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颊噪鹛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在210至250毫米之间,体重在52至83克之间。其外形特征包括头顶和额部呈栗褐色,头顶羽毛稍长形成短羽冠,眼后至耳羽为栗褐色,虹膜为栗色,眼先、眉纹和颊部为白色或棕白色。上体呈棕褐色,尾为棕栗色,下体从胸至腹逐渐变淡为棕黄色,腹部为皮黄色。</p><p class="ql-block"> 白颊噪鹛主要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缅甸东北部、老挝、越南的北部以及中国甘肃和陕西等省以南、西藏昌都地区和云南西部以东的华南大陆,包括海南岛。它们通常栖息在海拔两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的矮树灌丛和竹丛中,也出现在林中、溪谷、农田和村庄附近的灌丛中。</p> <p class="ql-block"> 在习性方面,白颊噪鹛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及幼虫为食,包括甲虫、象甲、金龟甲、金花虫、天牛、步行虫、锹形甲、瓢虫、蝽象、蝗虫、蠼螋、蚂蚱、毛虫、蛾类、蟋蟀、蚂蚁、鳞翅目幼虫等,同时也吃蜘蛛、蜈蚣、石龙子、虾等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种子和谷物。它们白天活动,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常成对或结小群活动,群体大小一般为5至20余只。</p> <p class="ql-block"> 白颊噪鹛的鸣声简单,虽然叫声较大,常被视为噪音,但在森林中有助于减少害虫数量。它们在繁殖季节为3至7月,是“三有”保护鸟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物种。</p> <p class="ql-block"> 2025.04.10,拍摄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