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凹处的光阴 ‍我们在侗寨的靛蓝里拓下自己的纹路

易禧外婆

<p class="ql-block">踏入侗寨的瞬间,我们仿佛跌进了一幅流动的靛蓝色画卷。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间,处处飘荡着蓝白相间的蜡染布料,宛如飘动的云彩。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与蜡的淡淡气息,这独特的味道,像是时光的密码,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侗寨还有个小小的蜡染展览馆,妹夫站在小蜡染坊前,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缓缓说道:“闻到了儿时熟悉的味道。”原来,他的父辈曾经营过家族染坊,这里的一切,于他而言,是童年最温暖的回忆。而我们姐妹三人,虽久闻蜡染之名,却从未如此真切地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眼前的一切,既新奇又令人惊叹,我们忍不住驻足,用相机定格下这充满韵味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此次万里长安组织的旅居生活安排得十分贴心,特意为我们三十多位老同志安排了蜡染学习课程,让我们有机会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蜡染制品。带着满心的期待与兴奋,我们走进了小玉蜡染作坊。一进门,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原来,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蜡染,心中满满的好奇……</p> <p class="ql-block">小玉老板娘热情地迎上来,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瞬间驱散了我们的拘谨。她开始向我们介绍蜡染的常识,从她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这次要学习的是蜡染的一种--豆染。“有绘画基础的朋友,可以直接在染布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没有绘画基础的也不用担心,可以选择我们准备好的刻有图画的模板。”老板娘的话让大家放下心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们团队的队友都选择了利用模板。我一眼就相中了竹子的图案,那修长挺拔、四季常青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正合我意。</p> <p class="ql-block">制作开始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选好的模板固定在染布上,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需要格外细心,稍有不慎,模板就会移位,影响后续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接着,便是用刮刀将防染浆均匀地刮涂在模板图画的凹槽中。这是个需要耐心与技巧的活儿,力道要适中,刮涂要均匀,否则图案就会不清晰。</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30多人的团队,其中80岁以上的5人,70岁一下的5人(也大多接近70),其余二十几个都是70多岁。别看我们的队友年纪大,但大家都全神贯注,眼神专注,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认真地完成着老师布置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我握着刮刀,屏住呼吸,一点一点地将防染浆填入凹槽。随着防染浆的填充,竹子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心中满是成就感。当木板上的图案凹槽全部涂满,小玉拿起吹风机,小心翼翼地吹干防染浆。温热的风拂过染布,带走了防染浆中的水分,也带走了我们心中的一丝紧张。</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蜡染环节。员工带着我们,将染布放入清水中浸透。水温柔地包裹着染布,仿佛在为它做最后的准备,只有这样,染布才能在染色时着色均匀。</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将浸透的染布缓缓放入染缸。染缸里的染料呈深绿色,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几分钟后,当染布被捞出时,它已经变成了一片翠绿,宛如新生的嫩叶。</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染布挂在通风处,满心期待地注视着它。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邃而迷人的蓝色,仿佛天空被染进了布料之中。小玉老板娘笑着解释道:“这是燃料经过氧化产生的效果,每一次染色,都是一场与自然的奇妙对话。”</p> <p class="ql-block">经过几个小时的晾晒和清洗,我们亲手制作的蜡染制品终于完成了。看着手中那蓝白相间、独一无二的作品,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那竹子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我们与蜡染相遇的故事。每一道线条,每一处蓝色,都凝聚着我们的专注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在旅居生活中,能有这样一段慢下来的时光,沉浸在古老的蜡染技艺中,是多么难得的体验。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这靛蓝染就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此次旅居生活中最珍贵的宝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