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青春活力——大单元教学设计

独山子第三中学教研室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为统领,对应“成长中的我”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提升心理韧性”等内容要求,以及“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增强责任担当”等课程目标。 第三课《人贵自尊》紧扣“健全人格”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自我和他人”的要求,对应课程标准“理解自尊自爱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底线意识”等具体内容。 </p><p class="ql-block">第四课《自信给人力量》聚焦“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的课程目标,落实“理解自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学会通过实践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内容标准。 </p><p class="ql-block">第五课《人生当自强》对接“责任意识”核心素养要求,依据“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主动承担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责任”等课程标准,通过解析自强精神与时代使命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单元整体教学思路</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教学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引,围绕“自尊</p><p class="ql-block">一自信一自强”的成长逻辑主线,立足健全人格、道德修养、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构建“认知奠基-价值引领一行动转化”的螺旋式育人框架。</p><p class="ql-block"> 从第三课《人贵自尊》切入,通过剖析自尊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伦理底线;第四课《自信给人力量》聚焦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意义,依托教材中“自信与成长”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区分理性自信与盲目自负的界限;第五课《人生当自强》深化至生命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联结,结合“少年当自强”的教材核心观点,推动学生从个体奋斗意识向家国情怀升华。教学设计紧扣教材知识点,以案例分析、情境辨析为载体,通过解读“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等经典论述,贯通心理认知与道德实践,着力解决青春期学生易混淆的“自尊与虚荣”“自强与功利”等认知冲突,最终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春成长,培育兼具健康心理、高尚品格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课时:人需有自尊 活动主题:“尊重的温度”情景模拟 </p><p class="ql-block"> 师:</p><p class="ql-block">1.导入:用简短故事引入“自尊”概念,提问:“如果被人当众嘲笑,你会有什么感受?” </p><p class="ql-block">2.组织活动: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抽取一个情景卡(如“考试失利被同学讥讽”“在公共场合被父母责骂”)。要求每组用5分钟设计一段3分钟的情景短剧,需包含“伤害自尊的行为”和“维护自尊的回应”。 </p><p class="ql-block"> 3. 引导讨论:每组表演后提问观众:“哪些言行伤害了自尊?角色如何正确维护了自尊?” </p><p class="ql-block">生:</p><p class="ql-block">1.分组讨论并编排情景剧,设计台词和动作。 </p><p class="ql-block"> 2.上台表演,观察其他组表演并记录关键点。 </p><p class="ql-block"> 3.参与讨论,分析不同行为对自尊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尊受挫的负面情绪,学习用恰当方式保护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第二课时:做自尊的人 活动主题:“自尊能量盾”策略工坊 </p><p class="ql-block">师:</p><p class="ql-block"> 1. 案例展示:呈现3个真实生活案例(如“被朋友泄露秘密”“因外貌被取绰号”)。 </p><p class="ql-block"> 2. 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一个案例,用思维导图设计“三步自尊保护法”(如“冷静回应—明确边界—寻求帮助”)。 </p><p class="ql-block"> 3. 总结升华:提炼“维护自尊三原则”:不攻击他人、不自我贬低、主动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生:</p><p class="ql-block">1.小组合作分析案例,用彩笔绘制解决方案思维导图。 </p><p class="ql-block">2.选派代表用“新闻播报”形式向全班讲解策略。</p><p class="ql-block"> 3.记录其他组方案,补充自己的“自尊能量盾”手册。 </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借助可视化工具,训练学生理性处理自尊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应对思维。</p><p class="ql-block">第三课时:人要有自信 活动主题:“闪光博物馆”互动展览 </p><p class="ql-block"> 师:</p><p class="ql-block">1.预热活动:播放《永不放弃》励志短片片段,提问:“什么力量支撑主角成功?” </p><p class="ql-block"> 2.布展指导:每人分发“展品卡”,写下自己的3项优势或成功经历(如“坚持每天跑步”“主动帮助邻居”)。将课桌布置成展台,学生用便签纸为他人“展品”添加赞赏标签。 </p><p class="ql-block"> 3.总结:展示匿名统计结果(如“全班共发现268条优点”)。 </p><p class="ql-block">生:</p><p class="ql-block">1.创作个人“自信展品”,用图画或文字装饰卡片。 </p><p class="ql-block">2.携带卡片游走“观展”,在他人的展品旁贴上点赞贴纸并留言。 </p><p class="ql-block">3.收集他人反馈,完成“我的自信宝藏图”记录表。 </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通过具像化个人优势打破自我否定,借助同伴反馈强化积极自我认知。 </p><p class="ql-block">第四课时:做自信的人 活动主题:“1分钟挑战者联盟” </p><p class="ql-block">师:</p><p class="ql-block"> 规则说明: </p><p class="ql-block">(1)设置4个挑战站:诗歌朗诵、数学速算、即兴舞蹈、突发事件处理。 (2)学生任选1站完成1分钟挑战 </p><p class="ql-block">1.引导反思:播放匿名挑战视频片段,讨论“紧张时如何保持自信表现”。 选择挑战项目并练习 </p><p class="ql-block">2. 观看视频片段,总结“自信表现技巧清单”(如微笑、深呼吸、正面自我暗示)。 </p><p class="ql-block">3. 撰写“挑战日记”,记录心理变化和成长感悟。 </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做自信的人的方法,强化所学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自信表现力。</p><p class="ql-block">第五课时:人要自强 活动主题:“攀登者计划”目标实验室 </p><p class="ql-block">师:</p><p class="ql-block">1.案例启发:展示谷爱凌训练计划表、残奥运动员训练日志等实物图片。 </p><p class="ql-block"> 2.工具教学:教授SMART目标制定法(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 </p><p class="ql-block">3.成果展示:选取典型案例用“登山路线图”形式投影展示。 </p><p class="ql-block">生:</p><p class="ql-block">1. 使用《自强行动计划本》制定两周目标(如“每天跳绳200个”“背10个英语句型”)。 </p><p class="ql-block">2. 用便利贴制作“障碍预警贴”(预想困难及应对策略),贴在计划本边缘。 3. 两两结对成为“登山伙伴”,约定互相监督打卡。 </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自强计划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象操作,让学生将自强的内容内化于心。</p><p class="ql-block">第六课时: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活动主题:“薪火直播间”时代人物访谈 </p><p class="ql-block">师:</p><p class="ql-block"> 1. 资源准备:学生分小组寻找模范人物(社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老师等),录制3分钟访谈视频。 </p><p class="ql-block"> 2. 情景创设:将学生的采访视频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将这些人物身上的自强品质在课堂分享。 </p><p class="ql-block">3. 升华引导:发起“自强微行动”倡议,学习身边榜样,为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撰写一份“自强宣言”。 </p><p class="ql-block"> 生:</p><p class="ql-block">1. 观看访谈视频,整理“自强关键词”(如坚持、创新、责任)。 </p><p class="ql-block">2. 分组设计“新时代自强方案”(如“校园旧书循环计划”“社区助老小程序”)。 3. 用直播形式汇报方案,接收同学“弹幕提问”并答辩。</p> <p class="ql-block">  基础性作业:设计一份“青春成长能量手册”,围绕“自尊、自信、自强”三个主题梳理单元核心知识点,以表格或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概念要点,并收集古今中外人物案例(如司马迁著《史记》、江梦南克服听力障碍求学),分析其精神内涵;同时结合自身生活,针对每个主题撰写一句“青春宣言”,通过手工绘制或电子文档制作成图文手册,用色彩区分模块,强化知识结构化与自我反思。 </p> <p class="ql-block">  推展性作业:开展“自强精神传承计划”,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三项任务:一是选取一位中国近现代自强人物(如邓稼先、张桂梅),通过资料研究提炼其自强品质的核心要素并撰写人物评述;二是访谈家中长辈或社区工作者,记录他们青年时期克服困难的真实故事,整理成口述史文稿或音频;三是结合调研与访谈结果,设计一项校园或社区公益行动方案(如“青少年互助成长营”“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撰写计划书并制作汇报展示视频或PPT,最终在班级内举办成果分享会,探讨自强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方式。</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成效:</p><p class="ql-block">1. 单元整体逻辑清晰,知识体系构建有效: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将“自尊、自信、自强”三课内容进行系统整合,通过梳理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核心概念。例如,在讲解中以青春成长为脉络,阐述自尊是基础,自信是动力,自强是保障,使学生清晰认识到三者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的关系 ,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碎片化。</p><p class="ql-block">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青春期的生活实际,引入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校园人际交往中的自尊表现、考试压力下的自信培养等。这些真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思考,有效提升了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p><p class="ql-block">3. 多样化活动设计,促进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设计辩论、角色扮演、主题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例如,在“做自尊的人”教学中开展“尊重他人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了学生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二、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1. 部分学生参与深度不足:尽管课堂活动丰富,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活动设计未能完全契合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或者在引导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导致他们未能真正融入课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p><p class="ql-block">2. 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知识的讲解和理解,但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自尊、自信、自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场景,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学生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 。</p><p class="ql-block">3.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方式虽采用了多元评价,但在评价标准的细化、评价过程的动态跟踪以及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指导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具体量化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不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p><p class="ql-block">4. 教学时间把控难度大:大单元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时难以充分展开所有教学环节和活动。例如,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由于时间限制,学生无法深入探究,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p><p class="ql-block">三、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1. 优化活动设计,提升全员参与度:在后续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参与度低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个性化指导,如设置小组合作中的特定角色,鼓励他们在团队中发挥作用,逐步提升其参与的主动性和深度 。</p><p class="ql-block">2. 强化实践导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增加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任务和真实问题情境,如开展“校园自信风采展示”“班级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复杂案例,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p><p class="ql-block">3. 完善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针对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加强过程性评价,利用成长档案袋、课堂观察记录等方式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p><p class="ql-block">4. 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备课阶段,对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更精细的时间规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对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预留充足时间;对于次要内容,适当精简。同时,优化教学方法和流程,采用更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p><p class="ql-block">三、反思:</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大单元教学实践与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也要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持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赵雅倩</p><p class="ql-block">审核:杜艳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