然也谈不上最险峻。因其气势之磅礴,石刻之众多,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寄托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人口中“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北斗“”稳如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安,四海安”,······无不体现出对泰山的顶礼膜拜。它也是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朝历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泰山,虽然不是地理上的最高峰,却是中国文化的巅峰,“五岳独尊”“五岳之宗”“天下名山第一”,泰山当之无愧!<div>“五岳独尊”,是众多古迹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是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更是泰山的标志,因而所有登山者都要争相站立在这里与其拍照留影。</div> 从这里拾级而上,便到了泰山主峰之巅泰山极顶,因为顶峰有玉皇殿,所以又称玉皇顶。在玉皇顶的门前台阶下,又有三块石碑,其中正中间一块大的为无字碑,碑上没有一个字,汉武帝所立,为其封禅泰山的标志。其右边一块为现代名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所书其本人的诗,左边一块为明代人张铨所书。 我们随着人流穿过青帝宫,进到“敕修玉皇顶”,进门院中央有用栏杆围着的一块极顶石,这就是泰山的最高顶端,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真形图以及“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我们老两口在极顶石处逗留了一会,相互拍了照片,围着极顶石围栏来回走了两圈,我想,每天有百十万的人,不辞辛劳,冒着日晒雨淋,不顾腰酸背痛,登上泰山极顶不就是为了亲眼一睹这块极顶石嘛!只见顶石四周密密麻麻的都是游客扔进的硬币。这里还有两块很重要的石刻碑,一曰“古登封台”,一曰“惟天在上”,都是对泰山地位的极高阐释。 很想进入玉皇殿,可是里面已经是人挤人水泄不通,外面等候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难得的一次机会,上了山的人们都想朝拜一下玉皇大帝。我也想一睹玉帝尊颜,可是毕竟年纪大了,不如年轻人行动敏捷,又担心时间长了会赶不上下山的索道车,只得难舍的放弃,站在门外面,心中暗暗做过顶礼膜拜和祷告,于是和夫人不忍地出了玉皇顶。<br> 我们俩站在青帝宫门前台阶上,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再回头看看玉皇顶,心中顿生一种胜利后的超越感,“我终于登上了泰山”!说实在话,我来泰山的目的,除了欣赏那自然景致,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挑战。我虽然没有看到泰山日出的壮观,云海玉盘的美妙、晚霞夕照的光彩、黄河金带的神奇四大奇观,但是我拥抱了泰山极顶,携手了“五岳独尊”作了一次“欲与天公试比高”。当年诗人杜甫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写下了《望岳》传世名篇,其句“会当凌绝顶”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如今,我已经登上了泰山极顶,圆满登顶这五岳之首的心意,真正的体验到了“凌绝顶”时的"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和豪情,知足矣! <br>作于2024年初冬<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