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4日作为李莉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天津市“双减提质”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会,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为中心”他课堂建设展示交流培训会,滨城讲堂2025(第五季)分会场的物理听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来自北京的孙老师用让学生思考如何打捞中山舰的方式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首先让学生分析沉入江底的中山舰和漂在江面的中山舰所受到的力,同学学生的受力分析,学生们知道沉入江底的中山舰所受的浮力要小于漂在江面的中山舰所受到的浮力,又引导学生得出想要打捞中山舰就要增大中山舰的浮力,从而提出了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又用课下学生所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猜想:1.橘子一小部分浸入水中时没有浮起,浸入水中体积增大到一定大小时橘子浮起。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2.同一颗鸡蛋在清水中会沉底,但在盐水中却可以漂浮。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石头沉在水底,木头却漂浮在水面。学生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总结学生的猜想,有三个猜想分别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从而要选择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探究。那么当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是否和浮力有关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为自变量,浮力为因变量,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为控制变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让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让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实验时,孙老师一直在耐心细心的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是如何解答的。</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生细心的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学生们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最后回到上课初的问题如何打捞中山舰,学生们说出应该利用增大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的方法打捞中山舰,在中山舰的模型上绑上气球,在向气球里吹气,发现中山舰被打捞上来。</p> <p class="ql-block">课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陈老师通过课标,“思创”课堂,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课堂点评。</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说:要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在生活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猜想,进一步形成探究的科学问题,用科学探究实践框架进行了本次评课的小结。</p> <p class="ql-block">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的我们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学习,大家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