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婶

永超凡

<p class="ql-block">作者:韦超,网名:永超凡</p><p class="ql-block">作于2025.4.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叶婶是渭北老家的一个乡邻,跟母亲关系不错,虽已去世五六年了,可我依然时常想起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是五十年代中生人,比母亲小约十一二岁,但与母亲同样性格直爽,做事大方,待人热情,所以两人有着较深的情谊。但与母亲差异较大的是,她身体较高而微胖,嗓门大,走路和说话都风风火火的,仅听声音老远就知道是她走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丈夫宪娃叔,是个没手艺的普通庄户汉,凭一副好身体和能吃苦的劲种地、打工挣钱养家。叔干活认真但个性有点轴,嘴皮子厉害,两口子难免时常斗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生养了两女一儿,因孩子多,家庭负担较重。婶婶过日子心气大,对孩子和丈夫要求高,在外人面前提起丈夫时,总是以“我外蛇货”的俚语嗔骂来指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3年我考上大学,在当时算是农村难得的喜事。家境一般的婶婶,在我入学前的一周,急匆匆拿来七八个鸡蛋和一两斤挂面,说是一份祝福,让母亲别嫌礼薄,无论如何都要收下。这贺礼现在看来实在有些寒酸,但在那时经济条件落后的西北偏僻农村,却极具象征意义,意味着两家关系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知道,彼时农村添孩子请酒或女孩出嫁的普通村民出礼,其价值不过一二十元。更何况,这是我考大学收到的唯一一份真心实意的上门祝贺。因其质朴和稀缺,彰显了心意的可贵,所以母亲与我始终挂念在胸,持续了三十多年而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宪娃叔弟兄六个,他排行为三,大哥青年早亡,二哥在县城机械厂上班,两个最小的弟弟在他乡工作,还有一个妹妹,远嫁外地。弟兄们中住在农村且以土地为生的,只有他和老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老父亲是解放前后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文革后一直在公社粮站工作,虽收入尚可,但家庭开支大,没什么积蓄。父亲七十多岁去世后,经弟兄妯娌们商量,年高的老母亲主要在他家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大亲戚来往多,人老体弱又多病,青叶婶就此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一下子就是辛辛苦苦约十年。经常是地里和家里两头跑,脚不沾地,时常还要请医生给老人看病,给来家看望老人的亲戚做饭,其忙碌的情形可想而知,可豁达能干的婶子很少有怨言,在村里积攒了不少好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叶婶不仅是好媳妇的典型,而且是好妹子的不二代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娘家一个年长岁把的哥哥,从小就是哑巴,也没有婚配,长期不太受嫂子待见,父母去世后,一个人没法过日子,穿的极其简陋,骨瘦如柴,谁看见谁可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去世前后,哑巴哥只是偶尔来她家小住个把月,帮着干农活的同时,由婶子照顾起居,洗洗涮涮,吃穿用跟同龄正常人家没什么差别。走在村里时,总是一副神情自得的模样,开心的跟熟悉人比比划划,嘴里还咿咿呀呀的。每次回家时,都能胖好几斤,精神头跟来时比,不啻于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为避免年过半百的哥哥来回奔波和便于照料,与憨厚本分的丈夫取得一致意见后,青叶婶干脆把哑巴哥接来长期共同生活,一晃就过去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两个女儿先后出嫁,儿子在外工作,顺利娶妻生子。早些年,她家也重新修建了明亮而宽敞的房子。本以为老年能过上好日子了,不料在六十大几的时候,婶子突然得上了不治之症。受疾病折磨的她,头发灰白而稀疏,很快瘦削下来,说话和走路也没了往昔的气力。大概在2019年前后,婶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叶婶虽走了,但哑巴哥还如平时一样,经常到我家串门小坐。母亲热情的要给他盛饭或拿东西吃,他总是边摇头边摆手,一会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逝的青叶婶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有一个好丈夫,自己离世后四五年了,还一如既往的对待哑巴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宪娃叔和哑巴都七十露头了,他们共同劳作和相守,一起健康的生活着。这让人依然深信那句古话,好人有好报!想必在天堂的婶子,看到这一切也该是放心的。祝福好心的婶子一家人,永远有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母亲与我说起婶子时,总免不了一番惋惜。母亲时常告诉说,要常记别人的好,得好好报恩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叶,这个名字朴素、简单而翠绿、明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大学收鸡蛋、挂面作贺礼的往事,还有背后那平凡而真心处世的人,我还会继续讲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