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印象

围棋二段

<p class="ql-block">旅游是随团还是自由行各有利弊,随团省心,免了购车票找酒店饭店景点门票等麻烦事,但想去个心仪已久的地方看看或想某个小吃就恐难如愿了,因旅行社把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张几乎没有独自行动的机会,好在这次无拘无束,长沙小吃是此行目的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革大串联时第一次来曾住宿在长沙四中即女中,当时学校已全部停课所以无本校学生,但仍供应串联学生食宿。虽然名曰革命大串联但适逢少年时代主要惦记的还是玩和吃,尤其记得长沙四中一毛钱一份的砵砵饭配烧黄鱼,外婆菜(用雪里红、萝卜干、豆子等食材腌制后,加入辣椒炒熟),香辣开胃好吃极了。工作之后来过长沙几次,猪脚炖黄豆,莲藕炖排骨味道仍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风靡全国的特色小吃“臭豆腐”起源于长沙,也是长沙小吃的首选,火宫殿的毛主席雕像下面刻有“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文革时期我们每人手持一本“毛主席语录”,但是里面并没有这句话。无论如何长沙本地人确实好这一口,外来客慕名必须也要尝一尝,这种黢黑方正的东西外焦里嫩,闻着臭、吃着香,淋上辣椒酱、蒜汁和香菜,随便漫步长沙市,到处可闻其臭,至于味道如何评价,见仁见智。</p> <p class="ql-block">桂花公园旁的“水库十五栋”是一个隐藏在居民小区的网红老店,因《舌尖上的中国》播出而名,所以我们按图索骥,只为一饱口福。</p><p class="ql-block">蒜香排骨是水库十五栋的必点菜,排骨是店家每天早上走访几家肉摊,只有最精细的上等仔排才有资格上桌。排骨和蒜蓉经过几小时的蒸制,排骨浸透蒜香,肥而不腻,肉质饱满,入口留香。椒盐大虾火候恰到好处,每只都开背剔除了虾线。招牌菜腐乳蒸肉因就餐人少恐吃不完就放弃了,醋炒蛋亦同。</p> <p class="ql-block">糖油粑粑,这个小吃外酥里嫩,甜而不腻,是长沙人早餐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和记粉店”,《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另一家店,口味唆螺,油豆腐等等所有配菜均有辣椒,只青菜瘦肉粥除外</p> <p class="ql-block">毛氏红烧肉</p> <p class="ql-block">香酥鸭</p> <p class="ql-block">太平老街和坡子街同是步行街,游人熙来攘往,品尝各种美食。</p> <p class="ql-block">黄兴雕像,位于繁华的黄兴路解放路口,长沙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乡而立,黄兴是高塘乡(今黄兴镇)人,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孙中山的知交,世称“孙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1916年病逝后葬</span>于岳麓山。</p> <p class="ql-block">虽多次来长沙,唯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的天心阁没游览过,这座名阁始建于明代,位于城内杜鹃山,高出市区30米,因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上应天心,于是在城墙上建“天心阁”以应之。历史上曾屡毁屡建,现天心阁楼高三层,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多根圆柱支撑,上有多个高啄鳌头,风马铜铃和吻龙。阁前后石栏雕有石狮,还有梅、竹、芙蓉等石雕,居高临下,俯瞰万家,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1936年文夕大火后蒋介石登此阁看到长沙全城焦土一片、建筑皆毁,遂下令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长沙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3人枪决,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革职留任,责成善后,以观后效”。长沙大火起因日军逼近长沙。国民政府惊慌失措,蒋介石密令火烧长沙。自11月12日晚间纵火,至14日大火熄灭,全城房屋大部焚毁,居民被烧死3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舆论大哗。蒋介石为了平息民愤,一面拨款收容救济灾民,一面查处肇事者,被枪决的三人本受命于蒋介石给张治中密令,但当地警方未做好准备也未疏散居民即错发信号点火,造成长沙重大灾难。</p> <p class="ql-block">重达一吨的“文夕大火”警世钟。</p> <p class="ql-block">主楼内供有文昌帝君、魁星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神像两边石柱牌匾上刻有曾国藩题写的对联:“垂训意无穷,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读书期有用,居仁由义,岂徒在科第文章”。左边刻有“历代长沙进士名录”和“明清长沙府著名科举人才名录”,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湖南历朝历代金榜题名考中状元者只有15人,而考中进士之人达1300人以上,同时,位居显赫,大有作为之人均在进士之中。旧时文人墨客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仍被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崇烈亭”原为午炮亭,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崇烈门,建于1946年,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意指:冒险而忘记生死,为国赴难,奋不顾身;理想胜过活着,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原崇烈门在文革中被毁,现门为重建。</p> <p class="ql-block">《临江仙·长沙游》</p><p class="ql-block">湘水逶迤吞碧落,橘洲浪卷霞红。</p><p class="ql-block">星城灯火接苍穹,楚云生晚籁,舟影入霜钟。</p><p class="ql-block">岳麓峰前寻旧迹,天心阁上瞰新容。</p><p class="ql-block">贾生屈子古今逢。椒香熏夜市,千载一江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