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无论从家庭、子女,还是身体来说,老徐都是幸运的。他的几个要好的同事有的退下来后没几年就走了,有的已经染病在身不能自理,虽说还在苟延残喘的活着,但生活质量已经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老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南方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成了家,定了居,有了孩子,当上了公司中层。曾多次邀请父母来与他们一道生活,让从小生长在北方的父母感受、领略一下南方沿海城市的风光。老伴儿几番吵嚷,但拗不过老徐,也只好作罢。对此,两个人没少打冷战。</p><p class="ql-block"> 老两口虽经历过了风风雨雨,但依然没有做好应对退休生活的心理准备。刚退休那会儿商定的“退休后人生十年规划”早就撩到脑后了,渐渐的身体也出现了头痛脑热小毛病不断,走不了远路,出不了远门,“规划”成了泡影。</p><p class="ql-block"> 刚退休那两年,同事、朋友和战友、同学隔三差五的请老徐叙叙旧,喝点儿小酒儿。这下可好,喝了酒老徐睡觉鼾声不断,不喝酒他睡的跟死猪一样。老徐的老伴儿更年期那几年,只要睡觉准打鼾,起初只是喉管里发出的声响,后来还出现过短暂窒息和浑身颤抖的现象。老徐带着她看了不少医生,药物、理疗效果都不理想。为了不影响老徐睡觉,老伴儿提出了分房休息的建议。老徐虽然不太同意,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夹着自己的铺盖卷去了另外一间卧室。从这开始,两个人的话越来越少,情感上渐行渐远,同一屋檐下混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谁都没有想到,分房休息确实能改善他们的睡眠。从此后,晚饭后老两口看完新闻,就早早的各回各屋躺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个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常常是忙完家务之后,各自抱着的手机要么沉浸在视频聊天,要么对着手机学着做一些有氧运动,或者了解一些中医药知识,要么学着怎样做菜、煲汤。</p><p class="ql-block"> 之间的对话被圈定在了“买什么,吃什么”,彼此的痛痒相互关心也越来越少。有的时候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两个人要么欲言又止,要么词不达意,甚至心不在焉。可以看的出,再想回到刚退休那会的知冷知热、嘘寒问暖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景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男人,老徐曾想试着向老伴儿走近一些,但之间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阻隔着他,几次抬起了头,张开了嘴吧,却因老伴儿与他不在一个频道而中止。</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都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对于对方的诉求仅停留在了“哼、哈、嗯”,最多也只是“我知道了”,或者说“你看着办吧”的层面。</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老徐爬在窗台上看着天空飞来飞去的鸽群,感觉到了一丝的凉意,通知老伴儿要变天了,穿厚一些衣服不要着凉。不知道老伴儿听见与否,她只顾着听她的中医讲座,也许是在脑海里答应了老徐,只是一闪念却没有做出回应。老徐见状也不再唠叨了。</p><p class="ql-block"> 老徐的老伴儿知道自己打鼾,也是怕影响老徐休息,睡觉养成了关门闭户的习惯。睡觉前老徐看见老伴儿的床上只有一条薄薄的棉被,想叮嘱老伴儿换一床厚一点的被子,但看着老伴儿心无旁骛的样子,把嘱咐的话咽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老徐感觉到了窗户透过的凉意,他坐起来想看看老伴儿换被子了没有,可又担心影响老伴儿休息,更怕她受凉。迟疑了片刻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找出一条毛毯来,悄悄的给老伴儿重上了。老徐的手刚要松开,老伴儿停止了打鼾。站在床边的老徐轻手轻脚的关上了老伴儿卧室的房门,刚要回自己卧室老伴儿的鼾声再起,并且是歇斯底里的嚷嚷着什么。老徐重又打开老伴儿卧室的门,毛毯已经滑轮到地板上,捡起毛毯老徐还要给老伴儿重上,老伴儿猛然抬起头来吼道,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老徐拎着毛毯回道,给你重上。</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老徐在老伴儿的鼾声中再也无法入睡,直到五更天过后他才渐渐进入了梦乡……那是他们刚结婚的情形,老徐在前,老伴儿在后。忽然梦境急转,老伴儿在前,老徐在后,并且老伴儿距离老徐越来越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