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顶山第一站去了叶县,这是叶公好龙的叶公陵。叶公其实是个好人,把叶国(楚时称叶邑)治理得井井有条,孔子游历到这里,与叶公谈得也很投机,只是叶公没雇佣孔子,我想可能是叶邑太小,不需要孔子那样的大人物,或许是叶国财政付不起孔子的工资,也许叶公自己很能干,完全不需要别人辅助,也可能孔子的理念不符合叶邑的实际情况。总之,都是我的猜测、空想。不过叶公晚年退下来后,喜欢画龙,所以后人编了个叶公好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论政殿是叶公与孔子讨论治国方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叶公陵附近有个汉光武帝刘秀庙,是刘秀的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地与王莽作战胜利而建,院内的四颗银杏树据说是刘秀的姐姐亲手种下的,现在只有两颗了,另两颗被砍伐做了当地小学的桌椅了。</p>  <p class="ql-block">仅剩两颗的古银杏树,算来应该有两千年了吧。</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庙被吴佩孚、汤恩伯之流的军阀毁坏,后来由道教子弟重建,所以现在院内有些三清殿、三皇殿等建筑,还住了一个老道。</p>  <p class="ql-block">叶县县衙。明朝时,叶县的县令是正五品,因为这里人多地广,沃野千里,出产丰富,所以是纳税大户,县令的官位也高些。这个县衙是全国目前现存唯一明代五品县衙,且基本保存完好,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这是县衙内博物馆展出的编钟,全套37件,在叶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博物馆,挂的牌子是河南博物院分院。</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平顶山属应国,后来出土了白玉鹰,古时鹰应相通,所以平顶山又称为鹰城。史书记载,周克殷后,派了武王的弟弟即管叔、蔡叔、霍叔、应叔监视殷遗民,前三个与武庚一起作乱,而应叔非但未参与叛乱,而且积极参与平叛,受到了王室器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白玉鹰</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化中心,里面有个美术馆,不过只有瓷器作品,没有绘画。</p>  <p class="ql-block">这个瓷蜻蜓好大</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汝州是汝瓷的发源地,古时出产的汝瓷主要供皇室使用,宋以后基本断代。</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市以山命名,这就是平顶山,山顶是个平面,面积有500亩,大概0.33平方公里。可以步行沿阶梯而上,也可以开车上去。阶梯很陡峭,我们开车到半山腰,一道大门拦住去路,因为正在维修,不让上。</p><p class="ql-block">阶梯也正在贴瓷砖,看起来非常陡峭。</p>  <p class="ql-block">大门拦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顶山侧面</p>  <p class="ql-block">张良故里,在平顶山张店村。张良被称为谋圣,他是汉初三杰之一,我觉得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帮扶刘邦取得大汉天下后,急流勇退,到其封地汉中留坝县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逍遥自在。虽然刘邦死后,在吕后的威逼下短时复出,但不久还是归隐山林。范蠡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能够活学活用。许多功臣没能做到这点,结果是身败名裂,如韩信、萧何都是例子。</p><p class="ql-block">顺便介绍一下,从汉中沿褒河边的国道可到达留坝县张良庙和张良墓,庙是其七世孙所建,墓则在紫柏山上。</p><p class="ql-block">沿褒河还可以看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处和褒斜古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栈道指的就是褒斜古道,而陈仓在宝鸡。刘邦被项羽封到汉中,为了麻痹项羽,烧了褒斜栈道,后来时间成熟,准备攻打项羽,大张旗鼓修复褒斜栈道,暗地里使韩信神出鬼没走另一古道到达陈仓。项羽派大兵死守在褒斜道出口,结果韩信出其不意打败项羽。</p><p class="ql-block">另外,褒河边还是褒姒的故乡,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褒姒一笑的大美女,褒国国君的女儿。</p><p class="ql-block">扯远了,就此打住。</p>  <p class="ql-block">张店村还有不少明清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刚走进张良故里展览馆,正好村主任在那里,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还让我们看了一块碑,据说是诸葛亮仅剩的唯一的遗物。后来,还派人带我们到另一展馆和村里参观,在此感谢张国胜主任和张广亮先生。</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就写到这里,下午去下一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