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湘赣边陲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古镇,它因一场伟大的起义而名垂青史,这就是浏阳文家市。</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秋收起义的会师之地,更是中国革命光辉起点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历阳春三月,踩着青石板走进文家市。和煦的春风掠过湘赣边界的丘陵,将路旁盛开樱花的芬芳揉进空气里。</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九十多年前的秋风也是这样拂过青年毛泽东蓬乱的长发吗?他带着满身硝烟与尘土,在这里说出那句"小石头终会砸破大水缸"时,是否听见了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光辉起点"雕塑下的板栗树正在抽芽。1917年青年毛泽东亲手栽下的两棵树,如今已亭亭如盖。</p> <p class="ql-block">会师旧址那棵老枫树仍在。粗粝的树皮上嵌着几枚生锈的弹片,深褐色的疤痕像凝固的泪。1927年9月19日,不足千人的起义队伍在这里汇成红色溪流。</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馆前的红旗雕塑下,那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红旗仿佛在风中猎猎作响。</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间的两只巨手,一只紧握枪杆向上,代表“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托举着燃烧的火炬,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在这里作出了“转兵文家市,进军井冈山”的重大决策。</p> <p class="ql-block">这一决策,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玻璃柜里,展出着半截焦黑的皮带。讲解牌上说这是炊事班长最后的遗物。三湾改编前夜,他把最后的半碗糙米倒进战士们的竹筒,自己嚼着皮带消失在罗霄山脉的雾霭中。如今柜前总摆着新鲜的白米饭,不知是谁每日悄悄更换。</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地人民也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他们中有陈绍休、陈绍常等先驱,他们走出山区,寻求救国真理,为文家市带来了革命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文家市的里仁学校,那栋古朴的清末书院式建筑见证了历史的转折。校舍内,毛泽东曾在这里为起义部队作动员讲话,激励着战士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已成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历史的图片,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当地也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红色研培、红色文创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让这片红色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文家市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让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的光辉起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在文家市,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看到了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行。如今,文家市正以红色文旅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让这片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续写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文家市,这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有着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看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