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古琴台

王喜根

<p class="ql-block">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我们放飞理想的地方!1985年4月,30多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从祖国各地汇聚到武汉航空路地质学校大院,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入学备考。紧张的复习之余,同学们一起步入古琴台,感受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情怀,留下珍贵的合影。三个月后,我们分别进入中国新闻学院和杭州大学新闻系。40年如白驹过隙,为了感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感恩老师的栽培,4月23日我们一众同学在武汉重聚。会前我携夫人和友人一道重访古琴台,寄托怀古之悠情。</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三为在下!</p> <p class="ql-block">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p> <p class="ql-block">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p> <p class="ql-block">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p> <p class="ql-block">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伯牙亭。</p> <p class="ql-block">凄美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俞伯牙,极善鼓琴。一次伯牙受楚王外派公干,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汉阳江面,突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不会雨过天晴,心旷神怡,于是乎,伯牙鼓琴咏志。抚琴小段弦即断,伯牙便知有人窃听,请出,此人正是樵夫钟子期。伯牙调好琴,沉思片刻,抚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抚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伯牙大喜,得遇知音,拜交为挚友,约来年再会。第二年,本是伯牙会子期之时,不料子期却已不幸病故。伯牙悲痛万分,在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曲终后,伯牙失去知音更感孤寂,悲痛万分,顿感曲艺无意,便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发誓今后永不鼓琴。</p> <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p> <p class="ql-block">子期亭。</p> <p class="ql-block">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二人知音的传奇色彩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知音,已升华为对友情的忠诚不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美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