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午休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室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孩子们瞬间被吸引,纷纷跑到窗边寻找声音的来源,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这是小鸟在唱歌!”“小鸟的声音真好听!”紧接着,班级里一位小朋友不小心碰倒了玩具积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又引起了孩子们的新一轮关注,大家兴奋地模仿起积木掉落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看到孩子们对声音如此敏感和好奇,我们意识到声音是一个充满趣味且极具探索价值的教育元素。声音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声音的魅力,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决定开展以“声音”为课程的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p> <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一)认知目标</p><p class="ql-block"> 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p><p class="ql-block"> 2. 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二)技能目标</p><p class="ql-block"> 1.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2.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造声音。</p><p class="ql-block"> 3. 尝试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对声音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三)情感目标</p><p class="ql-block"> 1. 激发对声音探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2. 在合作探索声音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交流、分享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3. 感受声音给生活带来的乐趣,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寻声</p><p class="ql-block">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宝贝们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呢?</p><p class="ql-block">熹熹:“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声”</p><p class="ql-block">欣苒:“班上铃鼓发出来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小鱼:“小鸟叽叽喳喳的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思思:“做早操、升国旗的音乐声。”</p><p class="ql-block">陈澍:“飞机起飞的声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找一找声音吧</p> <p class="ql-block">收集声音</p><p class="ql-block"> 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在生活中收集不同的声音,与小伙伴分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声音从哪里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每个动物,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那么他们各自都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谈话话动。</p><p class="ql-block">小鸭子会发出嘎嘎嘎声音,是因为它的嗓子发出的声音。</p><p class="ql-block">人讲话的声音是也是嗓子发出声音的。</p><p class="ql-block">打鼓发出声音需要人去敲打。</p><p class="ql-block">钢琴会发出声音,因为有人在弹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自然界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鸟叫声、下雨声、流水的声音、打</p><p class="ql-block">雷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通过在各个地方寻找声音,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更全面的感知,大胆表达自己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与结果,发现声音如此神奇,它无处不在,可以藏匿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又与我们密不可分。关于声音,孩子们延伸出了更多关于声音的疑问。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话教材。</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仔细探索、敏锐观察、寻找并发现身边的声音,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平时习以为常却易被忽略的声音,提高了专注力与观察能力。声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幼儿对于声音的认识和理解也从无形到有形。</p> <p class="ql-block">声音大调查</p> <p class="ql-block">声音收集站</p> <p class="ql-block">声音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声音的小实验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声音振动的小实验——会跳舞的盐,将保鲜膜紧绷盖住碗口,在上面撒上盐粒,对着碗口说话,奇妙的事情发生啦!盐宝宝真的跳舞啦!</p> <p class="ql-block">实验原理:</p><p class="ql-block"> 嘴巴里发出的声音通过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有一种力量,它能将振动传递给杯子上的保鲜膜和盐,因此我们才能够欣赏到盐宝宝曼妙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探秘无声世界</p><p class="ql-block">游戏一:看嘴型点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体验后感想</p><p class="ql-block">幼1:很难受,眼睛要一直看着他的嘴巴。</p><p class="ql-block">幼2:我都不知道谁在喊我,没有声音,我不知道在说什么。</p> <p class="ql-block">游戏二:你比我猜</p><p class="ql-block">体验后感想</p><p class="ql-block">简单日常的动作一看就能猜出来,但是有自己想法的,比较难的就不怎么猜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特殊方式体验无声世界,从新奇到迷茫,深刻感知声音的珍贵。在这次体验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声音的不可或缺。小朋友们今后能珍视每一种声音,并且心怀同理心,用友爱和善意对待听障群体,积极传递温暖与关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声音游戏"传声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们通过玩传声筒游戏,可以清晰听到传声筒一端的人说话能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内。</span></p> <p class="ql-block">声音创意秀</p><p class="ql-block">自制乐器</p><p class="ql-block">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如塑料瓶、豆子等,制作简单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组织“乐器演奏会”,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声音绘画 </p><p class="ql-block">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欢快的、舒缓的、激昂的等,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用画笔将自己听到的声音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声音绘本画”活动,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绘本故事,孩子们画一画。</p> <p class="ql-block">声音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如闹钟的声音叫我们起床、汽车的声音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音乐的声音让我们心情愉悦等。</p> <p class="ql-block">环保小卫士</p><p class="ql-block">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噪音污染问题,讨论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发起“安静小天使”行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噪音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安全用声</p><p class="ql-block">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会对嗓子造成伤害。</p> <p class="ql-block">课程反思</p><p class="ql-block">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 整个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实验、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声音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不仅提高了听辨声音、描述声音的能力,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力。例如,在自制乐器和声音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许多独特的作品。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让幼儿在感受声音乐趣的同时,也了解了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安全用声意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部分活动由于时间紧张,幼儿未能充分探索和体验,例如在声音的实验环节,有些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实验原理,活动就结束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在活动中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p><p class="ql-block">家园合作不够深入:虽然鼓励家长参与课程活动,但在实际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不够高,部分家长只是简单地配合幼儿收集声音,没有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 1. 优化活动时间安排: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体验。同时,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进度,避免出现时间紧张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2. 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3. 深化家园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家长对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如与幼儿一起进行声音实验、共同制作乐器等,形成家园教育合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