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

云天蔡大律

D1 <p class="ql-block">从长沙南高铁四小时余到达杭州集合,夜宿杭州西湖边中维香溢酒店,正式开启上下铺姐妹首次徒步的浙东唐诗之路。</p> <p class="ql-block">先在西湖边上逛一下,顺便重温一下美景西湖</p> <p class="ql-block">沿着西湖逆时针漫游小半圈</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外拍下的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一对可爱的情侣</p> <p class="ql-block">松鼠,看到了吗</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背影很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也来一张夕阳下的回头一眸</p> <p class="ql-block">唱一曲《雨巷佳人》(取材于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来一场野性的出走,让身体沉浸在山海之中,让心灵感受历代诗人眼中优雅清丽的浪漫江南,让诗和远方清洗一下被钢筋混凝土和柴米油盐禁锢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浙东唐诗之路由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30年前自钱塘江出发沿浙东运河经萧山、绍兴到曹娥江,再沿剡溪达新昌的天姥,溯江而上最后抵达天台山的山水之路全长 190 公里,辐射面积达 2 万多平方公里,他们将这条路线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p><p class="ql-block">‍由图可见,“唐诗之路”所指的浙东地形,像一个倒放的“爪”字——底面(即南面)一撇是括苍山与大盘山,上面自左而右(即自西而东)三撇,依次为会稽山、天台山、四明山。这三座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天台山从关岭算起向东经天台县、新昌县、宁海县、奉化县、象山县、鄞县、定海区,绵亘起伏 155 公里,陡落东海再起而为舟山群岛;会稽、四明两山休止于今宁波、绍兴平原。</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准时在酒店召开行前说明会,由领队阿斌为大家讲解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p> D2 <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杭州-绍兴古迁道-新昌大佛寺-围炉夜话,住新昌开元颐居酒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早歺后8点半左右从杭州驱车1小时至绍兴,步行古迁道大约3 k m。绍兴古迁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绵延40余公里,是古人行舟背纤之通道。始建于唐代,为萧绍运河而建。钱清境内的古纤道自顾家荡起至余诸板桥止,全长9750米,皆为石砌纤道。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像一条婉延在河中的灵动的蛇</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古纤道上</p> <p class="ql-block">在草丛里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比个剪刀手✌️</p> <p class="ql-block">学学唐诗</p> <p class="ql-block">开小差摘一朵路边的小花花</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系石拱桥与石梁桥的完美结合体。李太白倒映在酒中的太阳或月亮仿佛正从石拱桥的弧线里缓缓升起!</p> <p class="ql-block">过太平桥,到公园里去</p> <p class="ql-block">途经太平桥公园</p> <p class="ql-block">逛一逛,顺便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古纤道的下半程</p> <p class="ql-block">继续古纤道,太晒了,全副武装</p> <p class="ql-block">柯桥古镇</p> <p class="ql-block">绍兴古桥群中最有名的融光桥</p> <p class="ql-block">柯桥古镇里的绍兴非遗</p> <p class="ql-block">“绍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酒缸、酱缸、染缸号称绍兴三缸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里遛一遛,感觉有点萧条哦</p> <p class="ql-block">在绍兴午歺时向外拍摄的湖泊(忘记名字了)很美哦!午餐后坐车过上虞、嵊州,沿剡溪走常台高速至新昌。</p> <p class="ql-block">绍兴之名,由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所赐。“绍”,是接续、继承的意思;“兴”,是兴盛、兴旺的意思。“绍兴”两个字合在一起,正是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怪不得有一个说法“古越系绍兴的根,南宋系绍兴之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昌系绍兴市辖县,很不错的江南县城。李白有诗《石城寺》</p><p class="ql-block">新昌名迹寺,登临景偏幽。</p><p class="ql-block">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p><p class="ql-block">寒钟鸣远汉,瑞像出层楼。</p><p class="ql-block">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p> <p class="ql-block">下午前往新昌大佛寺。大佛寺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六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创立许多佛教光辉业绩的地方,也是天台宗祖庭之一。历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颜真卿、弘一法师、赵朴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诗题联百余处。整个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势、迥异曲折、风格独特,是风景园林式寺院的典范,景区内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如镜,修篁夹道,人工巧筑与天然野趣为一体,是观光朝觐、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的山门建于1991年,喜欢少林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这里一定不陌生。《新少林寺》、《少林武王》、《少林寺传奇》、《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周生如故》等众多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景。大佛寺的历史比少林寺还要早150年,寺内供奉着一尊五层楼高的石刻弥勒大佛,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庄严雄伟,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入寺不久,便能看到山岩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高达20米,这在国内实属罕见。这个“佛”字出自弘一法师之手,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据说,佛字下方的山石呈“心”形,寓意“修佛先修心”。</p> <p class="ql-block">长寿石</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看到巨大的弥勒佛像了吗</p> <p class="ql-block">般若谷</p> <p class="ql-block">伙食不错哦</p> D3 <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新昌 - 初见沃洲湖 - 访仙采风徒步 - 天姥山观日落,住新昌</p> <p class="ql-block">08:30-12:00初见沃洲湖徒步8km。沃洲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新昌县城东南12公里处。沃洲湖因沃洲山而名,湖面8.18平方公里,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主要包括沃洲湖、天姥山两部分,景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景区交通便捷,乘汽车至上海、温州约3.5小时,至杭州、宁波约1小时,至天台、绍兴约1小时。</p><p class="ql-block">沃洲湖(长诏水库)于1972年10月动工兴建,1979年3月29日封孔蓄水,1982年10月竣工验收。坝型为小骨料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大坝高68米,坝顶高程140米,坝顶长度211米,宽12米。</p> <p class="ql-block">采茶奶奶</p> <p class="ql-block">手指方向即沃洲湖</p> <p class="ql-block">下午访仙采风徒步桃源村至斑竹古村(6km,约2h),古时的交通中枢。</p> <p class="ql-block">刘阮遇仙是古老的的神话传说故事。刘晨、阮肇入山遇仙结为夫妇的事。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怪异色彩,而是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长期以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p><p class="ql-block">故事通过美好仙境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中也可以看到,即使是超凡入圣的仙女,也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上下铺妹妹最喜爱的果子</p> <p class="ql-block">落马桥位于班竹村边的单孔石拱桥,桥边建有司马庙,曾经是通往天台古道上主要桥梁之一。 </p><p class="ql-block">‍惆怅溪上落马桥,又叫司马悔桥,东晋时期为木桥,历代毁而又建,现存之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天然石块砌筑而成,饱经岁月沧桑与洪水洗礼。唐代道教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受到武则天、李旦和李隆基的赏识,数次进长安入宫,成为了帝王国师,但他无心为官,归隐居于天台桐柏山。唐玄宗再诏出山,司马承祯行至此桥而心生悔意,落马而行,因此这座桥名叫落马桥,又叫“司马悔桥”。</p> <p class="ql-block">班竹村中,古驿道穿村而过,鹅卵石铺筑,饱经岁月沧桑,古朴幽深,临街两面开店设铺,明、清时期就建有公馆和驿铺,穿越岁月风烟。</p> <p class="ql-block">班竹村在明代时已有旅舍,可见其曾经之热闹兴盛,清代诗人袁枚、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等名人雅士也曾留宿于班竹村。</p> <p class="ql-block">开车上天姥山观日落。有点遗憾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看到,但景色依旧很美丽!天姥山,又称天姥、天姆山、天姥岑、天姥峰、天姥岭等,属天台山脉分支,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10千米,主峰为拨云尖,海拔818米(一说900米)。天姥山得名与其形状有关,状如女子,古人把它附会成天上的仙人,因此被称为“天姥”,即“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p><p class="ql-block">天姥山在长期的地质演变中,经历地壳断裂隆起、火山喷发、冰川运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活动,天姥山体多呈暗黑色。尤其是史前时期的海侵海退,对天姥山区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姥山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水网溪流纵横交织,生态生境茂盛丰富,容易形成雾凇、雨凇、烟雨朦胧的气象景观。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诗人寻访天姥山并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作品。志载:"派自括苍至关岭界层峦叠嶂,苍然天表,千姿万壮,为一邑主山"。</p> <p class="ql-block">晚餐安排在天姥山顶的天姥诗院,碗里也装满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回洒店(新昌开元颐居酒店)之前,顺便在美丽的剡(shan)溪旁漫步购物。剡溪为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境内主要河流,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由嵊州境内向北流经上虞后称曹娥江,再汇经钱塘江入海。澄潭江俗称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急,也称“雄江”;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洪水来时,两江汇合之后,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银色带状水流,把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的壮丽奇景。</p> D 4 <p class="ql-block">行程安排:新昌 - 石梁飞瀑 - 天台宗圣地 - 国青寺,住天台宾馆。李约瑟将天台山比作东方的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系国家级5 A级风景名胜区,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和活佛济公的故里而驰名海内外。晋代文学家孙绰曾在《天台山赋》中盛赞“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留下“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著名诗篇。</p><p class="ql-block">还有 “中华三教第一山” 之誉。这里有佛教本土化第一宗,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具有深远影响的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家喻户晓的活佛济公就是在这里出生,济公传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和《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境内名胜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怀着一颗朝圣般的心,不远万里纷至沓来。曾为武则天、睿宗、玄宗三代帝王之师的司马承祯,长期隐居天台山,玉京洞、灵墟、司马悔山分别被道书载入天下第六洞天和第十四、第六十福地。唐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70余年,以白话诗《寒山集》而名声远播海外。宋张伯端在桐柏山著就世界上第一部养生学著作《悟真篇》,开创道教南宗。徐霞客三登天台山,其《游天台山日记》是《徐霞客游记》中的篇首之作;近代,以“二指禅”盛名海内外的海灯法师,在天台农禅并举,长达七年。黄宾虹、郑板桥、张大千等许多大画家来天台山写生作画。</p><p class="ql-block">还有“江南茶祖 韩日茶源”之誉的天台山云雾茶、“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枫斛”和被誉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仙道食粮“黄精”、塑身佳品“笋笳”、民间滋补圣品“豆腐皮”等特产。</p> <p class="ql-block">离开新昌前往天台山,大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山路十八弯,终于在上午10:15到达石梁飞爆景区入口。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p> <p class="ql-block">小铜壶瀑布</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与天台山</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印,上刻“法华晨光”,“法华”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晨光”寓天台山最早沐浴大晨佛光,是天台宗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石梁飞瀑的美景在于浪花万朵,似堆雪撒珠,终年不绝,故有“冰雪三千尺,风雷十二时”之说法。从中方广寺沿山径可达下方广寺。此时再回望石梁飞瀑,景色又有变化了。只见石梁高挂入云,飞瀑九天抖落,仿佛银龙从天而降,正如一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p><p class="ql-block">石桥处处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p><p class="ql-block">飞瀑寺前晴亦雨,昙华云际远偏香。 一帘诗画悬空壁,万古风雷撼彼苍。</p><p class="ql-block">我欲卧游支枕看,第三松畔设藤床。</p> <p class="ql-block">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出: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石梁瀑布附近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p> <p class="ql-block">清代进士魏源长诗《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虫,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冈四合如重成,震电万车争殷辚。汕头草木思他徒,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知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p> <p class="ql-block">13:30-14:00开车抵达智者塔院,天台宗圣地14:00-16:30智者塔院-国清寺(约2h,7km),走霞客古道,唐诗之路。</p> <p class="ql-block">智者塔院,俗称塔头寺,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智顗圆寂于新昌县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智顗死后,遗体被送回天台。</p><p class="ql-block">智者塔院,后人在天台山佛垄建塔,其中有智顗的六角形肉身塔。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真觉寺。后废。隆兴(1163一1157年)间,僧真稔重兴佛殿僧房。清咸丰、同治之交(1861一1862年),毁于战火,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p><p class="ql-block">智者塔院,因智顗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影响深远,1982年6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智者塔院。</p> <p class="ql-block">👣 跟着户外探险家徐霞客的足迹,一起征服霞客古道吧!这条徒步路线将带你穿越历史与自然,体验不一样的户外冒险。从智者塔院、修禅寺出发,下行至国清寺。路线全程10余公里,横跨四段还是五段盘山公路,沿途风景绝佳!</p> <p class="ql-block">这片被徐霞客盖章认定的 “神仙居所”,到了现在,依旧保持着 “七山一水二分田” 的格局,像是把唐诗里描绘的青峰碧水、佛道烟霞,都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画卷,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怀。四季不停地更替,山海之间奏响着奇妙的交响乐,怪不得徐霞客三次登上天台,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心里总惦记着这里。</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系隋代古刹,中日韩天台宗祖庭。寺内隋梅、唐樟、宋碑与千年佛韵共生,一草一木皆禅意。其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p><p class="ql-block">2001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隋”字是不是写错了呀,也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隋梅至今已存活一千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曾经关过老虎,有典故的哦</p> <p class="ql-block">“得少自在”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一木一浮生,一叶一菩提</p> D 5 <p class="ql-block">车上拍的寒山图</p> <p class="ql-block">拜见寒山。寒岩,又名寒山,远离县城,位于天台县西南三十多里处的龙溪乡,与明岩相背而连为一山,始丰溪在山前蜿蜒流过,风景绝佳。寒岩是和合文化代表人物“和圣”、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寒山子之名亦由山而得,寒岩是他生活70多年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p><p class="ql-block">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p><p class="ql-block">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p><p class="ql-block">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p> <p class="ql-block">寒岩原称寒石山。南朝宋孙诜的《临海记》中记载:“(天台)寒石山,石室前有立石,参差五色,远望如绶带,旧传为绶带山。”这是关于天台“寒石山”地名的最早记载。</p><p class="ql-block">寒山子隐居之所就在寒岩洞,是寒石山中第一大洞。主纂南宋台州《嘉定赤城志》的陈耆卿说:“寒石山……寒山子尝居之,今呼为寒岩。”寒岩洞又名“潜真洞”,据说洞内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潜真”二字,但如今已难觅踪迹了。</p><p class="ql-block">寒山子隐居在寒岩之中,与草木为伍,猛兽为伴。“桦皮为冠,布襦零落,曳大木屐”,偶尔和好友拾得一起劈柴做饭,吟诗题壁,不问俗事。“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便是他内心的写照。</p><p class="ql-block">在隐居期间,他踏遍了寒岩的山山水水,“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千仞岩峦深可遁,万重溪涧石楼台。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如果说“山果度余生”是寒山子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而“逍遥快乐”“独吟歌曲绝无忧”,则是他隐居时内心精神世界最真情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从台州至杭州2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先送上下铺妹妹去机场,再送我去高铁东站,这时候忽下小雨,依如我们离别时的心情……非常感谢上下铺妹妹的邀约,让我们度过了五天四晚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最后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结束本次愉快的唐诗之旅:</p><p class="ql-block">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p><p class="ql-block">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p><p class="ql-block">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p><p class="ql-block">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p><p class="ql-block">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p><p class="ql-block">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p><p class="ql-block">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p><p class="ql-block">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p><p class="ql-block">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p><p class="ql-block">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p><p class="ql-block">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p><p class="ql-block">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p><p class="ql-block">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p><p class="ql-block">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p><p class="ql-block">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p><p class="ql-block">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p><p class="ql-block">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p><p class="ql-block">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p><p class="ql-block">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p><p class="ql-block">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p><p class="ql-block">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p><p class="ql-block">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