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的坚强战士柳景印

青羊顽石

<p class="ql-block">我的战友柳景印,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六老菴人。图为六老菴航拍图,摄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他虽名不见经传,却是一个历经艰辛,奋斗不息的坚强战士。</p> <p class="ql-block">1951年农历10月15日,景印出生于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图为景印和妻子与年迈的三个姐姐和哥、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万万没有想到,景印六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接着爷爷又去世,1957年6月至1958年2月,八个月时间走了三位亲人,给他幼小的心灵铬下了痛苦的印记。除已出嫁的两个姐姐,年幼的姐弟三人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图为奶奶遗照)</p> 因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好在生产队的扶持和照顾,景印顺利地读完了小学,1966年又考上了县一中。图为2018年中学同学聚会时的合影。 一个班的同学,对那段时间不长的中学生活,十分怀念。 <p class="ql-block">让景印高兴的是,上中学的头一年即1966年他随着中学生大串联来到首都北京,<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二月二十五日,接</span>受了毛主席的检阅,让他终生难忘。(图为在天安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因为文化大革命,学上不成了,他便回到农村。1965年冬,奶奶去世,同哥嫂生活了两年,1968开始自己一人生活,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自做自吃。</p> <p class="ql-block">从学校回来后,先在村上劳动,后到户县东街国营肉食门市部做临时工,卖猪下水。</p> 1969年12月初,景印光荣入伍,这是他收到入伍通知书后,在日记里写下的决心,党叫干啥就干啥。 <p class="ql-block">12月10日,在户县站上了运兵的火车,从这里出发。</p> <p class="ql-block">大火车、中火车,到小火车,七天七夜,到了云南建水县。</p> 他与一同入伍的战友们来到第二炮兵306团(图为55年后战友们的合影),这个团是一个工程施工部队,他无论是战备训练、爬山拉练,还是打坑道,放炮、炸山,或者是修路、建房,烧木炭 ,他脏活、累活抢着干。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他还被领导派往驻地做老百姓的宣传工作,晚上每周两次,在洒戛地、小堡山等地,翻山越岭十几里路,组织生产队群众学习毛主席语录,中央文件和报刊文章,坚持数个月。(图为他与同乡战友在306团建团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景印所在部队奉命来到周至县,在西罗峪扎营,住着民工住过的茅草棚,自己修缮,然后炸石头、搬石头、修公路。之后,多次转移驻地,包括周至广济公社民房、周至一中、户县一中北院,执行下火车、上汽车等装卸水泥、钢材等任务,还到过西楼观施工;去秦岭山上老君岭,为北京的上级机关烧木炭、供暖,住着自己搭建的茅草棚,冒着严寒风雪伐木料,用雪洗碗,条件十分艰苦,但人民战士不怕苦、不怕死,这点困难算什么。此图为景印当时写的日记,可真实反映他的思想境界,1970年底他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p> 1971年3月,部队又奉命回撤至建水县某地执行施工任务(图为2024年他与同乡战友重游建水县时的合影),无论是开山放炮,打坑道,当安全员,还是砸石头、装沙子,修公路,景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年八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2年春,景印身体不适,但他坚信“好汉死在战场上,懒汉死在炕上”,抱着为贫下中农争光,为祖国争气的决心,咬紧牙关,坚持工作,积劳成疾,在组织的关怀下不得不住进建水140野战医院,后又到开远的14军医院检查后住院,84天治疗,身体有了恢复。1973年3月,部队批准他退出现役。 1973年3月,景印被咸阳地区建筑公司第三工程队招收为合同工,从此他当起了建筑工人。拉沙子、装石子,抬水泥、拆壳子板,高空作业、补架眼等活成了家常便饭。 1974年春天,回到村上的景印,又被县上抽去当民工,在户县飞机场修跑道,每天累得满头大汗。后又养护路面、看守工地,无论干啥,尽职尽责。 <p class="ql-block">1975年初,被城关公社抽去乡村驻队抓养猪,后又被县制药厂招收为副业工,加工附子、烧锅炉,做神曲,倒折子,提氮疤,样样活儿都干得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1975年12月5日,景印被陕西省铜川市桃园煤矿招为固定工,最初主要工作是在井下放顶、撑柱、打帽,几个月后被调到采煤班。必须做到:敲帮观顶,多观察、多留神,还得看前后脚下的地形。穿着破烂的棉衣,戴着藤条编的安全帽,帽上前面插着矿灯,腰带背后背着流酸电池,满脸是汗,全是黒,只露一对白眼睛。戴着口罩,不断地用不同的姿势,用大掀往铁槽上拆煤。</p> 这样的活干了两年多,因受伤左胳膊肘关节颗骨骨折,只好从生产一线下来在矿荣校学习、休息,后矿上又派他护理伤员,又带领着病人到西安治疗达八个月之久。他精心陪护,直到这位矿工的病减轻了,才回到矿上。他又到井下担任瓦斯检查员,后又调到供应科井下炸药库当保管员,干一行,爱一行。(此图1991年5月摄于户县中楼前)<div><br></div> 1978年7月,景印因身体原因,向组织申请,被批准调回户县药材公司,被安排在庞光药店中药门市部,三个月后,被组织安排到太平口门市部负责中西药零售、西药代批发、中药材收购、指导药农种植。(此图为多少年后故地重游在太平峪里的留影) 经营药材,对景印来说,是个新课题,他刻苦学习药理知识,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很快适应了工作。此图为景印当时的学习体会。 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印不仅掌握了货位、药名,零售价、批发价、收购价及奖励政策等,而且还熟悉了中药的灸、炒、煅、加工蒸煮的全过程。对中药收购、定级、认药、折潮、核价等操作技能更加熟练。 对泡药口诀更是铭记于心,至今难忘。 1980年三季度,景印被调至城关药店“谢家店”,也就是后来的城关国药商店钟楼门市部,在中药柜组上班,还临时负责一个月的工作。后因拆除“谢家店”土房,又被调到中药材收购部上班,负责药材的收购、保管和送货。 1982年冬,景印被药材公司抽调到户县第三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经过学习培训,领会精神,掌握了普查技能。走访填资料,值班看库房,加班审核表格,有啥活干啥活,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图为谱查工作结束时与同事们的合影。 <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下旬,回到城关药店的景印经群众评议、领导批准到西街门市部负责。当时全县城内只有两个门市部,一个是北街、一个是西街。景印深感责任重大。(图为2009年10月10日景印在天津与天狮集团同事的留影)</p> 上任之初,正是户县出血热高峰期,他与同事们一道,除做好门店售药外,还加班加点,向有关单位送预防药。人员少,自己带头顶班、加班,抓药、审方、算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同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调动全员积极性,工作做出了成绩,年终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图为景印参加欢送老同志活动时的合影。 1986年9月,景印第一个承包新建画展路中西药零售门市部。从那时起,他十分重视培养中西药零售人员,自己做到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靠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工作成绩突出,年终被评为药材公司先进工作者,多次参加商业局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图为景印与同事们的合影。 景印十分重视自己和店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每周坚持学习两次、开会一次,要求大家个个会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用药知识,对西药主治、功能、服法、用量、注意事项,必须要向患者讲清楚。(此图于2025年3月补拍) 中药必须如法炮制,一丝不苟,质量第一。 新药推广因地制宜,从疗效上下功夫。 1987年10月,因承包合同期满,景印又回到城关药店中药库,收药、进货、送货,样样精益求精。 <p class="ql-block">1996年12月15日,景印突患精神疾病,经八个多月的多方治疗,基本痊癒。1997年9月上旬上班,在库房干到1998年底,药店主任让景印承包了中药库。</p> 把中药送到县内和乡下诊所共十多个点。 <p class="ql-block">切药、炒药、传药和送药,样样都得干,多亏了妻子的帮助,二人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户县,完成了承包任务,直到2011年退休。(此图于2024年补拍)</p> 景印的妻子名叫徐玉芳,1954年1月25日生于户县城关公社连丰大队第一生产队。 二人的订婚照。 1977年秋天,妻子到铜川与景印成婚,二人在东风照相馆的合影。 四十多年来,夫妇二人携手走过了艰苦的岁月,迎来了幸福的时光。 <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24日,儿子渊博出生,1981年4月24日,女儿香娟出生。</p> <p class="ql-block">儿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此图为2010年春节景印夫妇与儿子、女儿一家在大唐芙蓉园的合影。</p> 夫妇二人与女子、孙女 <p class="ql-block">夫妇二人抱着年幼的孙子在户县中楼合影。</p> 爷孙二人在昆明池 <p class="ql-block">景印与女儿香娟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为景印过生日,使他很满足。</p> 自己生活好了,景印夫妇没有忘记那些还在受苦的人们,时常为中国和世界一些受灾地区捐款,此图是为印度洋海啸和中国红十字捐款的收据。 <p class="ql-block">这是为1998年抗洪赈灾捐款。</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房子破烂不堪,是景印心上的一块病,</p> 2021年,经过几年的协调准备,在他70岁时,开始了修缮老屋的工作,此图为正在打地基。 砌墙。 绑钢筋。 现浇封顶待客 新房落成。 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自己先留个影。 2011年,景印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志,仍然发挥着余热,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担任社区党委委员,践行一个党员的承诺,继续为群众服务。 给孩子当帮手,经营好自己的药店,尽力尽心为患者服务,图为景印自己加工的药丸。 孙子砸药,也为药店出点力。 辛苦了一辈子,闲暇时光,便是旅游。 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景印时隔40多年后,再次来到心心向往的北京。 登上天安门,十分高兴。 在毛主席像前留影,当年被接见的喜悦再次被唤醒。 参观鸟巢,深感北京变化之大,难以想象。 平时,与妻子一块在家乡附近景点游玩,也是常有的事。 石门寺。 法门寺。 户县牡丹园 骑着电动车出行很自由。 自家楼上玩自拍很惬意。 2024年3月4日,景印夫妇与本县其他三名战友,来到云南建水县,纪念参军五十五周年。 昆明站留影。 建水十七孔桥。 燕子洞。 参观石林。 <p class="ql-block">游西双版纳</p> <p class="ql-block">湖边留影。</p> 2025年4月,景印与战友一同前往四川,参加306团建团60周年活动。 <p class="ql-block">与会战友大合影。</p> 重温当年从军激情,心潮澎拜。 参观古战场,思绪万千。 名胜古迹留影。 建川博物馆。 夫妇合影。 总结自己的一生,景印写下了这样的诗篇:<div>当过兵,扛过枪,</div><div>住过队,下过乡。</div><div>到煤窖,受过伤,</div><div>今生知足,心欢意畅。</div> 坚强的景印,不屈的战士。他心存善念,乐行善事;他干一行,爱一行,用自己不懈的奋斗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坷;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孙们撑起了一片蓝天,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幸福满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