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林非

北滕

<p class="ql-block"> 倾听林非</p><p class="ql-block"> 北滕</p><p class="ql-block">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 </p><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13日,秋高气爽,还是个双休日。就在这天,我与几位文友在北戴河鸽子窝附近的一个培训中心,通过“蹭会”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作家、学者和编辑,除了林非、周明、石英、王宗仁、梅洁、红孩、韩小蕙等,还有台湾著名作家柏扬的夫人张香华,同为作家的她是就有关出版事宜来大陆后被特邀参会的。这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就是择址我市举办的中国散文学会秦皇岛金秋笔会。</p><p class="ql-block">说起来,那天我之所以能有幸聆听和目睹该会,除了借北戴河的地利之便外,同时也得益于我市的参会作家奚学瑶——是他考虑到机会难得并与会务组沟通让我们来就近听听的,否则我恐怕连消息都不知道,就别遑论能来“蹭”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久仰其名的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也任过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的林非。</p> <p class="ql-block">林非是江苏海门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这位廋高身材、满头银发的著名学者和作家,虽已年到七旬却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他一点也没有某些名人或官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作派,言谈举止颇有长者的和蔼和学者的实在,走到哪儿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在学术思想和散文创作上,他深受“五四”以来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不仅将卢梭和鲁迅等启蒙主义思想家视为楷模,还以一个学者的良知、热心和远见,密切关注芸芸众生,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散文创作的过程,整个散文前进的过程,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怎么提高作者的思想境界,怎么提高作者深刻的思想。这方面,鲁迅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鲁迅看问题很明显要比别人深刻。他的深刻性往往跟关怀民族的命运、关怀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牢牢结合在一起……如果能像鲁迅那样关怀普通民众,会创作出境界非常高、思想很深刻的散文……” </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国家好像还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法,而林非作为长期研究鲁迅和散文的学者,在笔会上所做的既高屋建瓴又富有人性味的总结性发言,不仅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还给了我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普通人,最起码在思想上送来了人文关怀,心里顿觉热乎乎的。 找机会我跟他还请教了一个与阅读有关的问题,简短、热情、不含糊的回答,倾刻令我就有了茅塞顿开之感。会后到家我还特意就林非的发言和观点,找出了十多年前在昌黎读“电大”时的一本阅读教材,从中找到他的《从韦君宜的散文谈起》一文,经对照进一步加深了理解。</p> <p class="ql-block">稍后几年,我又见过两次林非。一次是2002年8月19日他应邀在秦皇岛市图书馆就《我国当前的散文创作》所作的专题讲座上,一次是2005年9月22日在“魅力秦皇岛•全国散文名家北戴河金秋论坛”上。 </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在北京工人北戴河疗养院的一个会议室内,几乎座无虚席,会议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主持,就论坛的开幕,待继前来祝贺的秦皇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宏致辞后,北戴河区长曹子玉在讲话谈及旅游时,提到说,在每年大量慕名来北戴河的人中,并不都是来享受的,也有的是来自杀的,可北戴河人见过世面又善良,也不乏有跳海轻生的“林道静”被北戴河人又成功地救了上来……讲话不长且有“文学味”反响挺好。</p><p class="ql-block">会间休息有不少人与林非合影,一位文友也给我拍了一张,可惜后来我一看不慎给拍虚了。作为一个学者型的散文作家,“林非的创作以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洞察和深沉的析理意蕴而独树一帜。”通过演讲的倾听、以及后来又陆陆续续、零零散散地看了一些他的文章后,尤其是看了他的《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浏览二十四史》《询问司马迁》和《在河北省偏僻的山村里》等颇有思想冲力的散文,缘于知其人喜其文,所以我对他的文字,无论在哪种传媒上总是很留意:</p> <p class="ql-block">“轻轻地徜徉在北戴河海滨的沙滩上,面朝着苍茫的大海。出神地张望缓缓奔腾的波涛,一阵接一阵地汹涌而来,拍打着我脚下这一片金黄色的沙滩。</p><p class="ql-block">那一汪浅蓝色的海水,从望不见尽头的远方倾泻过来……可以隐约地聆听到他隆隆的声响,好像是在发出深沉的叩问,你为什么要到北戴河来?你想寻觅什么迷人的风景?你想获得什么人生的答案?”</p><p class="ql-block">北戴河海滨是画的世界,诗的世界,也是散文的世界。或开会或讲学,林非曾多次到过北戴河。说不准是哪一天的哪一回,也说不准是哪一回的哪一天,他的灵感在北戴河被美丽的大海激活后,于是他那思接古今又博学的情感便汹涌起来了,于是他禁不住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便开始付诸笔端了……不知林非啥时候写的北戴河,也不知最初发表在哪一级的哪个报刊上,反正他的这篇散文《北戴河海滨漫步》,我是在那年的论坛结束后,才在有一年的《北戴河文艺》上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  此文2024年被选入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由中共北戴河区委员会、政协北戴河区委员会联合编辑的《耀世芳华——近现代中外名人与北戴河》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