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非遗舞龙技艺融入体育课堂,当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重构传统教学,一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变革正在校园悄然发生。4月24日,拱墅区90学时的体育老师们来到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未来校区参加主题教研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汇报等形式,立体呈现新课标理念落地的创新实践路径。 </p> <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与运动技能的双向赋能</p><p class="ql-block">上午9时,未来校区体育馆内,五年级学生手持彩龙穿梭腾跃,在《与“龙”相伴,以“舞”见传统》课堂上,李佳圩老师将“8字舞龙”“穿腾动作”等技术训练与民俗文化探究深度融合。学生们不仅需要完成高难度协作动作,前期还进行了绘制和收集有关龙的诗词。</p><p class="ql-block">随着问题的层层推进,课堂从单一技能训练升华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据悉,该校舞龙课程已形成“技术链+文化链”双线融合的大单元体系,学生在创编校园迷你舞龙剧等实践中,同步提升运动能力与文化认同感。 </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是二年级的《直线跑+灵敏训练》则展现出体育基础能力培养的巧思。韩广印老师将直线跑、变向跑等训练融入游戏化闯关。 将小组合作教学切实贯穿整堂体育课。 </p> <p class="ql-block"> 教研生态驱动教学迭代升级 </p><p class="ql-block">学校专题汇报《采二体育组校本教研实施路径》和《舞龙项目化学习过程性汇报》,揭示了课堂背后的创新引擎。通过“三阶六维”教研模型,已研发传统文化体育课程群及配套评价工具。其独创的《舞龙项目多维评价量表》将文化理解、工程设计、艺术表现纳入考核,打破“唯技能论”的传统评价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成果正在反哺教学改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课堂展示和讲座不仅展现了学科融合的创新可能,更折射出新课标背景下学校从“知识传递”向“素养生成”的转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