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及下辖的几个县区,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路自通山

<p class="ql-block">/熙来攘去</p><p class="ql-block">鄂州市,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连,北临长江,自西向东分别与武汉市、黄冈市隔江相望。其地域总面积达1596平方千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级市。</p><p class="ql-block">一、鄂州(古称樊国,鄂都,武昌)</p><p class="ql-block">鄂州市,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为“楚鄂王封地”。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称帝,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此后,鄂州市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其行政区划和名称也多次发生变化。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三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此后,鄂州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鄂州市的名称和行政区划再次发生变化。民国二年(1913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民国三年(1914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1949年5月14日,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此后,鄂城县先后隶属于大冶专区、黄冈专区等地。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至此,鄂州市的现代行政区划基本形成。</p><p class="ql-block">二、下辖县区古称介绍</p><p class="ql-block">1.、鄂城区(古称鄂县)</p><p class="ql-block">鄂城区的古称源于鄂国。据史书记载,鄂城在殷商时期即为鄂国所在地,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鄂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疆域大致在今湖北鄂州、黄冈、黄石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鄂国被楚国所灭,但其地名鄂却得以保留,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域概念。</p><p class="ql-block">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始设鄂县,属南郡,县治在鄂县城(今鄂州老城区)。这是鄂城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的最早记载。自此以后,鄂县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代的沿革变迁,但“鄂”这个地名始终得以保留并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在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并筑武昌城。武昌之名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然而,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武昌的行政区划范围曾多次调整,但鄂城地区始终是武昌(鄂州)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到了民国时期,鄂县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更。1913年,武昌县改为寿昌县。1914年1月,寿昌县更名为鄂城县。1960年11月,改鄂城县为鄂城市。1983年8月,撤销鄂城县、鄂城市,成立省辖鄂州市,始置鄂城区,为鄂州市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鄂城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湖北之根,武昌之源”,鄂城区拥有长达5000年的人类开发史。这里三国时期的吴王城、武昌楼,唐代的“怡亭铭”摩崖石刻,宋朝的“观音阁”等历史古迹遍布全区。同时,鄂城区还是著名的“古铜镜之乡”以及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唐代李白、北宋苏轼、元代丁鹤年等文人墨客都曾在鄂城挥毫濡墨,留下了许多名传千古的诗词歌赋。</p><p class="ql-block">2、华容区(古称华容)</p><p class="ql-block">华容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西部,其古称的由来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据传,华容区因南朝梁武帝时建造的皇家寺院觉华寺而得名。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南征途经此地,因赞叹其地“花容月貌”,使得“华容”之名更加广为人知。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华容区在唐代以前并无此行政地名,直至唐朝时期,因唐太宗的故事才得名华容。此外,华容区还曾有过禅林寺等古称,这些名称的变迁见证了该地区的历史发展。</p><p class="ql-block">3、梁子湖区(古称鄂渚)</p><p class="ql-block">梁子湖区古称主要与其境内的梁子湖有关。梁子湖,又名樊湖,在古时被称为“鄂渚”。这一称呼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即是指此。宋代武昌知县薛季宣的《鄂墟赋》也以“鄂渚潦乎其前,樊山峙乎其北”描绘了鄂王城与鄂渚的地理位置关系。此外,《舆地记》等文献也详细记载了“鄂渚”的方位及其与周边地理的关系,其中提到西北即梁子山,下即马饮浆,亦曰樊湖,这说明在明朝中晚期,梁子山(即今天的梁子岛)周边的湖面被称为高唐湖,而梁子湖在当时则是指包括保安湖、三山湖在内的东梁子湖范围。</p><p class="ql-block">三、鄂州市的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鄂州市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如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节庆活动等,都体现了鄂州市人民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在饮食方面,鄂州市的特色美食更是琳琅满目。如梁子湖的武昌鱼、太和千张等,都是当地著名的美食佳肴。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此外,鄂州市的民间手工艺也颇具特色。如当地的剪纸、刺绣、陶艺等民间艺术形式,都体现了鄂州市人民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四、鄂州市的现代化发展与未来展望</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鄂州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如今,鄂州市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先进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来,鄂州市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p><p class="ql-block">同时,鄂州市也将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挖掘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鄂州市及其下辖县区古称的恢复与详细介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能为我们未来的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共同期待鄂州市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