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小学四年二班亲子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2021级二班

<p class="ql-block"><b><i>——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一种引诱</i></b></p> <p class="ql-block">学校:南门小学</p><p class="ql-block">班级:四年二班</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包立平</p><p class="ql-block">初审:高一涵妈妈</p><p class="ql-block">复审:李珺</p><p class="ql-block">终审:包立平</p> <p class="ql-block"><i>  家长习惯性地“禁止”指令,往往会因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反而成为激发孩子尝试行为的“反向引诱”,家长频繁的禁止,本质上是在不断提醒孩子这些行为的存在,最终导致行为的强化。</i></p> <p class="ql-block"><i>  “禁止”背后隐藏的更深问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方式的错位。简单粗暴的禁止,实质是家长用权威压制代替理解引导,忽视了孩子自主探索的心理需求。</i></p> <p class="ql-block"><i>  这种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试错成长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甚至因长期被否定而削弱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阳奉阴违”的行为模式,或在压抑中丧失对新事物的探索热情。</i></p> <p class="ql-block"><i>  我们需要摒弃“禁止万能”的思维定式,以更科学、耐心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探索需求。唯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将禁止转化为引导,才能在保护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帮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家庭教育的良性循环。</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