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蚬子一直是家乡人偏爱的水鲜,如蚕豆般大小,略呈三角形,壳面上有一道一道的弧形花纹,像树的年轮一般。</p> <p class="ql-block"> 蚬子有黑色,也有黄褐色的。黑色的长在泥里,叫泥蚬;黄色的油亮亮的则是长在黄沙里的黄沙蚬。黄沙蚬的肉最为鲜嫩,品质也最好。而无论哪种蚬子,它们总喜欢成群结队,聚众而居,所以被捕捞上来基本上都是“一锅端”的。</p> <p class="ql-block"> 每逢油菜花开的时节,也是一年里吃河鲜最好的时候。春江水暖,暗流涌动,鱼儿们纷纷怀卵洄游,大大小小的各路河鲜都开始露头了。最早上市的,是最为微型的河鲜蚬子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与小伙伴们到小河边捞蚬子。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们便带着耥耙和小桶,满怀期待地奔向那片潮间带。</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赤着脚,踩在松软的河滩上,感受着细沙从脚趾间流过的奇妙触感。河水一波波地流来,又缓缓退去,留下一片片水汪汪的浅滩,那便是蚬子们的藏身之处。我紧紧握着耥耙,学着大人的样子,将耥子平放在滩地上,然后轻轻地往前推。随着耥子的移动,泥巴被翻了起来,一个个小小的蚬子便露了出来,它们的外壳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我总是笨手笨脚的,要么把耥耙推得太快,让蚬子溜走;要么用力过猛,把蚬子弄碎。但我并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每发现一个蚬子,我都会兴奋地大叫起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小桶里。看着小桶里的蚬子越积越多,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往往不要几个小时,我们就捞到了大半桶的蚬子,觉得收获不菲。于是,大家便简单地搓了搓衣服上的泥点,光着脚踏上回家的路,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到了家,将蚬子洗净后倒入锅里一焯,蚬壳立即张开,献出白玉般的嫩肉。刚起水的蚬子,原汁原味,极其鲜美,煲汤小炒皆可,荤菜素菜般配。</p> <p class="ql-block"> 其实,蚬子最鲜美的并非肉,而是体内的汁水,用蚬子煲汤更能提取其精华。汤极白极浓,蚬肉的鲜味不仅融入汤中,而且蚬壳在汤里绽开,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p> <p class="ql-block"> 蚬子可以烧很多菜。有蒜蓉蚬子、辣炒蚬子、清蒸蚬子、葱油蚬子等等;蚬肉炒韭菜、炒鸡蛋、烧三鲜、烧豆腐……</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但耥蚬子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