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家约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John Atkinson Grimshaw1836-1893年),出生在英国利兹,是唯美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十分喜欢画夜景,尤其是月光下的海港、码头与街巷,被誉为“夜景大师”和“英国印象派之父”。</p><p class="ql-block"> 月色是美丽的,对她的描绘,古今中外不知诞生了多少伟大的艺术作品。在中国,诗人笔下有思乡之月—-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有离别之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有爱情之月,如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边塞之月—-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有孤独之月—-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有团㘣之月—-如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有自然之月—-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诗人走进月色,诗兴勃发;画家走进月色,画作生辉。</p><p class="ql-block"> 欣赏这些百多年前的绘画作品,仿佛把我们带入19世纪后期的英国,看见泰晤士和利物浦码头的月光,看见航运的克莱德,看见街巷夜色中的行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与朦胧之美。画家如此钟爱月色夜景,是否也有明代唐寅诗中所抒情怀,“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当然,这只是个人臆想猜测而已。不过画家作画时的情感抒发以及对美的追求,仍然会通过画作表达出来。作为摄影爱好者,自然想到,如何用镜头去记录当今时代城市与乡村的月光夜色,专注并做好这一件事,把那种美留住,也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文章原创。模版与音乐选自《美篇》)</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家约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John Atkinson Grimshaw1836-1893年)油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