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劳动教育,实践学科融合创新——2025年蓬江区实验片区劳动课程实践能力研讨活动简讯

合美棠诗

<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深,恰是研讨好时节。4月22日下午,蓬江区小学劳动学科实验片区教研组主办的“AI 赋能劳动教育,实践学科融合创新” 劳动课程研讨活动,在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举行。蓬江区劳动教研员、棠下镇中心校劳动负责人及多片区教研员、实验片区11所学校劳动教育骨干齐聚一堂,共探劳动教育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课例展示:当非遗漆扇遇见双语与 AI</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尹冬晴老师带来《双语传韵,漆扇传情》展示课,课例融合了传统漆扇工艺、英语教学与 AI 技术。课堂上,学生通过双语学漆艺术语,借AI辅助设计扇面,在工序中感受非遗魅力。尹老师以四个劳动素养为纲,落实劳动安全与劳动技能培养,展现跨学科融合实践。</p> <p class="ql-block">思维碰撞:评课交流促提升</p> <p class="ql-block">  在互动评课环节,实验片区兄弟学校代表围绕“双语如何赋能劳动实践”“AI技术的适切应用”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肯定课例在文化传承与技术融合上的创新突破。</p> <p class="ql-block">  片区劳动教研员许旭云、劳业浩分别结合学科融合与区域教学实际,为本节课的优化方向与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提出建设性建议。</p> <p class="ql-block">  片区科学教研员林健生老师,现场分享第二届劳技节“竹节人”初步构想,力求在科学原理与劳动实践的碰撞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片区教研员冯翠欣老师总结指出,本课是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标杆,强调各校应结合学科特色探索“劳动 +”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积累特色案例。</p> <p class="ql-block">  蓬江区劳动科教研员周俊满老师作总结,期望各校锚定劳动教育核心要素,以项目化学习推进跨学科融合,打造特色劳动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p> <p class="ql-block">撰稿:冯翠欣</p><p class="ql-block">编辑:李芳雯</p><p class="ql-block">一校一审:聂嘉仪</p><p class="ql-block">二校二审:刘小敏</p><p class="ql-block">三校三审:邱全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