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渠牡丹园写生记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辉渠牡丹园写生记</p><p class="ql-block">崔桂梅</p><p class="ql-block"> 暮春的风,总是带着几分倦意,轻轻掠过房屋、树枝。窗前,如美人般的樱花已落红满地,零落成泥。而此时,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另一场灿烂花事,把暮春最后的绝色亮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春天,仿佛不见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盛开,或是悲悲壮壮的凋零,就不曾真正遇见过春天,像是辜负了它的深情,忽视了它的绝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老师就在群里下了通知,周末去老木子牡丹园写生。无意间,我在抖音刷到了这个花园主人的视频,单单是那备注辉渠李家河几个字,就温暖了我的眼眶,心中升腾起热浪翻滚的思绪,不由自主点了关注。</p><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我们画室集合,导航辉渠老木子牡丹园,驱车前行。</p><p class="ql-block"> 今日,正逢谷雨,雨水增多,草木繁盛,一路上,繁华渐落,绿叶成荫。这个季节,阳光散发着温馨与希望的气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精神倍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园主李大哥早已在园中烧水静候。站在园子入口处,一大片怒放的牡丹正以浓烈的姿态闯入视野。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它们像是被阳光浸透的绸缎,层层叠叠的花瓣堆砌出饱满的弧度,即便隔着十余步距离,仍能感受到那份倾尽全力的绽放。</p><p class="ql-block"> 走进园中细观,各色各样的牡丹有二三十个品种,每株叶子茂盛,花头硕大。花型既有形似莲花重瓣品种,也有绣球般浑圆的千层台阁,很美,很诱人。</p><p class="ql-block"> 园子中间有一株白牡丹特别亮眼,呈现出高洁素雅的美,如象牙色的花瓣边缘微卷,在深色枝桠间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衣仙子。</p><p class="ql-block"> 当阳光穿透薄如蝉翼的花瓣时,会在地面投下淡青色的阴影,与红牡丹投射的绛紫暗影相互交叠,足以让我停留在“沉醉不知归路”的那般意境中。</p> <p class="ql-block">  跟园主大哥打过招呼,我们在园中欣赏了片刻。老师在一株刚刚绽放的粉色牡丹前撑开画板。动笔之前,用手分开牡丹丛叶,跟我们仔细讲解叶子的结构,从嫩叶到老叶,从轮生到三叉九顶的生长规律。特别叮嘱我们,画叶子不能平摆,要有动感,要有明暗,花可复加,叶无重笔,因此画叶一定要慎重。画花时要领悟到牡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按照“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艺术观点,尽量把牡丹的富贵堂皇,艳冠群芳的神韵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有很多人围了过来,有路过的农人,有远道而来的赏花者。柔和的阳光下,老师凝视着面前的牡丹,以心驭笔,以墨寄情。随着笔锋流转,一副牡丹画卷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仿佛是大自然把最绚烂的一抹色彩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笔下的牡丹,瓣瓣如丝,层层叠叠,每一片花瓣都蕴含着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情感,花瓣间颜色过渡自然而又层次分明,从淡雅的粉白浅红到花心渐变成浓烈的嫣红,色彩变化中,透出一股不可言喻的生命力,既展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其柔美婉约之姿,将牡丹风华绝代的美定格于纸上,成就了一副令人叹为止观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围观的人聚精会神的紧盯着画面,似乎凭住了呼吸,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其中有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姑娘高声呼出:“画的好美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打开画板,目光在花丛中游走,各自寻找自己心仪的那一朵,很快都画的进入了状态。</p><p class="ql-block"> 近前,牡丹娇美,远处,山林静幽,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耳畔有蜜蜂亲吻花蕊嗡嗡的响声,一只大红公鸡仰首阔步,雄赳赳,气昂昂的穿过花径。随后,一只芦花母鸡领着一群鸡仔悠闲的穿梭在牡丹丛中觅食,那“咕咕的叫唤声,是如此的温馨又温暖,让人顿时感受到田园生活跟大自然的和谐与惬意。”</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情绪高涨,脸上写满了自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 时间不觉已到中午,我们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各就各位,依然兴致勃勃的描绘着牡丹的美。</p><p class="ql-block"> 园主大哥淳朴忠厚,人很亲切实在,知道我是山南面崔家峪村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很多,跟我聊起家常。</p><p class="ql-block"> 从大哥口中得知,他从早就喜花爱石,据大哥说,这个牡丹园最初是从两棵嫩芽发展而成。大哥讲到二十多年前,他在莱芜车站买那两棵幼苗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当时是十月,大哥在等车,爱花的他一眼就看见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人在出售两棵大株的牡丹,那个时候,牡丹很稀缺,在乡村基本是见不到的。考虑到花株太大,路上捎带不方便,大哥以五元钱向卖花人掰下两棵小嫩芽,就像是捡到了宝贝,不顾凉风透骨,脱下外衣,小心翼翼的包好,一路上抱着回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养花虽然跟拉扯孩子一样不易,可其中的乐趣就是享受从出芽、展叶、伸枝到开花的过程,从那两棵嫩苗繁殖到到现在一二百棵,这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滋味只有自己明白。”</p><p class="ql-block"> 说到动情处,大哥怜爱的望着满园的牡丹,神色欣慰之余,脸上已是泪光潸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有一阵风在我面前轻轻拂过,画板上落上 一枚花瓣。心底突然涌起“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还愁人”的诗句,细品就嚼出几分苦涩来。花开花落,本是常理,却生出一丝惆怅,这暮春的景致,是如此的惹人愁思。</p><p class="ql-block"> 生活,总有一些触动心弦的瞬间,让你的思绪飘啊飘啊!心湖就泛开了层层的涟漪,往事似潮水般向我涌来。</p> <p class="ql-block">  李家河,属辉渠镇,离我的故乡路途只有十里之遥,是赶辉渠大集的必经之路,小时候,跟母亲步行去赶过年集,扯过花布,买过头绳。逢年过节,也会跟随父亲来这个村子看望他的堂姐,我待人和善的姑姑。</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成家,逢一排六,偶尔会约上姐姐结伴同行,去集市买一些生活用品。想起那些入心的细节,此时的静谧里,我分明听见岁月的涟漪一圈一圈的荡开,将往事发酵成时光里最暖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无心再画,起身绕过花丛,漫步到园外弯弯曲曲的山路,望着前方山那边的故乡,想起了不在的爹娘。</p><p class="ql-block"> 那些浓缩的记忆,带着泪点的感动,带着苦楚的回甘,那个曾经拽着母亲衣角前来赶集的小姑娘,就这样层层叠叠堆积成了岁月里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拂过被风吹乱贴在脸上的头发,竟沾了满手湿润,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浸透了这个暮春。</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间感悟,人间春色,原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与别离,四十多年的光阴,不过是一场花开花落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日近黄昏,天色向晚,暮云低垂,园主大哥的园子里已炊烟袅袅,雀鸟归巢,鸡鸭回圈,我们也该回城了。</p><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牡丹,我感受到今天这个寻常的日子里,藏着最柔美的时光。这个牡丹园,它不止孕育着这些花儿,它也在讲述着爱与希望,讲述着生活里的炊烟起、星光落的最平凡的故事,既有着诗情画意的唯美,也有着锅碗瓢盆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我再次回头望了那些牡丹一眼,昨天,就关注了天气预报,今晚有风雨。但愿,但愿今晚的风雨能来的迟一些,但愿天晴、人安、花正眠。</p><p class="ql-block"> 这个暮春,在跟随春天最后的脚步中,关于所有美好的记忆,终将会凝结成一行诗、一副画,刻进岁月里,落在宣纸上,也落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崔桂梅,山东潍坊安丘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安丘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落雪听梅》。现从事书画装裱,少儿国画、书法培训。电话17616806159</p> <p class="ql-block">马顺廷:山东潍坊安丘市人。中国实力派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政协潍坊市十一届委员,安丘市美术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2002年至2004年深造学习于中央美院,受教于中央美院教授陈平、崔晓东、李铁生、于光华、丘挺等老师。</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一直在北京从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与教育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方法与教学经验,培养出了很多优秀艺术人才。</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及参展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春季写生》作品入选《中央美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作品被中央美院收藏。</p><p class="ql-block">2007年10月,国画《山居图》在由中共山东省宣传部和省文联主办的“美好的礼赞——山东省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上参展,同年12月,《山水写生》入选“山东省第四届写生作品展”(山东美协主办)。</p><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作品《空山新雨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山水画艺术双年展”。</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作品《家山新貌》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工在当代第九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作品《家山野卉系列之一》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作品《家山新貌系列之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泰山至尊中国画展”。</p><p class="ql-block">2014年7月,作品《家山野卉系列之二——觅》获“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作品《家山新貌系列之——习习清风惠万家》获十二届美展山东展区优秀作品。(选送全国评选)</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作品《家山新貌系列》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多彩中国梦——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p> <p class="ql-block">马顺廷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宗美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孙晓萍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立华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秦漪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孙丽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金凤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韩善光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于晓龙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苏效刚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海霞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崔桂梅写生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