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1日清晨,晨雾尚未在纳灰河上消散,我们温州羽依户外的29名队员已踏入了万峰林景区的时光褶皱。徐霞客"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像一柄穿越四百年的钥匙,开启了这片喀斯特地貌的秘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其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分为东、西峰林,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但没对外开放;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峰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其北部为峰林盆地,中南部为峰林洼地和峰丛山地,峰林、峰丛大多呈锥形,部分为钟状、平顶状和马鞍状。有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类型。</p> <p class="ql-block">景交车缓缓驶入逆光的迷离中,远处群峰如披着金纱的仙人,在晨霭里若隐若现。我恍惚看见那位明代旅人背着竹笈的背影,他的芒鞋曾在这些石阶上踏出历史的回响。车过将军峰时,嶙峋山体如青铜剑劈开晨雾,转瞬又隐入苍翠</p> <p class="ql-block">当车轮停驻在鲸鱼峰前,整座山峦恍若凝固的惊涛。赭红色岩层在朝阳下泛着鳞光,隆起的峰顶如鲸尾拍碎云浪,凹陷的山坳恰似张开的巨口,连石缝间倔强的灌木都成了溅起的水珠。纳灰河在此处忽然收声,溪水钻入地下暗河时,我听见大地深处传来远古的鲸歌。</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的“众星捧月”之景令人称奇。瞧,那一片片方方正正的田地像是棋盘上的格子,充满着秩序感,里面孕育着农人的希望。简陋却充满韵味的农舍点缀其中,像是棋盘上独特的标识。周围的山峰形态各异,它们紧密地簇拥着中间的田舍。山峰的岩石纹理像是岁月镌刻的痕迹,在阳光的照耀下,与田野的翠绿、农舍的古朴相互映衬。这里,田舍像是给山峰戴上的一串精致项链,而山峰则像一座坚实的舞台,让田舍和田野成为舞台上最动人的主角,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田园图。</p> <p class="ql-block">锦绣田园的油菜已过花期,远远望去,绿油油且又沉甸甸的油菜籽一望无际,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碧波,那浓郁的绿从山脚向着天边漫延,似是要将整个世界都染成生机盎然的翠色,一直漫到了云边。我仿佛看见布依姑娘的靛蓝衣裳在碧波中忽隐忽现,银饰叮当声里,六百年古寨的炊烟与偶尔驶过的轿车马达声嗡鸣交织成奇异的和弦。老水车吱呀转动时光,将明代的月光与今日的露水一同舀进沟渠。</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中的日月田,宛如大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与马蹄田、月亮寨紧密相依。这片神奇的土地,恰似一个巨大的磁场,尽情地采撷着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贪婪地吸纳着日月的光华。</p><p class="ql-block">春之伊始,日月田在暖阳的轻抚下苏醒,田埂间新绿悄绽,仿佛是大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开启了新一年的生命轮回。夏日的阳光炽热而浓烈,它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日月田上,那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每一株稻子都像是充满活力的舞者,跳动着生命的旋律。</p><p class="ql-block">秋意渐浓时,日月田被染成一片金黄,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那是丰收的象征,农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农耕文明最美的画卷。而当冬天的寒风吹过,日月田又归于宁静,它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宛如一位沉睡的老者,在默默积攒着能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在日月田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是沧桑的历史印记。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这里辛勤耕耘,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也用智慧传承着古老的农耕文化。马蹄田那独特的形状,仿佛是骏马奔腾而过留下的足迹,充满了动感与力量;月亮寨则静静地坐落在一旁,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日月田、马蹄田与月亮寨共同构成了万峰林独特的田园风光,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那万峰林观光道的独特视角下,八卦田宛如大地馈赠的绝世奇观,以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直击心灵。那天然造就的漩涡状梯田啊,恰似隐匿于人间烟火的河图洛书密码,悄然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玄奥。金黄灿烂的花带与清新嫩绿的茶垄相互缠绕、交织,恰似一幅天然的阴阳双鱼图,灵动而富有深意。而那暗河仿若拥有生命,在太极眼的位置悠悠地吞吐着清泉,似在与天地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当地人讲述着,每到春分时节,晨雾就像被神秘的力量驱使着,沿着卦象缓缓流转,那场景仿佛是大地在悠悠吐纳着先天的元气,充满了灵动的诗意与古朴的禅意。我静静地伸出手,抚摸着那冰冷的石刻卦爻,指尖传来的触感仿佛是与历史的交融,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洞悉了徐霞客当年在此徘徊三日的缘由。那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秘的向往,被眼前这融合了自然之美与古老文化底蕴的八卦田深深吸引,沉醉不知归路。</p> <p class="ql-block">当万峰林的景交车疾驰而过六六大顺峰的时候,那六座宛如金字塔般的山体,在晨光的轻抚下,整齐地排列着,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下的阵仗。它们以一种庄严肃穆的姿态矗立着,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然而,当车辆缓缓转至山脚,再回望那片山峰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本那规规矩矩、如同几何图形般整齐排列的六座山体,竟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重新变幻了一般,幻化成了七八座高低错落的峰尖。它们不再是那种规整的排列,而是充满了灵动与俏皮。</p><p class="ql-block">这一瞬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仿佛自然造物也通了人情世故。它深知旅人们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历经风雨,饱尝奔波之苦。于是,在这不经意间,为风尘仆仆的旅人留下了一句无声却充满力量的吉祥话。这哪里仅仅是山峰啊,这分明是大自然给予每一个疲惫灵魂的慰藉与祝福,是旅途中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感动,让人在这山水之间,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观光道蜿蜒至山腰的终点,便是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峰林福地。在这里,右侧矗立着一座以“福”字命名的寺庙,它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寺庙之外,一座观景台巍然屹立,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人们可以俯瞰到福水洞天的壮丽景色。只见玉带般的纳灰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一头扎进了神秘的“福水洞”。河水通过这个神奇的洞口,由地表水悄然转变为地下暗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喀斯特“盲谷”。在这个地表没有河流出口的奇妙景观中,人们仿佛能够感知到地球演化的神奇力量,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峰林福地的福水洞天,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奥秘。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朝着南方(也就是左边方向),透过两座山之间的空隙极目远眺时,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在一座巍峨大山的怀抱之中有一座庙宇的轮廓。那庙宇静静地隐匿于山林之间,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然而,由于行程安排紧凑,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带着一丝好奇与遗憾,无缘前去探寻那座庙宇究竟是何方神圣了。</p> <p class="ql-block">观光车缓缓驶下山后,我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场景。除了池上莲花母女和发哥还在“福水洞”口的咖啡店里静静地等着我之外,其他的队友们就像一阵风似的,早已匆匆踏上归程,恢复到他们原本的模样,各自返程去了。</p><p class="ql-block">我站在那里,手中紧紧握着那从旷野中带回来的“福”字,这“福”字仿佛带着旷野的气息和神秘的力量。我找了个合适的角度,让这“福”字与背后的景色一起入镜,拍了一张充满意义的照片。拍完照后,我没有丝毫的停留,马上登上观光车,车子迅速启动,一路向着景区入口驶去。我的心里满是期待,想要快点与队友们会合,毕竟这一趟旅程虽然有分别,但也充满了独特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在万峰林景区,时间仿佛被脚步拉扯得有些仓促,我只能匆匆扒拉了几口炒饭,便随着众人登上大巴车。大巴车像一头不知疲倦的巨兽,一路呼啸着把我们带到了万峰湖。</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万峰湖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水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在微风的轻抚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当游船缓缓驶入这片碧波之中时,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入了一面翡翠打造的镜子。船身划破平静的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那涟漪像是翡翠镜面上被震碎的纹路,又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符。我静静地站在船头,感受着那微微晃动的船身,耳边是湖水轻拍船舷发出的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万峰湖无尽的故事。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这一刻,之前在万峰林景区的那种匆忙感消失得无影无踪,万峰湖的泛舟之旅成了这场短暂速览中最悠长、最令人回味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景区,宛如一颗遗落在大地的璀璨明珠,它敞开胸怀,以东南西北四个门迎接八方来客。然而,在现实的游览场景中,却呈现出一种颇为有趣又有些许遗憾的现象。</p><p class="ql-block">大部分游客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纷纷选择从东门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一进入景区,便直奔观光车而去。那一辆辆观光车仿佛是忙碌的搬运工,搭载着一群又一群游客沿着观光道前行。游客们坐在车上,眼睛如同扫描仪一般在山峰与田园间快速掠过,这种体验就像是在浏览一幅巨大的画卷,只是走马观花般地匆匆一瞥,浮光掠影地感受着万峰林的壮美。他们看到的是山峰林立的轮廓,是田野间那一片片色彩的拼接,却难以深入探究每一座山峰背后的故事,每一寸土地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遥想400多年前,徐霞客来到此处。那时的他没有便捷的观光车,没有规定的观光道,他只是凭借着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探索未知的执着渴望,一步一步地走进万峰林。他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他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山峰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山谷间的溪流,探究岩石的纹理;他感受着微风拂过每一株植物的轻柔,倾听着鸟儿在枝头的欢歌。他用三天时间沉浸在这片山水之间,与万峰林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他的体验是全方位的、沉浸式的,他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旁观者。</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万峰林景区,虽然观光车为游客节省了体力,也让更多人能够快速领略它的宏观之美,但在某种程度上却缺失了那种深入接触、用心感受的韵味。我们在享受现代旅游便捷性的同时,或许也应该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游览中,找回那份像徐霞客当年那样对自然细致入微的热爱与探索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