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一一老家篇(二)

探路者

<p class="ql-block"> 老家篇(二)</p><p class="ql-block"> 1967年,长春市的武斗逐步升级。此时,我因文革赋闲在家里已经快一年了,因为家住在市中心,家的周边已经发生过多次武斗事件了。我在家呆着没事儿,还愿意去看热闹,让家里感到不安,特别是在省委发生重工技校武工队驱赶进驻省委的教大主义兵的武斗中,一个观看热闹的小孩,被弹弓射出来的弹丸给打瞎了,于是家里便让我回老家,想着在那里要安全一些。于是我在春夏之交时,独自踏上了回老家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回过一次老家,又经受过大串联的洗礼,所以我独自成行,自己胸有成竹,家里面也比较放心。在车上,我像一个小大人儿似的,与周围的旅客唠嗑,观赏着铁路周边的景色,时间过得很快,不经意间,列车到了我的终点站一一沟帮子。</p><p class="ql-block"> 此次回老家,老家的情况有了些变化,大爷家的大姐已经在北镇成家,所以我一来就住到了大姐家,与大姐、姐夫,大爷和大妈相聚了。</p><p class="ql-block"> 大姐夫,戴个眼镜,显得有些斯文,对我很热情,也爱开个玩笑,记得一次与我上街,领着我去了一家冰菓店,与我吃冰棍儿,说是要“吃乎”,意思是要吃很多吧?我吃了两根儿就吃不动了,只好作罢。在这儿住着,虽然一家人对我热情有加,但没有玩伴,我执意要走,所以剩下来的时间我主要是在大姑家和大舅家之间轮流做客。</p><p class="ql-block"> 我首先来到了大姑家所在的大市堡子,与64年来时截然不同,那时我面对的是白雪皑皑、庄重、肃穆的世界,而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蓝天白云下面以绿色为主打、充满生机的世界,离村不远处的山峦上,郁郁葱葱的绿叶在阳光的穿透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田野里各种不同颜色的庄稼茁壮成长,在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我的心情格外的轻松、愉悦。</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姑家的院子,与其他人家的院子里一样,菜园子里除了主流的绿色叶子,各种颜色的蔬菜果实点缀期间,西红柿红彤彤的,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诱人采摘;黄瓜则像小绿棒子一样垂在藤上,清新可口,让初次见到此情景的我,心中满是羡慕。</p><p class="ql-block"> 姐姐们有时间就用井水浇园子,当我吃上刚刚摘下来的蔬菜果实,虽然我并没有为此出力,但菜的新鲜、爽嫩,那感觉:真是好极了!</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就在大姑家过着无拘无束、舒适、快乐的生活,我和表弟整天想的就是玩的事。一天,我们去山上玩儿,离村子最近的山不是很高,山上的树都是果树,不是很茂密,好像为了它们的成长和结出的果实,果树也不宜很茂密。在炎炎夏日的照耀下,果树绿色的树叶更显得鲜亮,其中点缀着各式各样诱人的果实。有些孩子偷着进来采摘,受到护林员(好像是一个聋哑人)的驱赶,我看到果树和上面的果实,也是长了见识。</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和一些小伙伴到一个小河沟里去洗澡,河沟里的水不是很多,但在夏日里玩水、释放天性,让我们凉爽又高兴。</p><p class="ql-block"> 忽有一日,我突发奇想,想到房顶上睡觉,表弟只好陪我,躺在房顶上,微风轻拂,又没有蚊子,很是凉爽,睡得很好,现在想起来真是“熊孩子”之作。</p><p class="ql-block"> 可能这里的人都是逍遥派吧,所以在这里没有听到或看到文革中两派群众组织的事儿,村子里显得很平静,人们都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街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在背荫处乘凉、唠家常。</p><p class="ql-block"> 真是孩子性,我呆了一段日子后,又想起了大舅家的表哥,所以我就去了大舅家。</p><p class="ql-block"> 大舅家的院子很大,种了很多蔬菜,其中葫芦藤爬满了木头搭设的架子,藤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葫芦,让人看的心欢喜。家里养了一条狗,狗黑色的皮毛上,泛着亮光,这狗很厉害,刚去的几天,看见我就凶狠狠的叫,日子一长,它跟我熟悉了,一叫它,它便摇着尾巴走近我,我用手抚摸着它的头,它边摇着尾巴,边蹭我的腿,表示亲热。</p><p class="ql-block"> 在大舅家,我和老哥的玩法就不一样了,有时跟着邻居等一些伙伴去捕鸟,其中一位姓宋的邻居男孩,捕鸟很有功力,他诱捕鸟的笼子做的好,笼中的诱饵一一应该是母鸟吧?周身的羽毛颜色亮丽,叫声也迷鸟,所以招来的鸟众多,主人收获的鸟就多多,让我很羡慕。</p><p class="ql-block"> 期间,家住阜新、大舅的长孙一一大哥的儿子也赶过来了,他比我大一岁,我的玩伴又增加了一个,我们三个人整天腻在一起,玩的更开心了。</p><p class="ql-block"> 老表哥是一个勤快的人,他有时拿着耙子、背着大筐去搂枯草,也就是搂柴火,我们陪着他,边搂柴火,边说笑玩耍。</p><p class="ql-block"> 大舅家所在的屯子一一蒋屯,表面看也很平静,但实际上暗流涌动,两派群众都在暗中较劲,都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对方。一日,住在前面屯子里的大姐夫来了,他是一名老兵,原在京郊的一个工厂工作,困难时期,他父亲看到人们饥饿难熬,便鼓动他回农村,想着农村抗饥饿的条件要好些,硬把大姐夫逼得辞去了工作,全家回到了农村,他便成了一个农民。在文革中,他加入了一派组织一一少数派,没料想对方半夜来到家里抓他,在对方把他家都围住了的时候,他是行武出身,处事泰然,功夫了得,一翻身上了房顶,卧在房顶上躲过了一劫。此番,他是到大舅家躲灾来了,我一看,这农村的派性斗争也挺尖锐呀,第二天,马市堡子的同一派组织又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商量着,好像要去报复,看来此地也不能久留,我便去了北镇的大姐家。</p><p class="ql-block"> 此时,县城里面也不安静了,县里一个中学(好像是二中)发生了武斗。我在街里闲逛,多次看到一辆部队的宣传车,在行进中宣读中央军委关于制止武斗的&lt;&lt;布告&gt;&gt;,从车上的广播中得知:这是驻军3166部队的宣传车,这样一来,把县城里搞得人心惶惶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已经在老家待了几个月了,开始想家了,我便与亲人们告别,踏上了回家之路。没想到来到了沟帮子才知道,由于武斗,火车已经不通了,故没法回家了,我一个人也不想去旅店,就呆在候车室里过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夜时分,进来了几个人,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穿着工装、二十几岁的年青人,他的腿上缠着纱布,他们是想去沈阳的医院,现在也不能成行了。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是盘山县一个工厂的,刚刚结束一场武斗……一会儿,伤者被扶坐起来,身子靠着行李在抽烟,看着他身上带着伤、吐出的烟气中,还带有逐渐扩大的烟圈,在我眼里:真有男子汉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返回了北镇,这以后的日子就很难熬了,因为心中总是在想着家,经过倍受煎熬的一个多月,形势好转,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半年、让我魂牵梦绕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