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的美篇

李琼

<p class="ql-block">没事多灸这里,把多余的水气化掉,炎症,永远不做怪! </p><p class="ql-block">一、湿气重,食1粥祛湿!《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多推肝经、刮灸期门、太冲等穴位疏肝,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而祛湿佳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本草纲目》中说,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还有美容功效,让皮肤变得光泽、细腻,现在有些化妆品主要成分就是从薏米中提取的,此外它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党参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很有效。《本草正义》中说,党参“与人参不甚相远”,“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如果我们把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非常适合女性。薏苡仁党参粥的做法也很简单:取薏苡仁30克洗净,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等到粥熟后,可放入冰糖调味。每天早餐时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因为滋补效果太强,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可以去掉党参)。提醒所有灸友:脾肾相济,先后天相互资生,祛湿莫忘调肾!祛湿除了多灸中脘、阴陵泉、丰隆、太白等调脾胃的穴位,别忘了一个肾经上的祛湿大穴!二、倪海厦:没事多灸这里,多余的水气化掉,癌永远不做怪!</p><p class="ql-block">倪师原话:“从太溪穴正直上两寸(三横指)的距离,就是复溜,是肾经的母穴,肾脏的虚证,我们可以在复溜上调理。平常没事坐着看电视哦,你就灸灸关元,灸灸复溜,那很强啊,因为肾本身是不是水经对不对,那艾绒是不是找水,所以一灸下去的时候——脚就热起来了,水就会热起来,你(要)记得我们正常人,水一定要气化,身上绝对不能有累积多余的水。这个累积多余的水,会让炎症更发、更严重,让癌细胞长得更大、更快。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癌细胞,你只要把水排泄的很好,它永远不作怪。所以什么振子照射、什么中子摄影,那个不需要....不要吓自己,问你脚热的冷的,热的,结束了,回家,这很简单啊,你们现在慢慢知道为什么了。”三、复溜穴——专调水液失调,有7大神奇功效!肾多虚证,“虚则补其母”,而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所以多用补法,轻揉、艾灸它,相当于激发了调节肾经的一个枢纽,故而对静脉曲张、水肿、腹胀、自汗、盗汗、腹泻、尿失禁、指端麻木等有很好的作用。1、水肿腹胀复溜穴出自《灵枢本输》,究其字义,复,是重返与轮回之意,溜,本通流,水流貌。复溜——即经气从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复直流向上,也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引起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复溜穴专调水液代谢失常,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的功能。如果出现水肿,且腰脊强痛,虽然看起来是膀胱经的问题,但你会发现,揉膀胱经却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要多按揉或艾灸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就消肿了。实际上,身体上凡是有肿的地方,早上起床脸肿、久站腿肿、腹胀,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的意思就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该穴就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当然了,如果是严重肾脏、心脏问题导致的水肿,就医为主,不能耽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