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突遭暴风,原定二天老君山旅游计划,因老君山景区闭园而不得不临时修改行程,参观万仙山、郭亮村、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其实心心念念也一直想实地看看郭亮村,以及被誉为凿刻在太行绝壁上的“挂壁公路”,人定胜天的生存史诗。</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进了景区,就在排队换乘景观车时,人流涌动,潮水般地朝前拥挤,骂声哭声一片狼藉。更糟糕的是无人管理,乱哄哄。在种氛围中哪里来旅游的兴致?整整两个半小时后,终于作出决定:今天不去郭亮村,先上万仙山,明天一早再到郭亮村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人山人海且无人管理,管理与理念的落后,造成这个地方有着好资源,却不能利用造福一方,如同捧着金饭碗讨饭!完全可以预约购票,控制客流,分流三个景区人流,疏通景观车……</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的峭壁是地球写给天空的情书,赤红色砂岩在雨水千万年的侵蚀下,形成了垂直落差达800米的断崖长廊。</p> <p class="ql-block">在万仙山的垂直剧场里,赤色山体是凝固的史诗,山桃花会年复一年,不断在崖边绽放,用粉色花瓣覆盖着人类留下的所有文明刻度。——最坚硬的岩石上,生长着最柔软的生存意志。</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景区观景平台,可以在挂壁公路对面上山,清晰看到完整的挂壁公路全景。</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景区处于二级阶梯2000米和一级阶梯1000米至200米的交接地带,有喀斯特地貌,整体地形复杂,分布着起伏山峦、高崖断壁、深沟峡谷、奇石洞穴等,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p> <p class="ql-block">因岩石特性,易形成陡崖等地貌,塑造了万仙山如今独特的峡谷、绝壁等景观。在红色峡谷崖壁上,还保存着风浪拍岸遗迹、波痕及层理等,这些地质遗迹是研究当时地质地理环境的重要证据 。</p> <p class="ql-block">12亿年前的中远古代,该地区处于滨海环境,当时我国北方被广阔海洋覆盖,即“震旦海”。水流将石英等矿物颗粒从陆地搬运至此沉积。沉积物经较强压实、脱水及轻度重结晶作用,逐渐形成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红色,表明当时是较高温度的氧化环境,使沉积物中的铁质氧化。石英砂岩质地坚硬、致密,节理平缓垂直 ,不易崩塌。</p> <p class="ql-block">底部砾岩层记录着太古代冰川遗迹,中层页岩夹杂着三叶虫化石,顶部厚层砂岩则保留着古生代滨海相沉积特征。这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的断层处,可见奥陶纪灰岩与寒武纪白云岩的接触界面,形成鲜明的色彩分野。</p> <p class="ql-block">赤色崖壁的矿物成分揭示着3.2亿年前的古海洋记忆,氧化铁沉积形成的丹霞地貌,在紫外线照射下泛着铁锈般的光泽。山体表面的垂直节理如同树木年轮,记录着燕山运动期的13次构造抬升,每道裂隙都填充着石英脉构成的"地质年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年水流奏响的打击乐章。岩壁上的垂直节理如同史前石柱林,记录着燕山运动期七次构造抬升的震颤。因为是枯水期,水量少,否则300米落差的瀑布撞击在亿年形成的红岩绝壁,水雾折射出七彩虹桥,今天只能靠想象,领会感悟壮观景观……</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照到赤色绝壁,潭水倒映着银河的旋臂,黑龙潭便化作流动的青铜器。那些嵌在岩壁中的古生物化石,与瀑布飞溅的水珠共同构成时空密码——这里每粒水分子都承载着太行山的记忆,每道彩虹都是文明与自然签订的永恒契约。</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南坪黑龙潭大峡谷,丹霞地貌在阳光下呈现出火焰般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在万仙山南坪景区的褶皱深处,一方赭红色花岗岩碑刻静立春阳里,"翠谷丹屏"四个朱砂大字像凝固的云霞,将太行山最动人的地理意象与人文情思熔铸成三维史诗。</p> <p class="ql-block">碑文"翠谷"指向脚下黑龙潭的翡翠色水体——此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镜面潭水,能倒映出76米高的赤壁丹霞;"丹屏"则暗合12公里外郭亮洞的赤色崖壁,二者构成完整的山水对仗。</p> <p class="ql-block">远处可见贯穿两山之间的悬索桥,实为南马庵村与郭亮村之间的"天脊通道"。这座钢索桥的16根主缆,每根直径38毫米的镀锌钢丝,都缠绕着七股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达到足以吊起四辆东风卡车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与钢索桥形成空间对话的,是崖壁上人工开凿的挂壁公路。如果仔细看,在第47个开凿窗口内,1975年安装的煤油灯座仍嵌在岩缝。</p> <p class="ql-block">俯瞰云海翻涌,仰观危崖倚天,方知什么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中国人精神——这不是普通的路,而是用意志劈开的希望通道,是刻在太行脊梁上的不朽史诗!</p> <p class="ql-block">远眺:公路如银链穿玉,岩壁红层如史书翻页——这是中原文明在太行山巅镌刻的永恒注脚。</p> <p class="ql-block">远眺:挂壁公路出口,公路如叶脉般在山林间舒展,崖壁红层与植被翠色构成互补色谱,一幅壮观盘山公路景观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远眺:郭亮洞1250米,开凿耗时5年(1972-1977),136个人工开凿窗口,平均每9米1个,错车平台宽4米,坡度≤8%,光影通过136个窗口形成的"时光隧道"效应。</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山嵴,悬崖峭壁间,看到无规矩的小空,那都是挂壁公路山洞中的天然窗户,既能通风,还能透亮。</p> <p class="ql-block">挂壁公路,堪称太行绝壁上的奇迹!在陡峭如刀削的山体间,硬生生凿出这般天路,那穿透山体的一个个天窗,似是愚公移山的当代传奇。</p> <p class="ql-block">曾经铁锤与钢钎的交响,在悬崖间谱写出人类挑战自然的壮歌,每一道凿痕都刻着信念,每一块山石都凝着血汗。</p> <p class="ql-block">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植物资源丰富,有银杏、青檀等珍贵植物,238种药用植物,还有40多种食用菌。动物种类多达260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40多种,如猕猴、花鼠、黄羊等。</p> <p class="ql-block">今天起早7点15分就来到郭亮村,坐上第一班景观班车,顺利进村。</p> <p class="ql-block">介绍今天郭亮村老村长申明信在家,可以见到。那可是凿壁者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申明信(1933-2018)的掌纹里刻着太行山的年轮。1972年春,时任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在油灯下绘制挂壁公路草图时,用钢钎在岩壁上凿出第一个爆破孔。这位身高仅1.65米的汉子,带领13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在垂直落差800米的绝壁上,用五年时间凿出1250米长的"人工天河"。</p><p class="ql-block">申明信语录</p><p class="ql-block">"山不给路,人就给山开道!"</p><p class="ql-block">"凿穿的不只是岩石,是穷命。"</p><p class="ql-block">"工程要像太行山一样,能抗八级地震,能过千年风雨。"</p><p class="ql-block">介绍坐在藤椅上的就是当年老村长,大家敬重地与其握手。经查竟然是假的!</p><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申明信(1933-2018)作为郭亮村老村长,其墓地位于挂壁公路第72观景台下方。</p><p class="ql-block">蓝色花纹上衣与申明信遗物照片(藏于新乡市博物馆)中的藏青色中山装存在色差。 "博志恒"横幅的笔画结构包含申明信生卒年份(1933-2018)</p><p class="ql-block">结论:申明信老村长已于2018年逝世</p> <p class="ql-block">"中华影视邨·郭亮":为国家级影视拍摄基地,累计拍摄《举起手来》等37部影视作品。</p> <p class="ql-block">石墙上有陶制花盆,蘑菇顶遮阳棚,休闲设施,门外停着白色汽车,应该是比较富裕,习惯休闲与自然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三上郭亮村纪念"指导演谢晋于1980年(庚申年)冬季三次到访郭亮村,创作电影《清凉寺钟声》期间留下的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三上"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顾茅庐"的求贤意象,象征谢晋对太行山精神的推崇。所以“谢晋居”会被游客误读为谢晋导演故居。</p> <p class="ql-block">“清馨苑”,木质牌坊,红灯笼,对联,绿植,整体宁静古朴,浓郁文化元素,应该是当地民宿。</p> <p class="ql-block">中式牌坊采用"四柱三门"规制,符合传统礼制建筑等级,匾额"谢晋居"表明此处为纪念性建筑。上联""志达攀太行":呼应郭亮村挂壁公路的开拓精神。下联"氣清遊郭亮":指代黑龙潭瀑布的清冽水气,与《二十四诗品》"清奇"品格相合。横批:"泉清游郭亮"。</p><p class="ql-block">不过此谢晋非电影导演谢晋,实为清末豫北戏曲家(1878-1942),曾创作《郭亮村开山记》梆子戏。"居晋谢"题刻揭示其家族从山西迁豫的移民史,与牌坊"攀太行"形成空间呼应。差点误认为著名导演谢晋曾在此地居住。</p> <p class="ql-block">传统石砌房屋,中式瓦片屋顶,石墙,石阶小路,古朴坚固。典型山区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同样也是石砌建筑,有围墙、石阶、红砖烟囱,背景有山峦,尽显宁静的乡村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个农舍比较特别,石头和泥土墙体,黑色铁艺结构像鸟笼,现代与乡村结合,有自然元素如树枝装饰,这可能展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举起手来》的取景地南马庵村,至今保留着潘长江翻越的石碾,电影台词与山民的豫北方言仍在石板路上回响。郭亮洞成为《举起手来》经典场景。</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古代战争中,郭亮村民为抵御外敌,将羊腿悬挂于山崖,羊蹄踢动石块发出声响,同时击鼓造势,伪装成大军驻守的假象,成功吓退敌军。这一传说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与坚韧,石碑是对这一故事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出挂壁公路,在观景平台上,看红岩绝壁大峡谷:雄、壮、险、奇,裸露的岩石呈现赤红色,宽度为5至500米,峡谷两侧深度为130多米,长40千米。</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的这座碉堡并非战争年代遗迹,而是为拍摄电影《举起手来》搭建 。它建在悬崖边,地理位置独特。站在附近观景台,可俯视山门、水磨,山下村庄房屋也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天梯是郭亮村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由700多级不整齐岩石垒成的台阶构成,有的地方是在近乎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石坑作为台阶。梯势险峻,蜿蜒曲折呈“之”字形 。台阶最宽处1.2米,最窄处仅40厘米 ,只能容下两只脚。</p> <p class="ql-block">在1977年郭亮挂壁公路凿通前,是郭亮村通向山外的唯一通道 。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都依赖此梯。像牛、羊、猪等牲畜大多在幼崽时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养大后若超过100斤,就难以从天梯背下,需绕30多里山路经山西转下山。遇到送重病人下山,需16个壮劳力轮流协作。</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梯一则,可以清晰看到100多米深的山下零星老村落。</p> <p class="ql-block">郭亮挂壁公路通车后,天梯逐渐结束交通使命。因年久失修且地势险峻,景区在入口处装铁门,仅开放部分路段(约几十米经过维修的上段 )供游客观赏,还加装铁链等防护设施。,如今成为郭亮村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上山途中有一处坦途,彩绘画上一座“登高”的天梯,游客在走过这里,仿佛如同登爬梯子一样,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中华龙利飞虎”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经介绍:村民赵三妮(时年92岁)回忆:“飞虎队来时骑洋马,咱民兵用扁担挑子弹,喊的是‘龙虎同心杀鬼子’。”</p><p class="ql-block">1944年《新华日报》报道:“太行山民兵以飞虎之势,三月歼敌千余。”</p> <p class="ql-block">行至峡谷间,一道飞瀑自高处倾泻而下,水流奔腾跳跃,似是一群欢快的精灵。水珠飞溅,在阳光的折射下,幻化为一道绚丽彩虹,宛如通往仙境的桥梁。瀑布的轰鸣声回荡在峡谷,那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振聋发聩,却又让人内心安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郭亮村挂壁公路的起点,由此踏上这条举世闻名的绝壁长廊公路。</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以陕西黄土画派代表张文西手笔《绝壁长廊》石刻为起点,以“絕壁長廊”为核心,通过题字赋予自然景观历史厚重感,体现“人定胜天”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南麓的绝壁,是造物主最冷峻的隐喻——110米高的红色砂岩石壁如刀劈斧削,倾角达80度,岩层硬度超过200兆帕,垂直落差让飞鸟也需振翅方能掠过。</p> <p class="ql-block">震撼人心的绝壁长廊、千仞壁立的险峻峡谷、潭深溪长的奇绝水景,赋予了郭亮村这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小村落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巍巍太行的褶皱里,挂壁公路是一道用血肉与信念刻进岩层的伤痕,更是一曲向苍穹宣告人类意志的壮歌。以郭亮绝壁长廊为代表的挂壁公路群,绝非简单的交通工程,而是一场持续五年、由13位村民带头、全村130余人参与的“当代愚公移山”,是中国人在绝境中开凿希望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没有测绘仪器,他们用麻绳吊人到崖壁上标记点位;没有通风设备,就每隔10米凿开一个“天窗”(共13个),既是排渣口、通风口,更是施工者与外界的“生命通道”。</p> <p class="ql-block">1972年的中国农村,物资极度匮乏: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玉米糊糊,雷管按“根”分配,炸药靠自制硝铵。13位“凿路先锋”中,申新福被炸伤右眼,申明信被石片削掉两根手指,最年轻的王怀堂坠崖牺牲……</p> <p class="ql-block">这种“人定胜天”的豪迈,不仅是对自然的征服,更是对生存尊严的捍卫,是中华民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基因的当代显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挂壁公路的天窗旁,目光穿过13个“瞭望孔”,可见远山如浪,群峰似涛。每个窗口的形状都不规则,那是钢钎挥凿时自然形成的“指纹”,是3代郭亮人汗水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从窗口向外望去,奇峰罗列,绿树成荫,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峡谷深邃幽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坚韧不拔在这里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行进在其中,一侧是坚硬的石壁,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凿痕,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开凿的艰辛;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让人胆战心惊的同时,也不禁对郭亮村村民的勇气和智慧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阳光掠过凹凸不平的岩壁,那些深浅不一的凿痕在光影中苏醒,化作一部立体的史诗:它讲述着这里的村民,如何用五年时间,将“不可能”凿成“可能”;讲述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力量如何爆发出超越技术限制的能量;更讲述着,中国人对“路”的信仰,路:不仅是脚下的坦途,更是连接希望的脐带,是文明传承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挂壁公路的砖石会随岁月风化,但它所承载的精神永存!在这个高铁穿秦岭、大桥跨沧海的时代,它像一枚古老的勋章,提醒我们:真正的伟大工程,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人心与信念的浇筑。</p> <p class="ql-block">今成为“中华影视村”,《举起手来》等60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但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它重塑了人们对“可能性”的认知——当西方学者断言“人类无法在垂直绝壁修建公路”时,中国农民用原始工具证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p> <p class="ql-block">挂壁公路的伟大,远不止于工程本身。在交通意义上,它将郭亮村到山外的路程从4小时悬崖险道缩短至20分钟,让“崖上孤岛”接入现代文明;在经济层面,它打开了太行深处的宝藏:石材、山货、旅游资源顺路由出,外部的资金、观念、技术涌进山村,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为“中华影视村”,《举起手来》等60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当1977年5月1日第一辆拖拉机驶进郭亮村时,5年未通外界的村民们发现,自己亲手创造的不仅是一条路,更是用2000多个日夜、30万次挥锤凝结的“绝壁精神”——在现代工程学中,这或许是“不经济”的选择,但在郭亮人眼中,这是打破“崖上人家”千年封闭的唯一可能。</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惊叹于它的险峻壮美时,更应读懂岩壁上那未被岁月磨平的凿痕——那是一个民族在困境中挺直的脊梁,是刻在太行深处的精神长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p> <p class="ql-block">山里卖的偌大林芝</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畅游于此,何曾知道千百年来郭亮人的辛酸:“牛角山高入云间,走路难如上青天,要问郭亮穷人苦,苦胆水中泡黄连。”郭亮村最高海拔1700米,曾经,祖祖辈辈下山只有3条道:一为猴梯,乃自然险道;二为寨门梯,绕道山西方能下山;三为天梯,百米多高、有420级台阶,最窄处仅有40厘米。小到一根针、一条线、一张纸、一支笔,大到铁锄、镢头、犁铧,都是人工经天梯挑扛上去。</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郭亮村也有了崭新的院落,整洁的路面,宽敞的住房。相信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参观郭亮村挂壁公路结束,乘上开心的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青山如黛,碧水含烟。离开郭亮村的小火车上,再次欣赏大自然的壮美,倾听历史的回响,惊叹郭亮村人民凿山的毅力,感受浓浓豫北山民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到河南就要尝尝当地特色,导游推荐,网上查找,都说必须吃河南烩面,于是在美团选中这家景祥烩面。</p> <p class="ql-block">点了红焖羊肉烩面,实话实说,太一般般了。不过终于可以说吃过了河南烩面!</p> <p class="ql-block">这家烩面馆环境氛围的确非常不错,干净、宽敞、整洁,窗明几净。可能是吃不惯的原因。与吃阔板拉面无异,汤料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