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说兴趣很有兴趣

林中漫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兴趣爱好绝对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开心,可以滋润我们的生命。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兴趣让我们有一种积极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心理力量,痛苦的时候,这种力量可以支持我们走出困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研究发现,孩子的兴趣与亲生父母亲的兴趣相关性很大,但是收养的孩子和养父母的兴趣相关性就不太明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经过各种努力而达成的结果。只要你努力,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产生兴趣。所以说,兴趣往往是在做了努力之后才产生的</p> 兴趣与创造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兴趣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创造力</b>。有证据表明,有兴趣爱好的科研工作者的诸多生理和心理指标,从降低血压到提升幸福感,都优于没有兴趣爱好的对照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旦兴趣被激发,人就会伴随着愉快而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去努力,积极地探索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凡是能够把自己的兴趣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匹配的,其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因为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有无限的能量,充满创造力、想象力、行动力和执行力。</i></p> 创建兴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本书原内容作者彭凯平)从湖南岳阳考入北京大学。读初中时,我对地震研究很感兴趣,还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地震检测仪。没想到的是,高考后,竟然收到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一开始不喜欢心理学,所以第一次普通心理学考试,只考了60多分,很多同学都考了60多分,因为大家都是理科生,不熟悉心理学。后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心理学还是非常科学的,特别是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那时候还没有认知心理学,都叫普通心理学。他特别喜欢实验心理学,所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心理学。本来上课从来不记笔记的,但对尼斯贝特教授的课,可以全神贯注地记出密密麻麻的笔记。<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我的这种状态就是福流,说明我真正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所以,我们在发现兴趣的道路上,要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遵循内心的感受。如果你能感受到福流,那么,在做的这件事就是你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原来我此时此刻在整理他文章,情绪平静,没有任何波动,忘却去注意周围环境的声色,这大概也叫福流吧!</span></p> 兴趣与福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研究:在做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时,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心无旁骛。米哈伊把这种体验叫作“flow”。</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发现,当人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最容易产生福流。喜欢摄影的人,为了捕捉美景,可以半天不动,因为他能够沉浸其中。有些人喜欢运动,跑步、锻炼时也可以产生福流。当人们进入一定状态之后,可以忘掉时间,忘掉空间,特别快乐,而且很欣赏这个动作本身。最后,完成这件事,还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p> 从兴趣到福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一步,开放心态,不要浅尝辄止。</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起寻找兴趣,培养自己对一件事的兴趣更重要。一开始,我们对事情没兴趣,可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等我们逐渐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技术,会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可以使事情变得有趣,我们对这个事情才会更感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一项研究表明,比起寻找兴趣,培养自己对一件事的兴趣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二步,专注当下,倾听福流的声音。</span>我们在尝试了解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专注当下,感受内心。心理学提倡专念练习,体验福流,培养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事情的过程。比如在练习乐器时,与其三心二意地敷衍了事,不如静静地感受指尖划过琴弦时因震动而发出的悦耳的琴声,你甚至可以感觉到琴声仿佛在指尖流淌,这就是专念。我们把这种心理状态叫作<b>专念状态</b>,就是你专心致志、关注当下的体验。如果你感受到了福流,那么恭喜你找到了心中所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如果体验过福流,那么时间会成为祝福,让你把喜欢做的事情越做越好。祝大家都能有自己真正的兴趣,活出精彩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作者:彭凯平</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