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0日,星期日,今日谷雨,天气晴朗,回老家第二十天。寻找味蕾乡愁,今天就来说说南京的盐水鸭。</p> <p class="ql-block">每次回老家,第一顿饭必吃盐水鸭,唯有盐水鸭才能解乡愁。</p><p class="ql-block">南京人吃鸭子,应该排在全国之首,吃鸭子已融进每个南京人的血液里。据统计南京每年吃掉的鸭子有一亿只,有人说鸭子到了南京就别想再活着出去。</p><p class="ql-block">鸭子不仅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张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吃鸭子不仅数量惊人,其吃法花样繁多。除了板鸭、盐水鸭、烤鸭、酱鸭、水晶鸭之外,还有鸭子身上的各个部件。从鸭头、鸭翅膀、鸭掌、鸭胗,到鸭肝、鸭心、鸭肠、鸭脖子、鸭血,甚至连鸭屁股都能做出一道风味独特的美味来。</p> <p class="ql-block">鸭子百搭,配面条吃、配馄饨吃、配米饭吃都可以,鸭子成为南京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常客。在南京鸭子店和鸭子作坊随处可见,每家店的味道各有千秋,价格也有所不同。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想吃鸭子,不分季节,不分时段,随便找一家店,斩上半只就可以享用其美味,大大小小的鸭子店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说起南京盐水鸭,就不得不说南京的板鸭。“南京板鸭美名扬,湖熟是故乡”。湖熟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距离南京市三十公里。湖熟板鸭,由来已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唐代《吴地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宁地区就已有“筑地养鸭”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湖熟,湖泊众多,沟渠纵横,土地肥物,素称“鱼米之乡”,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鱼虾螺贝资源,非常利于鸭子饲养。明清时期,只有二三千人的湖熟镇,有大小板鸭店三十余家。板鸭进入南京名气越来越大,明代南京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古书院、琉璃塔、玄色锻子、咸板鸭”,将板鸭与云锦、大报恩寺和书院并列为南京四大名产。从明初到民国,南京板鸭店就发展到两百多家,开店的都是湖熟人。在明清时期的官宦、富户把“六朝风味”的湖熟板鸭作为“官礼板鸭”和“贡鸭”送到京城皇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起湖熟镇,老南京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说湖熟镇很繁华,有“小南京”之称。我没去过湖熟,想去湖熟的愿望一直到前几年才实现,那是在一个晴朗万里的日子,我骑着电瓶车带着爱人来到湖熟镇,我们沿着新区和老街转了一圈,湖熟镇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也没有看见一家板鸭店,说实在的有点失望。</p> <p class="ql-block">南京鸭子店很多,多数都挂着“水西门”字样的招牌,不过也有挂着“金陵和湖熟”的。在南京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都喜欢吃“水西门”的鸭子。我一直没有搞清楚这里面的原由?于是我上网查阅资料。网上是这么说的,南京的鸭子大都来自于苏北的兴化、高邮和宝应等地区。过去运鸭子到南京都走的是水路,从水西门进入南京城,久而久之,沿河两岸催生出许多鸭行、鸭子店,水西门成为了鸭子交易集散中心,形成了卖鸭、收鸭、做鸭的产业,自然而然的水西门鸭子就出了名。</p> <p class="ql-block">南京人饮食偏于咸,盐水鸭自然做的也就咸。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盐水鸭制作也在不断的改进,现在盐水鸭口味变的清淡了许多。在南京街头巷尾,到了中午、晚上遇到的熟人,多半是去斩鸭子。一盘鸭子配上一杯酒,这是当下南京人生活真实写照。南京人有一句俗语“不吃鸭,走路要打滑”。在南京,无鸭不成席,每周不吃上两到三次鸭子心里不舒坦。据说有的市民家里一年365天,吃盐水鸭的日子就有150天。在南京不管宴请客人,还是自己小酌几杯,斩鸭子是必需的。好吃的盐水鸭柴而不瘦,肥而不腻,皮白肉红骨头绿。</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网络时代,高铁、物流、快递都很发达。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只要想吃盐水鸭,找一家鸭子店加上一个微信,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今天下单明天就能上到餐桌上。</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南京人爱吃鸭子,与地理、气候有关系。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适合鸭子的生长和养殖。南京人喜吃鸭子除气候和饮食文化外,也与历史传说和典故有关,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南京人喜欢吃鸭子的特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