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石再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翻开它是故事,合上它是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石英带我们去永嘉桥头黄坦世外桃源民宿2日游。此次与我们同游的还有我人生路上的恩师陈竞芳校长的子女们。茶余饭后,大家坐在民宿的客厅,畅谈珍藏着的美好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聊天时,社潮说到自己一直有个疑问:“当时石老师生了阿凯后,妈妈带我去指导郑叔叔如何给娃娃穿衣洗澡。我们兄妹5人的子女就没享受到此特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深人静,我失眠了,想你了,陈老师!想起60年前与她之间亦师亦友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心相助;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清风;是不会属于单向的支取;是彼此的积蓄加重份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5年八月,我来到百里小学报到后,您就成了我的恩师!在我成长的路上,您一直引领我奔向人生的新驿站。她领导有魄力,毕竟是从公安系统下来,正直、干练,虽不苟言笑,说一不二,但富有爱心。忘不了她一次次善意的开导;一句句深情的鼓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的我内心是自卑的,成份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银行家父亲早已离世,家道中落已成现实,小小年纪的我过早地知道生活的艰辛,我懂事但自卑,骨子里却又是个要强的人。我自卑,因为家里已经没有了经济的宽裕;没漂亮的外表;没出众的才华;没能言善辨的口才,我一直扮演着“丑小鸭”的角色。老校长几次三番开导我,当时我就认为她在公安干过,一眼就看穿我的内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犹记得她一次次找我谈心,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与同时分配来的年轻人不同,她开导我的话记忆犹新:“你的心理负担太重,缺少年轻人的精气神,过于老成持重。是不是二侄女病又复发了?是不是你兄嫂在宁夏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了?"她一次又一次开导我:小小的一步力量是很大的,它会左右着人生目标⋯⋯她还一次次上我家,在经济上帮助,在精神上安慰。我妈在谈到对我家有恩之人时,其中就有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世上有一种关爱,那么不经意地,悄悄地藏在我身边。有了她的循循善诱,我工作开始有了干劲,是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具有深不可测的潜力。“相信自己,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这是她对我说的,也成了我人生的动力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往事如烟,记忆的箱箧被打翻,尘封的往事也在这一刻挣脱了心灵的束缚。犹记得我与老郑相亲的日子:1968年农历八月十五,同事池尾声带着他来到我家,陈老师像个“审判官”,方方面面都询问到,当得知他的大哥情况时就开心地笑了,夸他大哥是温州公安最年轻的科长,后调任省里,只是在反右运动中波及,至今仍记得她说的一句话:“右派都是有才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妈妈怕我嫁个乡下人,生活理念不同,又没房子,准备婉拒。我是个乖乖女,从不让妈操心,陈老师一次次开导我妈妈,尤其是最后一招:说他是过继给了伯父,属于烈士家属,我家成份不好,与红色家庭组合会有利。妈松了口,终于答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调入少艺校报到前,陈老师兴奋地对我说:“我很欣赏池渌,因为她对工作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这样的人绝不会平庸!”随后又叮嘱:“现在你既是她的好友又是下级,她当校长不易,你要起桥梁作用!”永远忘不了她在临终前几天,让我侄女石红(我侄女已是她的大儿媳)告诉我,她有事对我说,似乎弥留之前有预感,担心我两个儿子都从正式单位辞职,在外打拼不易,担心我会很辛苦⋯⋯那个下午,我俩聊了很久很久,聊自己的子女,聊她爱人孙书记,聊我的挚友她们,现在回忆起来,眼神里都是满满的爱意与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老校长为我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汪洋大海。如今往事已成过眼云烟,散了,但没消失,曾经那些和她在一起的岁月犹如窗花一样那么美丽又那么容易逝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5月14日中午12时,我人生的恩师走了,轻轻地走了。她从未走远,也不会走出我的记忆,何况12年前我已买好与她夫妇同一陵园比邻而居,待若干年后,又可与她相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老师,你一定也感到欣慰吧!好人有好报,你的子女,尤其是孙字辈个个有出息,家庭和谐。往事虽如泡沫一样消散,但那些情感我会永远铭刻在心底,直到地老天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