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资治通鉴>:跨越千年的历史镜鉴与人生启示

育财有道

提到《资治通鉴》这本书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但是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又是非常非常少,一是这个是文言文写的,确实有点难懂,二是内容确实太多了,好多本书,一般人是望而却步,不敢靠近。<div><br></div><div>我是前段时间在听喜玛拉雅《芮琪讲资治通鉴》时,发现《资治通鉴》特别的好,便将这本买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看过的书,重新拿起来阅读,迄今已经阅读完一半了。</div><div><br></div><div>这本书不是原著,是翻译的,相对通俗易懂些,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写这本书是希望读者轻松阅读《资治通鉴》,把故事讲好,一读就懂,把道理讲清楚,一看就明白。二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用在自己身上,知行合一。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和人生的经验教训。</div><div><br></div><div>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从战国的三家分晋,到周世宗征准南,一共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div><div><br></div><div>目前还在看战国部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了古代的很多个国家,如晋国,楚国,赵国,齐国,秦国,魏国等。这些国家并不是一直强大,经历过从强大到衰弱,有些甚至亡国,也有从弱小,上不了台面到不断发展强大,你方唱罢我登场,群雄角逐的场面。</div><div><br></div><div>在这里看不到永恒的强大,所有的强大都是一时的,君臣同心,目标远大,齐心协力发展本国经济军事,民心所向。</div><div><br></div><div>比如秦国之前都是一个不入流的国家,其他国家根本看不上他,觉得是野蛮之人,但是秦国经历几代的励精图治,通过商鞅变法,最终成为一方大国。相反其他的大国如楚国,齐国,魏国,赵国,虽然也经历过大国风光,但是由于后面君主的不作为,导致国家走向衰弱,最后被秦国所灭。</div><div><br></div><div>更让人唏嘘的还有书中开篇提到的三家分晋,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结果经过几代的发展,大权旁落,被韩赵魏三家大臣瓜分,晋国覆灭,新增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韩国,赵国,魏国。</div><div><br></div><div>还有一个是智国的覆灭,当时的智国实力非常的强大,而且领导者智伯也很厉害,也正是因为太厉害,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后被韩赵魏三国所灭,连自己的家族也被屠光。</div><div><br></div><div>司马光在此也重点做了批注,<font color="#ed230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和德是二回事,才德兼备的叫圣人,才德皆无的叫愚人,德胜于才的叫君子,才胜于德的叫小人。</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各方人才的出场,正好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难,英雄创时势。比如我们熟知的苏秦,张仪,范㫿,商鞅,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孟尝君,平原君,吴起,孙膑,庞涓等历史人物,他们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通过自己的才华展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感悟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仁义道德都可以成为交易的工具。</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