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有《诗经》和《楚辞》两大源头。《诗经》是黄河流域的作品,也代表中国诗歌的正统。《楚辞》是当时古中国西南边缘地区楚国的诗歌体裁,但它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p><p class="ql-block">《诗经》逐步演化了中国诗歌的正宗传统,而《楚辞》一部分汇入了中国诗词的长河,一部分则发展成了独立的文学体裁——汉赋,或者说是——赋。</p><p class="ql-block">《诗经》以四言诗为主,直至汉魏的曹操、嵇康,都写四言体诗。五言诗是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以及传说李陵与苏武的赠别诗开始。七言诗也是从西汉出现,有代表性的是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从这首诗也可看出七言诗的出现与《楚辞》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从整个汉魏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来看,五言诗是占主流的。</p><p class="ql-block">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均在唐朝得到完善,各成为一种完备的诗歌体裁。</p><p class="ql-block">词,这种与曲密切结合的诗歌形式,产生于唐代(也可以说起自汉乐府),较早有张志和的《渔歌子》,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词,自晚唐、五代发展起来,到宋代至鼎盛,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p><p class="ql-block">元曲,是元代较重要的一种诗歌形式,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但整体看,元曲的成就及重要性远不及唐诗宋词,它是古代诗歌的末流。</p><p class="ql-block">宋以后,中国古体诗词创作虽不乏也有一些佳作名句,还出现了堪比肩宋词名家的词人纳兰容若。但总体来看,古典诗歌创作是进入了衰微期。这是我对中国古诗歌史的基本认识。因此,我对学习古典诗歌有以下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四言诗,现在基本不时兴,除了写祭祀文,很少人创作四言诗。要看四言诗,就是《诗经》和曹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五言古诗的代表诗人就是陶渊明。深入阅读《陶渊明集》,就能得到五言古诗的精髓。学习五言古诗的,还可以看看《古诗十九首》和阮籍的《咏怀集》。</p><p class="ql-block">李白是七言古诗的代表诗人。李白是一个不爱受拘束的人,他喜欢没有规矩的古风,甚至长短不齐,随心所欲地创作。他的一生除写了一些七绝、五绝和五律外,七律只有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他大部分的诗都是古风,尤以七言古风为多,他许多名篇都是七言古诗,如《蜀道难》、《将进酒》、《把酒问月》、《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长相思》等等。</p><p class="ql-block">五律的代表诗人是王维,王维的五律作品多,据有人统计,王维五律诗超过100篇之多,而且几乎每首都有佳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所以把王维五律诗研究透了,创作五律诗绝对没问题。</p><p class="ql-block">七绝的代表诗人是王昌龄。从各种选本看,王昌龄的作品几乎都是七绝,而且多有佳句,如“洛阳故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等等。但是从整体水平看,我总觉得王昌龄的七绝还是比李白逊色一点。</p><p class="ql-block">七律诗的典型代表诗人是杜甫和李商隐。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两首》、《登高》、《登楼》、《野望》、《蜀相》、《客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村》等等,是杜甫成为七律诗的巅峰,尤其《登高》一诗,堪称古今七律之冠。</p><p class="ql-block">李商隐是七律诗的又一座高峰。他的《无题二首之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何处哀筝随急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碧城三首》、《锦瑟》、《春雨》、《马嵬》、《安定城楼》、《茂陵》、《曲池》、《隋宫》、《筹笔驿》、《重有感》等等,都是七律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五绝虽为一体,也有不少佳作,但没有典型的代表诗人。相对还是王维、李白、刘长卿多一点,王维的《辋椽集》20首,都是五言绝句,李白的《秋浦歌》17首中有14首是五言绝句。</p> <p class="ql-block">词,我觉得需重点阅读12个词人的作品。这12人分3个层次:</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层次有两位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人都是豪放派,但也都写有很婉约的作品,是宋词的两座高峰。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选苏轼词42篇,辛弃疾词44篇。《宋词三百首》选苏轼词11篇,选辛弃疾词12篇。</p><p class="ql-block">苏轼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望江南·超然台作》等等。</p><p class="ql-block">辛弃疾比较著名的作品是《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念奴娇·野棠花落》、《贺新郎·绿树听鹈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永遇乐·千古江山》、《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和《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等。</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层次是善写长词慢调的四个大家:柳永、周邦彦、姜夔和吴文英。这四大家精通音律,写出的词也更合音韵节拍,《宋词三百首》选柳永词13首、周邦彦词22首、姜夔17首、吴文英25首,都高于苏、辛。可以看出编选者朱孝臧先生对这四家的偏爱。既使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也选柳永词25首、周邦彦词31首、姜夔词23首、吴文英词10首,虽低于苏、辛,也高于其他,也说明这四大家词人的重要性。所以学习词,这四大家绝对不能绕过。</p><p class="ql-block">这四大家词的特点是比较长。同样的《定风波》,在苏轼那里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明快的小词,到柳永这里就变成了“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的慢调。他们的词大多很长,长的达多半页,学起来比较费劲,我采取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翻译一遍(当然也参考其他译者的翻译)。</p><p class="ql-block">尽管诗词专家们都非常推崇这四大家,但在我看来,这四家除了柳永的一些作品可比肩苏轼、辛弃疾外,其余3家的作品整体都比苏、辛差一个档次。</p><p class="ql-block">柳永的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望海潮·东南形胜》、《凤栖梧·伫立危楼风细细》等。其他几家不再列举。</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层次有6个词人:李煜、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秦观和李清照。这6位词人都属于婉约派,他们的词大多短小明快,朗朗上口。</p><p class="ql-block">李煜的词不用典故,情景交融,自然流畅,令人难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欧阳修的词婉约柔美,有晚唐五代之遗风,但又开拓了词的内容和意境,不可不读。“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等。</p><p class="ql-block">晏殊的词用语典雅,意境优美,读来口角噙香,令人赞赏。“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等。</p><p class="ql-block">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也是诗词名家,其词语言清丽,感情真挚,值得一品。其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还有“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等。</p><p class="ql-block">秦观虽然有不少篇幅长一点的词,但他较有名还是短小的词篇。他的风格也以婉约纤细,柔媚淡雅见长。大家比较熟悉是《鹊桥仙·纤云弄巧》及其佳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代表作还有《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行香子·树绕村庄》等等。</p><p class="ql-block">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曾作《词论》,主张词必须尚文雅,协音律。她将婉约词派推向了新高峰。她的词风语言典雅生动,婉约细腻。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解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p><p class="ql-block">我曾翻译了这12位词人180多首词,也就是300首的近三分之二。 </p><p class="ql-block">2025.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