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音乐:英雄的黎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创: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孙建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时期,在盛产黄金的胶东大地上,有一条从胶东一直连接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烽火运金线”上,黄金不仅是支撑抗战的重要资源,更是一场无声的生死较量。在这场以黄金争夺的斗争中,一对红色伴侣——孙锡三与王梅松,以忠诚与智慧谱写了一曲隐秘而壮烈的英雄赞歌。</span></p> 黄金秘站的“双剑合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孙锡三(1905-1976),山东招远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胶东黄金秘密斗争的重要人物。他早年以村长、工会委员的身份潜伏于蚕庄金矿,后经胶东黄金抗战重要领导人 之一、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主任(胶东工会主席)苏继光引荐,与地下情报负责人王子耀(王一民大哥)结为战友,共同组建“黄金秘站”。1941年,秘站迁至掖县石虎嘴村,化名“振泰号”“同记号”,表面经营粮食、棉纱贸易,实则通过大连、天津等地的外应秘密联络站,秘密为胶东军区输送黄金、军火。孙锡三任副经理期间,以矿务局工作为掩护,多次为县大队提供精准情报。1941年,他协助县大队、武工队政委王一民在烟潍路设伏,炸毁日军车辆,歼灭7个日伪据点头目,创下反扫荡头功,这就是当年王一民指挥的被当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夜袭西良院”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王梅松(1910-2000),这位因裹足被称为“王小脚”的地下英雄,以柔弱的双足踏出一条隐秘战线。1937年,她追随四弟王一民投身抗日,在掖县冷家庄建立情报点,成为八路军与地下组织的“隐形枢纽”。她传递情报、掩护伤员、组织会议,甚至以“小脚”为掩护,在日军哨卡前掏出手榴弹炸敌脱险,名震胶东。1941年,她重返婆家冷家庄子村,秘密发展党员,并长期收留朱桥区委书记孙中光等革命同志。在她的帮助下许多革命同志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包括刘浩天(解放后任海军东海舰队政委中将)、丛振东(解放后任山东省工业厅厅长等职务)等革命同志,当年就是在她的帮助下成功脱险,并隐蔽在她家住了好长时间,她的“小脚”无形中成为她开展地下工作最好的掩护。她的两个儿子从小就跟着王梅松学会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也早早参军,长子刘哲民在兖州战役中壮烈牺牲,次子刘哲生转战南北,全家为革命倾尽所有。</span></p> 生死相依的革命情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人的结合,是革命烽火中命运的交织。王梅松26岁守寡后,带着幼子投身地下工作,而孙锡三作为王一民的战友,多次与王梅松在行动中交集。青岛解放后,经王子耀撮合,两人结为夫妻。这段婚姻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是革命信仰的共鸣。王梅松的“小脚”与孙锡三的“商人”身份,成为他们掩护工作的天然屏障。在石虎嘴秘站,孙锡三负责统筹黄金运输与情报传递,王梅松则在外围联络点织就一张安全网。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胶东时,秘站人员疏散,之前,孙锡三已经配合王子耀潜入青岛隆康公司,而王梅松则坚守冷家庄,继续发动群众支援前线。</span></p> 隐秘战线的无名丰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后,孙锡三转入青岛建材公司,王梅松则扎根基层居委会,两人始终低调奉献,从未以功臣自居。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有段时间,青岛爆发了大面积的肝炎。为有效防止病情蔓延,这时这对革命伴侣主动把自己住的日式落地窗带有浴室,拥有4-5间房间的大房子让了出来,给街道上做肝炎隔离区用,却没有考虑自己的年龄及“小脚”带来的诸多不便,住进了另一处二楼的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毫不犹豫地把便利让与大家,把困难留给了自己。后来由于该房是私房,政府落实台属政策等原因,好长一段时间老两口还成了无房户。1976年孙锡三病逝,2000年王梅松离世,他们的英雄事迹一度湮没于历史尘埃。然而,胶东的黄金抗战史中,这对伴侣的名字熠熠生辉——孙锡三以智勇守护“红色血脉”,王梅松以坚韧铸就“隐形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金抗战的胜利,不仅依靠前线的枪炮,更离不开无数如孙锡三、王梅松般的隐秘战士。他们以夫妻之名,行战友之实,在黑暗中点亮星火,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忠诚无畏”。他们的故事,是胶东大地的红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简介: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8年,是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家宣传红色文化的社会团体。研究会旨在研究和传承青岛地区的红色文化,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探讨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青岛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