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書 作者:白才

文儒(刘啸)

读    書 <p class="ql-block">原创作者:白才</p><p class="ql-block">作品来源:作者于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原创。</p> <p class="ql-block"> 读 书</p><p class="ql-block">作者:白 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半部《论语》治天下,春秋诸子论道。朝代更迭,治国理政,显然都不能离开深入骨髓的读书气象。古人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究读书之道,要慢读细品,静悟深思,最高境界为明智悟道,从善而为。读书人,古来称为“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指士的家国天下情怀,士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历朝历代,民间对士倍加推崇、敬重与仰慕!</p><p class="ql-block"> 我信仰虔诚耕读传家,视耕读为灵魂,以耕读为本,提升文化素养、人格、认知能力和德行。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老、悠久、灿烂而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气势如虹,赋予美好灵魂与高明睿智。 </p><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一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实,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信息、快餐化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不仅要在于经济政治上,更重要的是在于公民素质的提升。读书,健康、快乐、精神怡然,一腔锦绣,度过最为幸福美好的时光。承传弘扬传统文化的第一要义,那就是持之以恒的传统阅读,纸质平台的荣光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并不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消逝,什么都不会取而代之钻心如骨的有型版本。 当然,高科技新媒体也各有其便捷、直观、多彩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读书应有选择,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三流的货色上,读那些极具个性化、融化了理想心灵和现实世界,展现出神奇与华彩,净化灵魂,升华境界,构建崇高的心灵生态,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的好书。阅读注入的文化内涵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乃至强力助推民族、国家、人类的文明和进步。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虽然用坚船利炮撞开国门,英法联军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恶不作,日本法西斯更是对我国进行惨绝人寰的各种毁灭性的侵略,所有这些都征服不了中华民族,泯灭不了重铸民族之魂。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凝聚了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坚韧地走向崛起和伟大,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袁宏道说:“物之传者必以质,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可见,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与面孔。一方地域,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如果没有高明睿智文化发展战略的宏观思路,就不会有未来美好的愿景。文化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血液中奔流,净化灵魂,升华境界,构建崇高的心灵生态。 </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惦记、向往、阅读的精神领地,尽情地徜徉文字的海洋里,感悟作品的生命力,还时时被作品的情怀和思想性穿透,给以思想智慧和令人咀嚼与探索深思,激发了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宏阔之境和大爱之心,对当下时代的感恩、对火热生活的感悟和生命体验、对民生感同身受的情怀和担当。我的一切情感与寄托,都浓情在文学的世界里,嵌入灵魂里,小善撰写散文,用笔记录生命,以求充满释放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孩提的我活在粮食贫匮的困境中,好在还上了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中外古典与现代文学名著,被感动启迪着。我自诩为读书人,对中外文学经典像饥饿年代人们对于粮食的渴望一样,有太多的感慨与依恋,自我感悟有益于身心健康,预防老年痴呆症,调节人的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减肥的效果。静以养心,动以养身,有读书习惯的人比不读书者长寿。书就像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似乎有更大的促进“存活优势”之效。 </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兴奋的是,当下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里,正在掀起一场激情阅读的动人场面。人们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从书本中开阔宏大的视野、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从读书中提升使命感与责任感,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从一个跟上时代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以爱心、尊重、包容、团结、和平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个国家富有文化就有勃勃生机!一个民族有文化就饱含创新激情!一个时代有文化就充满无限希望与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采更加高杨!</p><p class="ql-block"> 读书收获人性、爱情、友情、亲情、尊重、包容,读书收获快乐,舒展心情,将带入一个美梦的世界,成为风雅情性中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进入不惑之年,我还是痴心不改,一直秉持光明、磊落、坦荡和善行,以静心境,勤劳而耿直,喜欢简单生活,读书不敢懒散、疲沓,读唐诗、宋词、元曲,也读马克思、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虽然一头扎进文海波浪里遨游,但是谈不上什么严谨治学,只是通过读书追寻遗失在忙碌中的优雅和搁置在平凡中的梦想,努力活在风雅性情中,修炼沉淀在学识中。</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它寄托着我不少的情感与人生精神;或许,唤醒沉睡的良知和荒芜漠然的内心;或许,于光电中获得心灵的清明与丰盈;或许,没有浮躁与颓废,只有深邃的思想,怒放生命,人生信念永不言败。 </p><p class="ql-block"> 沐浴文化豪情,意气风发,饮酒弦歌,微醺乡村,我深情的朗诵王勃《滕王阁序》,遥望远方,心潮澎湃啊!庆幸活在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度里。 </p><p class="ql-block"> 面对现实,有人思想迷乱,缺失信仰,缺失敬畏,缺失诚信,更缺失思想家、哲学家的文化自信。有的人在道德滑坡中堕落。平心而论,从宏观说,做为人类,一个生命个体活在物质时代里,人的道德品行极为重要,为人处世,是一定要讲原则的,对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不能统统抛诸脑后失去了根本,要把这些底线上升到国家底线的高度坚守,千万不能有一张恶邪与无耻的嘴脸去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大到国家利益,小到蝇头小利,都有个原则基石在承载着做人道德处世的良知和崇高的精神内涵。原则、良知与精神是做人的最后一条底线,恪守的信念是终生之操守与法则。正义的良知者告诫我们:“假话不能说,真话要说,要说透彻,说有正能量、正义感的语言来激励人们奋斗的脚步。”是啊,如醍醐灌顶,使我幡然醒悟。其实,民主与正义才有巨大的能量。 远离与拒绝世俗、狭隘、卑鄙、贪婪、腐败、地位、权力、金钱、虚荣、堕落、奸邪,不必要涂抹上那些浮华的色彩,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以古鉴今,做一个真正纯洁纯粹的人,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高贵的天性,源于神圣的使命,奉献和付出是责任的庄严承诺,是生命与存在的价值。呕心沥血,寒窗浊影,历尽一个个难眠之夜,奋发读书,学习楷模,多些书生气息,少些媚俗气息,有自己的梦想,追求一个目标,实现一个夙愿。谈时代变迁、谈文化艺术欣赏,谈梦想,谈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心里装着宏伟的空间与神圣的事业,装着百姓的福祉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苍茫的草原,我像自然生态一样对待人生、人世、命运……那一天,忽然兴致来临,我的手在键盘上开始煞有介事忙碌的敲击、时而又在白纸上奔突,对社会、人生、历史、现实的拷问与深思,把草原苍茫与寄情丹青,植入文字沉浸在金色的光芒里,走向书本中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 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西部散文选刊》名誉主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 从2000年开始在刊物杂志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被选入《中国西部散文》、《中国西部散文百家》、《西部散文地图》、《西部散文诗》、《内蒙古60年散文选》、《延安文学》、《雪莲》、《乌江》、《新疆文艺界》、《散文选刊》、《中国首届西部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成陵之约》和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年代》被北京晚报副刊连载,列中国入西部散文2008排行榜,同年获《草原》文学奖,《鄂尔多斯三章》获1980年至2009年中国西部百篇散文诗奖,《扎萨克河岸的早晨》、《精神亮色》被选入江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外读本。2010年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年代》。2017年,散文《天骄圣地的魂魄》入选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2018年《高宝军的情与文》获《西部散文选刊》最佳评论奖,《乡村笔记》入选中国西部散文2021年排行榜,同年获西部散文家精英贡献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