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坐上高铁🚄目标——上海,出发。</p>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在上海迎接相约一起来的姐姐和妹妹。想到她们在老爸病重之时的辛勤付出,还要来看望病榻上的婶婶,我们想安排好她们的吃住行,让她们这一次上海之行能够圆满开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下午1点多姐姐和妹妹乘高铁到达上海。稍事休息后,在我们的陪同下去闵中心医院看望婶婶。姐姐回忆起当年在五角场第七军医大学学习期间,周末乘公交车几乎横跨整个上海市到婶婶家,尝到喜欢的点心菜肴,总是赞不绝口,直至五十多年后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陪她们首选网红打卡点武康大楼;再沿着淮海路往东参观上海音乐学院;然后到光明邨午餐。</p> <p class="ql-block"> 武康大楼(WuKang Building),曾用名诺曼底公寓,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路、兴国路、淮海路、天平路、余庆路口五街交汇处,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武康大楼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武康大楼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武康大楼共有八层,底层设置骑楼,垂直交通除了楼梯外还设有3部电梯。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淮海路上。</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非常漂亮的上海音乐学院。</p> <p class="ql-block"> 拆除围墙后的上海音乐学院与街区直连。漫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你会发现,学校靠近淮海中路区域的围墙已经拆除,4座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和数千平方米的大花园,与街区直接相接。</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可以在这里漫步、休憩,也可以和美丽的建筑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上海音乐学院将建成为与衡复风貌保护区高度融合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红色音乐、江南音乐、海派音乐文化的创新展示特色街区。</p> <p class="ql-block">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上音”,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中俄音乐联盟成员,欧洲音乐学院联盟成员,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跨省市考级单位。学院前身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曾用名“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为文化部直属重点院校,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自1949年至1984年,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长期担任院长(后任名誉院长)。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学生2841人,专任教师317人。</p> <p class="ql-block"> 音乐城堡(原德侨住宅/比利时领事馆)</p><p class="ql-block"> 历史:建于1926年,最初为德侨住宅,后为比利时领事馆,1958年划归上音,曾作为图书馆及贺绿汀院长办公地。</p><p class="ql-block"> 风格:德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巴洛克山墙、罗马柱、彩绘玻璃窗等元素突出,内部装饰以酒神狄俄尼索斯为主题。</p><p class="ql-block"> 现状:现为“音乐大师空间”与市民共享的文化场所,开放展览及室内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上海到淮海路的光明邨大酒店吃一顿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里的饮食富有上海特色并且深受上海市民喜爱而且每天都可以看见长长的排队。</p><p class="ql-block"> 上海光明邨大酒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10月29日,当时在淮海中路588号创立了一家公私合营的淮海食堂,主要经营各类大众化点心。1960年1月,淮海食堂变更为国营企业,正式改名为“光明邨点心店”,以供应特色面点著称。1990年7月22日,光明邨进行了扩建,变成了现在的“光明邨大酒家”。</p><p class="ql-block"> 光明邨大酒家不仅在淮海中路有总店,还在徐汇区的田林东路和闵行区的万源南路开设了分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光明邨的产品系列愈发丰富多样,包括鲜肉月饼、酱鸭、鸡汁馄饨等传统点心和特色菜肴,深受消费者喜爱。</p><p class="ql-block"> 光明邨大酒家不仅承载着老上海的记忆,更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酒家以其卓越的美食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食客的青睐,曾荣获国家一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等殊荣,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p> <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来到了四川北路上的上海邮政大楼。</p> <p class="ql-block"> 走在淮海路上时,姐姐一直说她记忆中的四川北路,那里承载了她的许多回忆。原来在上七医大时,她曾经在四川北路上的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过,本想去看一看的只因为医院迁走了,所以只好以这条一眼望不到底的四川北路为背景拍张照片留念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上海邮政大楼吧。</p><p class="ql-block"> 四川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位于北苏州路250号,东依四川北路,南临苏州河,正门对着四川路桥。这座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思九生和史滨生设计,华商余洪记营造厂施工建造,于192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办近代邮政的城市之一。1860年,英、法、美、日、德、俄等国家在上海租界内开设了邮局,这些邮局自立章程、自设邮票,垄断了我国对外的通信业务。1878年,中国邮政发行了第一枚图案为龙的邮票(大龙邮票),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1909年,上海大清邮局成立,邮政业务逐渐独立于海关1。1922年,上海邮政总局新大楼在四川路桥北堍破土动工,192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与结构</p><p class="ql-block">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高四层,另有地下室。其立面设计深受英国古典主义影响,主立面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展现出古罗马建筑的雄伟与庄严。大楼的标志性元素包括四楼屋顶东南转角处的巴洛克风格钟楼,钟楼正面镶嵌着一口直径达3米的大钟,钟楼基座两侧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p><p class="ql-block">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在1949年春的解放上海战役中,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担当了重要战略角色。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通过劝降策略保护了大楼,使其在历经战火后依然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现状与保护</p><p class="ql-block"> 目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仍在使用中,作为上海市邮政公司的办公地点。大楼内设有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提供全面的邮政服务。此外,大楼内还设有上海邮政博物馆,展示了邮政发展的历史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邮局等你。”</p> <p class="ql-block"> 看看上海邮政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透过漂亮的窗户,依稀看见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厚实结实的栅栏,这质量没的说!</p> <p class="ql-block"> 看,两边整齐的营业窗口,如今是静悄悄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来盖个章!</p> <p class="ql-block"> 这可能是邮寄物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感觉一下这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穿越……</p> <p class="ql-block"> 北苏州路上最有名气的楼——河滨大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上海邮政博物馆出来顺着北苏州路来到了河滨大楼。</p> <p class="ql-block"> 河滨大楼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1931至1935年由沙逊家族投资、公和洋行设计建造,以『远东第一公寓』著称。该建筑地处苏州河北岸北苏州路340号,采用突破性的S型平面设计,现为兼具历史保护与影视取景功能的都市地标。1</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河滨大楼由犹太裔商人维克多·沙逊的新沙逊洋行投资,1931年启动建设,因受『一·二八』事变影响延至1935年竣工。作为上海最早的滨水高层公寓,曾是欧美国际影业公司驻沪办事处选址地,1945年后入驻哥伦比亚与米高梅等好莱坞公司代表处。1938年曾作为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鲁迅等多位文化名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东宽西窄的不规则地形限制,公和洋行首创S型平面布局,建筑总长达200米,既呼应沙逊集团(Sassoon)首字母,又实现最佳通风采光效果。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小窗组合形成虚韵律感,八角形塔楼强化建筑动势。</p><p class="ql-block">技术标准</p><p class="ql-block"> 初建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配备中央供暖与冷热水系统,底层含温水池并铺设防火石棉砖。1978年加建3层至11层后,总建筑面积达54,000平方米,钢混结构使其可抵御八级地震。36现状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200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后,河滨大楼通过精细化修缮维持历史风貌。因《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等影视剧取景成为网红打卡地,但游客涌入导致屋顶漏水与居民生活困扰现象并存。现有700余户中外居民混居,既有原始历史住户后裔,也吸引外籍人士租住,形成独特的『小小联合国』社区生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和河滨大楼下店铺主人的狗狗🐶打个招呼。</p> <p class="ql-block"> 走累了就坐在苏州河边小憩一会,喝杯咖啡☕️,感受一下苏州河。</p> <p class="ql-block"> 拥抱陆家嘴“三剑客”。</p> <p class="ql-block"> 乍浦路桥上是拍摄“三剑客”最佳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哦,我又一次看见你了。</p> <p class="ql-block"> 和苏州河对面的姐姐打个招呼。</p> <p class="ql-block"> 告别邮政大楼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乍浦路桥,在南苏州路上看见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建筑🏘️,哦,这个就是“不止空间”啊🤔</p> <p class="ql-block"> “不止空间”是位于上海外滩源的一座由百年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多功能演艺新空间,其前身为1886年建成的哥特式教堂新天安堂。</p><p class="ql-block">核心特色</p><p class="ql-block">1、历史与建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建筑保留原新天安堂的哥特式元素,如玫瑰花窗、尖肋拱顶,赋予空间独特的视觉美感。</p><p class="ql-block"> 曾见证罗素1920年演讲、蔡国强火药画创作等历史事件,现通过音乐演出重新激活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2、声学设计与音乐体验</p><p class="ql-block"> 通过舞台上方反声板、可调节吸声的黑色窗帘等设计,优化室内乐演出的声效。观众可近距离观察音乐家表演,体验“小而美”的沉浸式室内乐。</p><p class="ql-block">3、演出内容与定位</p><p class="ql-block"> 以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室内乐为主,如舒伯特、德彪西等作品,旨在回归音乐本质。定期举办音乐季(如“秋冬乐季”)。</p><p class="ql-block">3、运营理念</p><p class="ql-block"> 名称寓意“不止于物理空间”,强调对历史、艺术多元价值的探索。目标成为上海文旅品牌,依托外滩建筑群吸引多元受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顺着北苏州路来到了上海大厦。</p> <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坐落于上海北苏州路20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优秀建筑。它东临大名路,南接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成为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三座早期高层建筑之一,与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齐名。自1930年启建至1934年竣工,百老汇大厦一直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得名于其位于百老汇路(现大名路)的优越位置,1951年更名为上海大厦后,更是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采用近代摩天大楼形式的百老汇大厦,以其双层铝钢框架结构和独特的造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11层开始逐层向内收进的设计,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量。英国道门钢厂承造的全部钢架工程,铝钢材质的钢柱重量减轻了35.5%,钢骨重量也减轻了21.5%。受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上海大厦外观和内部装饰简约而不失格调。没有繁复的古典装饰,仅在檐部等处以带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花边作为点缀。被广泛认为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p><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厦在当时的上海,不仅是一座高楼建筑,更是一座专供外国人使用的豪华旅馆和公寓。其提供的西餐在当时颇有名气,吸引了众多食客。大厦底层设有中西餐厅、休息室、理发部等公共设施,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从二层至九层,大厦布局了大小公寓房间各4套及客房19套,为住客提供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十层至十四层则各有15套客房,而十五层和十六层则各有16套,充分满足不同客人的住宿需求。大厦的十七层还设有小餐厅和厨房,为住客提供便捷的餐饮服务。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十八层的特别套房,它不仅拥有大阳台,还布置成了中、英、美、法、日、阿拉伯等风格,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大厦更是成为了接待外国元首和政要的重要场所。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柬埔寨王国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以及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等。这些历史时刻,都为大厦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 此外,上海大厦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被誉为酒店四宝。它们包括一架1932年从英国进口到上海的钢琴,尽管音色已有所减退;一张1934年在英国出产的老式英式斯诺克台球桌,其尺寸较现代台球桌略小,台岸上的象牙标牌现置于一间英国酒吧内;还有一部自1934年起启运的OTIS电梯,至今仍保存完好;以及一台1917年由美国胜利留声机公司制造的经典柜式留声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上海大厦,我们穿过马路来到了外白渡桥旁。</p> <p class="ql-block"> 过马路时,也不忘记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是上海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最初为木质结构,始建于1856年(清咸丰六年),由英国商人建造,名为“威尔斯桥”。后因桥梁损坏和交通需求增加,于1907年重建为钢桁架结构桥,即现今所见的外白渡桥。</p><p class="ql-block"> 外白渡桥全钢结构,采用英国霍华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的设计,是上海最早的现代化钢桁架桥梁之一。桥梁整体为工业风格,带有浓郁的维多利亚时代特色,桥身线条简洁,钢架结构稳固大气。桥长106.7米,宽18.3米,最初设计为有轨电车和汽车通行,现为机动车与行人共用。因桥梁老化,上海市政府于2008年对外白渡桥进行整体移桥大修,将桥身拆解送往江南船厂修复,并于2009年重新开放。修缮中保留了原桥的历史风貌,同时加固了结构。2006年,外白渡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成为重点保护对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外滩的观光平台上,看不够的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在外滩观光平台上漫步、拍照,感觉游客也不多,可谁知走到南京东路那段平台时,看见的是南京东路上那黑压压的一大片游客在警察、武警官兵的“调节”下有序地过马路,这时才恍然大悟,不是外滩的游客少,而是外滩人流管理的好👌,靠近南京东路观光平台处的人行台阶只能下不能上,游客要想上来只能从靠近延安东路方向的人行台阶上去,我们歪打正着从外白渡桥方向沿着外滩观光平台慢悠悠地荡过来的,避开了人群拥挤的地方,自然就没了游客多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外滩万国建筑群(英文名:The Bund des Nations Building Expo Group)是上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呈新月形分布。这些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等多元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是上海近代史的缩影和城市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52幢建筑涵盖英国古典式、法国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等十余种风格,如海关大楼(新古典主义)、和平饭店(装饰艺术风格)、汇丰银行大楼(希腊复兴式)。</p><p class="ql-block"> 尽管由不同建筑师设计,建筑色调(以灰色、米黄为主)和轮廓线高度统一,形成和谐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 我也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中山东一路到延安东路,一路上边走边聊边看,经过了和平饭店、万国禁烟会会址、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大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外滩国际大楼、交通银行旧址、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旧址、上海海关大楼、浦发银行大楼、上海外滩市联酒店公寓大楼、盘谷银行大楼、恒丰银行大楼、沪申美术馆大楼、尔道夫酒店大楼、亚细亚大楼。</p> <p class="ql-block"> 坐上71路中运量公交车,享受专车般的待遇—— 终于回家啦!</p> <p class="ql-block"> 路过有着俄罗斯风格建筑的上海展览中心。</p> <p class="ql-block"> 古镇,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来 回到酒店后心还没收回,一商量又去逛了七宝古镇。深夜的古镇老街人不多、情依旧。手机显示今天走了两万多步,虽然有点累但非常高兴!好吧,给今天的游玩画一个大大的句号,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去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