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星火燎原》(124x124)</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创作这幅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大胆构图,巧妙结合,立意新颖,艺术语言概括简练。</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红军长征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篇章。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战略转移,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正如《毛选》中所言:“红军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长征的多重意义,尤其是在那个蒙昧黑暗的时代里,红军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成为了照亮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束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遵义会议扭乾坤》(124x124)</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作品构图简约大气,伟人形象是用国画的笔墨塑造出来了雕塑般的美感,创造更新颖的语境。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2]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3]。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三:《四渡赤水出奇兵》(68x148)</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该作品大胆的采用了俯视视角画出了宏大的场景,更好的表现出了伟人的风范与风度,画面刻画细腻,人物生动逼真,造型各异,画面基本还原了第一次度过赤水河的场景与地貌。</p> <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继续长征。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继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1月28日,红军在土城战斗中因敌军不断增援,再战不利,乃奉命撤出战斗,1月29日凌晨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川滇敌军很快又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这时红军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敌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蒋介石在打了败仗之后,调整部署,指挥多路敌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动重兵围堵。红军又突然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3月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之后,红军向云南急进,5月初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毛泽东巧妙地指挥红军在国民党重兵围堵之间穿插迂回,化被动为主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p><p class="ql-block">这场堪称“神作”的战役时至今日还再为人津津乐道,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极致战术与天佑中华的写照,怪不得人人都说:“四渡赤水出奇兵,主席用兵真如神。”</p> <p class="ql-block">四:《巧渡金沙江 》(68x138)</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该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组红军特写人物形象,浓墨重彩赋予了人物,水文与浪花大胆地采用的祥云式纹样勾勒出来,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与超强的表现形式美。</p> <p class="ql-block">《巧渡金沙江 》</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 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中的关键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3日至9日。此战通过智取而非强攻,利用七只小船七天七夜完成主力渡江,粉碎了国民党围歼计划,成为战略转移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五:《强度大渡河》(124x124)</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这组强渡大渡河的红军战士形象酷似一组大型浮雕墙,立体感很强,浓墨重彩,浪花四溅,形式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安顺场红军渡口是当年孙继先率领17勇士,从这里入水,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叶孤舟飞渡天堑,打破了蒋介石妄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p> <p class="ql-block">六:《飞夺泸定桥》(124x124)</p><p class="ql-block">张良武原创孤品国画作品</p><p class="ql-block">画面采用深蓝色刻画夜晚的江水,与人物之间有着很强的对比性,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更具立体效果与战场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如一人》</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上》</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我也要当红军》</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摆脱困境走向成功》</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等到革命胜利那一天》</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九周年而创作</p><p class="ql-block">(68x138)</p> <p class="ql-block">画家张良武</p> <p class="ql-block">张良武:笔名:沃野,国家民族画院画家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美术教育与绘画高研班导师、彩色木雕画创研人、中国版画家协会首批会员、曾在北大荒版画创研室创作学习,时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机关干部兼北大荒书画社社长。主要代表作有:《老疙瘩》在中国美术馆、法、日等多国展览;《玉米香》入选第八界全国版展;《腊月天》入选第六界全国美展;《丫儿》入选第一界全国农垦美展。</p><p class="ql-block">由于多年来从事版画、油画、雕塑、装饰、彩色木雕画创研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形成自己原创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彩色木雕画,该画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之长,即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又有较强的工艺性,其艺术风格目 前在国际艺术界自成一家,很有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代表作品《四季渔歌》荣获儒风泰山*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p><p class="ql-block">张良武的国画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批生动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赋予丰富的艺术语言与独特的表现魅力。 张良武的国画作品以写实传神而著称,他的作品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场景,他注重在生活中观察哪些最为感动自己的瞬间,捕捉鲜活的人物形象,几十年来他的写生活动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不断的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张良武的作品以主题人物画为主,在表现形式方面,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怀。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叙事与记录生活,而是浓缩的艺术精华。他早年生活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也是北大荒版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16岁就开始了从事北大荒版画的创作活动,他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北大荒生活的基础打的非常扎实,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将版画艺术的刀法力度和简约明快的对比效果融合在国画艺术中去,因而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同版画的语言一样,非常的鲜明,而且高度的概括,作品非常具有艺术的高度。而且他的作品每一幅构图都是独有的,国画作品力求原创孤品,从来不画雷同的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良武在创作</p><p class="ql-block">《四渡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68x130)</p> <p class="ql-block">张良武正在创作《巧渡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张良武正在创作《巧渡金沙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