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母亲去世五十周年之际(1975年4月16日一2025年4月16日)

高俊峰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一一母亲:是个一碰就心疼的名字、母亲是个一喊就落泪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16日(农历),在那桃花盛开后刚刚长出指头蛋大的毛桃时候,在一日黎明之前,母亲唤我起床上学,我睁眼看到在炕下早已起床,已摘下一大捆麦杆的母亲,没有想到,这也是我看到母亲的最后一眼:摘麦杆的母亲。那天清晨,我在学校上课中被窗外的秋玲姑唤回。当时,院子里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好多邻居,地上有正筛的麦粒,母亲躺在炕上,再也没有睁眼看我一眼,她就走了......从此,我变成了无娘的孩子。当时,十一岁还年幼的我,还体会不到母亲离世对我的生活撞击有多深,哭过之后,仍然傻乎乎无忧无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只不过,在那一天之后,我的笑容再也没有从前那么灿烂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为父母迁坟时,我金文敬书刻在黑色花岗岩上父母的墓碑:四海有天堪寄梦,双燕归来伴昼长!</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母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还没上小学前,也是和父母唯一的一张合影照,那天在西安钟楼北侧的《星火》照相馆,父母坐在两侧,我站在中间的一块厚木板上。几年后的1975、76年父母就相继走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二哥、三哥在西安易俗社舞台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还没上小学的我</p><p class="ql-block">‍父母在是宠儿,没有父母是弃儿,从此人间少了一个忍性调皮捣蛋撒娇的孩子,好在苍天开眼,经过苦难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从长安老家到大西安求生学画;为了能拥有一个正式工作从省城西安到陕南平利山区县城;从平利考学回西安深造,四年苦读却遭遇1989分配到秦岭北麓的王莽长安县第二职业中学;卧薪尝胆教书一年又幸运的应聘于咱们西安民生大楼,从而一河水都开了,取妻生子成家立业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时光。感恩哥哥姐姐呵护关爱!感恩我的二位恩师陶隆、李绪成先生同情怜悯教我一技傍身!人到中年又再遇恩师邱宗康先生学习金文书法,老有所学所乐!感恩几十年一路走来幸遇的每一位扶持我的贯人!使我最后拥有了梦想中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2009年母亲节我写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一一她给予我们的一切,确实是难以用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书写最炫美的颜料描绘。几十年来一直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可是,只因爱的最深而无从下笔。</p><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9日,也是母亲节的前夜,我在我开的“尚品阁画廊”,也为母亲写了一篇《母亲》。</p><p class="ql-block">好几回</p><p class="ql-block">我想写写母亲</p><p class="ql-block">我都没敢写</p><p class="ql-block">母亲在,你是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母亲不在,你就是孤儿</p><p class="ql-block">父亲永远在易俗社</p><p class="ql-block">母亲永远住在故乡</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是这个世界上</p><p class="ql-block">一想就心疼的人</p><p class="ql-block">期待故乡的新居落成后</p><p class="ql-block">我方有更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去陪伴母亲</p><p class="ql-block">每当回到易俗社</p><p class="ql-block">伫立于父亲故居瞭望</p><p class="ql-block">内心期待着</p><p class="ql-block">父亲从那个地方走出</p><p class="ql-block">虽然说</p><p class="ql-block">这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2017年母亲节我画母亲和我</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眼:“摘麦杆”的母亲!此时,用大拇指蛋儿手机书写的我,不由自主的眼泪夺眶而出,双眼被泪水淹没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的爱是世界上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p><p class="ql-block">母亲节快乐🎁🎁🎁🌹🌹🌹🌸🌸🌸🌺🌺🌺2017年5月13日,也是母亲节的前一日,我在大明宫畔的南窗书屋,为母亲创作了《摘麦杆》的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1年秋天,在我们村北六队幸遇八十又九的老大婶一一大婶说她曾和我妈关系很好,可妈妈已去世了四十六年了,她如果在世,已是九十五岁的高龄老人了。如果,她们姐妹俩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该是多么的惬意时光啊!</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4日,我们高寨村《过会》的第三天,本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姑家</span>百岁的老大姐,二顾我的长安老家《清雅园》,还让我邀我的住在同村的大姐来见见,一个100岁一个77岁,姐妹俩相见乐开了怀! 老大姐说来看看她兄弟费尽艰辛盖好的房子,心里就放心了! 她满怀深情的忆起我父母她的大舅大妗子:“ 可怜娃多,独子个管了多少娃吗?”</p><p class="ql-block">‍“大舅大妗子都是好人,人好的很!他们两人性格都很善良忠厚,虽然去世多年,却永记忆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像企盼春节一样等待着过会的一天,因为,和春节一样,妈妈拿着布领着我到裁缝四爸家,麻烦四爸裁剪后,妈妈一针一线缝制好的月白色(淡兰色)新衬衣我就可以穿上了。过会那天客人来后,又可以喝到母亲自酿的稠酒,可以吃肉吃噪子面 ,吃如同幼儿小拳头大小的蛋蛋馍 ,那个滋味呀!简直不亚于过大年。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画的二位大姐</p> <p class="ql-block">2025年清明节,回长安老家为父母烧纸后,我和三哥挽着大哥,去本家八十又五岁的胡叶嫂子家里,几年未见我们聊的不亦乐乎!胡叶嫂子问我有六十没有?我说已经六十二了!她说她是看着我长大的,说我母亲去世时才四十九岁,我说已经去世整整五十年了,她又问我母亲去世时我多大,我说虚十二岁,我有意的把话题引到我的母亲,她说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我全用手机录着视频,向在毛桃指头弹大的时候我的母亲撇下了我们突然去世,在她去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为母亲写点文章、做个美篇,把曾经熟悉母亲的亲朋好友谈母亲的视频放进去,以祭祀我亲爱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2004年春节,我们兄弟四人在长安老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08年春节,我们兄弟六人在西安龙首村合影留念,到了夏天麦收时节,二哥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春节,在我西安开元壹号新居,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们</p> <p class="ql-block">儿子小时候在我们长安老家的三合院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5年我画西安易俗社</p> <p class="ql-block">我画长安老家高寨村的千年古柏</p><p class="ql-block">‍1985年,我在艺术院校考完试等待录取通知书那阵儿,曾背着画夹在涝池东南侧的岸边上,画过这对古柏情侣雄姿与恩爱。那一刻,苍劲碧绿的古柏枝叶,倒影映衬在涝池水面上,有几只白色小鸭悠闲游过,划出道道水波,感觉这对古柏情侣也在水中翩翩起舞。 对我们缺水的旱塬来说,这不正如同江南水乡一样的风景,令人惬意吗?</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村上人洗衣服,喂牲畜、盖房都在涝池拉水。春秋换季时节,拆的棉衣被子等大件,村上人都用大笼提到村东,七、八里外的浐河去清洗。小时候,我提着棒棰,陪着胳膊肘提着淘麦榬衣服的妈妈,去过浐河几次。</p> <p class="ql-block">我画西安易俗社1983</p> <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仨在老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p><p class="ql-block">2025年清明节,回长安老家为父母烧纸,</p><p class="ql-block">‍一大早从城北接三哥、再到城南接大哥,回长安后和儿子、侄儿在我们的《清雅园》汇合。小院里杏树、海棠花盛开后已吐出米粒大小的果儿,牡丹花蕾已抽出欢迎着我们。和三哥侄儿一起打扫收拾院落,整理后院老房留下的木檩,等儿子回来后,我们一起上塬为爷婆、父母、三嫂烧纸钱,在路口再为我的恩师李绪成夫妇烧纸钱,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我们兄弟仨在院里老门前合影留念!拆老房的时候,我特意让拆房的乡党把我们这已有近七十年的老门、老窗安全拆下,但是,这精到的格子窗,却被盖房的人弄成了碎片,实在令人可惜。留下的老门,喜欢除旧布新的三哥多次要扔了,我硬是坚持保留,我和三哥用草酸清洗后,让盖房人镶嵌在西侧的院墙里,因为,我始终觉得这老门上至今还留有五十年前妈妈开关过触碰过的余温……</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我家有七十年的老门,小时候,妈妈在用鸡蛋🥚乳化小鸡前,她拿着一篮鸡蛋,关上一扇门,蹲下身子,在房间里面,用手一个一个的在门下沿竖起来,从门下向外观察受光的鸡蛋,如果鸡蛋🥚上部出现有一个小黑晕,她就把这个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在笼中,妈妈告诉我:“ 只有出现黑晕的鸡蛋,母鸡才能够乳出小鸡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保留父母留下的老宅遗产,拆除十几年未住人无有烟火,早已千疮百孔的老屋;为了追忆并再圆儿时在母亲呵护下,尽享母爱和孩童的快乐时光的成长记忆,2018年3月,我们兄弟仨,在为去世的亲人们迁坟后,在老宅联手共建《清雅园》。</p><p class="ql-block">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母亲经常推着木车子带我到村中央的医务室,找让哥、勤学哥为我打针开药。我在村上孝杰哥嫂子那里收的同款手推车,放置在《清雅园》,我和妻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拆老房的时候,我特意让拆房的乡党把我们这已有近七十年的老门、老窗安全拆下,但是,这精到的格子窗,风箱、纳鞋底的木夹子却被盖房的人弄成了碎片,实在令人可惜。留下的老门,喜欢除旧布新的三哥多次要扔了,我硬是坚持保留,我和三哥用草酸清洗后,让盖房人镶嵌在西侧的院墙里……</p><p class="ql-block">‍我家这老门,父母不知开关过多少次!我家这老水缸,父母不知道盛过多少次水!我触摸着老物件,感觉父母的余温尚存,为了锁定这美好时光,我和三哥用尿酸冲刷干浄老门,我请同村的侄辈宁军在门上安装了铜铺首衔环,建院时把老门镶嵌于老宅新居院落西墙上。在水缸中养了荷花,满园馨香。我画《清雅园老门前》我和妻依靠着老门和老水缸前,就像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p> <p class="ql-block">在父母用过的老水缸中养上荷花,满园馨香!</p> <p class="ql-block">一一我家老宅移栽的老杏树,从那一片一条条鳞甲的沟坎、苍桑的粗枝杆中迸发并吐出了新芽。那一抺绿色迎着阳光与日争辉。虽然没有了“树林阴翳,鸟声上下”之趣,但毕竟这棵老树,弥补了“树小墙新”的一段暴发气象。抚摸着这棵我硬是多掏200元坚持向前移了二米腾开入院落的路而保留了下来老树,我内心涌动一阵一阵欣喜和欣慰。因为,那是一个念想。从出生后,自我有记忆的时候就看到她,下雨天,拣她飘落下来的杏花,在房檐下与泥巴相伴。曾经多少次看她花开花落,直到等到果实累累时,从青果到渐渐发黃,我捷足先登爬到树上去摘成熟了的杏儿。如今,看到已屹立半个多世纪的她,今年的果实特别的繁多,我就想到儿时和父母在一起短暂的十年岁月,我折了一枝驱车带回西安的新居,挂在电视柜上的博古架上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她。保留下这棵老杏树,其实,村里发小和家里好多人都不理解,都说重新裁一些花树更好看,要那干啥?然而,二姐知道我是为了留下来一个纪念,仅存的这一点点念想,就和我们坚持在老宅原址盖房一样,心里有一点点踏实和寄托,回家一一回到生我养我和我从这里三十八年前迈出脚步,走进城里的老家,我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似的,又依偎在父母的怀抱。</p><p class="ql-block">老杏树吐新绿,一月后长出半米多的新枝绿叶,直冲云霄,我内心深处好一个喜不自尽。但是,没有想到她几月之后还是干枯了,只剩下这空心的树桩。</p><p class="ql-block">三哥和好几位到院子看到她的乡党,多次劝我拨了她,我却想着不去动它,给这园子添一份侘寂之美。</p><p class="ql-block">为了守护老宅、守护家园,自春节后,设计新居方案几易其稿;为新居无奈清理,忍痛砍伐院落半个多世纪的参天大树;为了留下纪念,栽移老杏树,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却仍然未能成活,只有来年春天再栽种。</p><p class="ql-block">忙碌了大半年,终于在金秋十月等到主体建筑封顶初具大形🌞感谢亲朋好友,还有自西安驱车前来祝贺的亲戚!🎈鞭炮齐鸣💥红红火火,祈福高门香火旺盛、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移栽的老杏树虽是抽出了新枝,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成活,我在她旁边栽了二棵小杏树,缠绕在老桩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栽了三年的杏树,如今硕果累累……</span>就像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尽享天伦之乐,守护美好家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3年清明节,我们兄妹四人和表哥在《清雅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盛开的杏花下合影留念,姨表顺义哥几次对我们说:“二姨妈是姐妹仨中,最漂亮性格又最好,对儿女们最好的!”其实,我从小觉得尹村的姨妈,和城里二府街的姨都很好,见了都很亲切。不过,在我的记忆里,自小父母确实都没有打骂过我。</span></p> <p class="ql-block">我和三个表妹在《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我同爱人和单位的同事在我们《清雅园》摘杏</p> <p class="ql-block">老宅新建慰父母</p><p class="ql-block">兄弟共筑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2018年在长安老家,我们兄弟仨拆老宅危房,共筑清雅园。2020年农历六月十三,我们高寨村一年一度《过会》的大吉之日,我们艰辛的盖了三年,这其中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的《清雅园》落成了,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乐开了怀……</p><p class="ql-block">2021年母亲节,长安老家《烘房》,为了告慰父母,我邀请中国梅花奖获得者张涛等同学,原三意社副社长国家一级演员王战毅、王萍、安金香、李康定。还有,父亲和三哥的单位,两代人情深缘深的百年剧社西安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刘慧,共唱大秦腔。杨居礼老师应邀来了、我的大哥、大姐、二姐,还有表姐凤英姐、表哥顺义哥、双幸哥、表弟迎利、胜利都来了,我的妻与子,还有大侄儿都专程从西安回来了。三哥的老同学新利哥,带领大家而来,欣赏精彩的一场大秦之腔。</p> <p class="ql-block">怀揣着小时候和母亲在老家的故事,把父母留下的地方保留住,拆老宅危房,重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在原址上建造了一栋我们自己的——《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最爱是长安一一2021年5月17日,回长安房屋确权,日出晚归返西安!</p><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一日种的格桑花、向日葵🌻已经破土伸出了小苗,门楼内外,还有露台上花盆里的竹子长出了好多竹笋,门楼外的墨竹竹笋都穿了有两米高了。月季花爬满了墙、葡萄树上挂起了一串串🍇……在后院趁着刚刚下过雨的土稍松软一些,挥臂抡起羊镐挖坑,浇水,又种了一圈格桑花和两排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2021年《清雅园》落成的第一个春节,我和大姐、二姐、儿子和侄儿侄媳大年三十回长安老家敬父母、贴春联、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儿子和朋友在《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我同爱人和单位的同事在我们《清雅园》老照片前</p> <p class="ql-block">陶浒、李连源老师游《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李连源老师夫妇</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荔商会畅游《清雅园》</p> <p class="ql-block">邦家博士健康厨房《清雅园》低碳环保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年5月28日</span>我们俩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日,我们一家三口在大雁塔西路影楼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用剪刀收获芥茉、妻收获枇杷和杏,我再给竹子和花果树浇水,我们在院子里忙碌到月亮🌙高悬头顶!晚九点才启动车回转西安……</p><p class="ql-block">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调皮][偷笑]三年前栽的枇杷树,年年橙黄的枇杷让我喜乐无边,今年繁盛的更是挂满枝头压弯了腰,盼呀盼!三年橙黄的杏儿今年终于挂了果、去年十月底种的芥末丰收了爬满园、我用剪刀一枝枝剪了下来,足足放了一箥箕……</p> <p class="ql-block">我画的《故乡情》</p> <p class="ql-block">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一我在长安老家</p><p class="ql-block">‍西安大荔商会张勇主任游《清雅园》记:</p><p class="ql-block">“‍清雅园,是高俊峰梦想中的“桃花源”,也是现实中的家园。“故乡的土地是成长过程中的起点,或温馨或艰辛,生命之初的记忆永不泯灭。”这里是他的老家,这里有儿时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们疼爱的快乐,也有父母在老屋里去世不堪回首的痛苦。</p><p class="ql-block">为重建老屋,高俊峰对“清雅园”精心设计,数易其稿,三载春秋,为了建设“清雅园”,他曾驱车六十次从西安到长安老家来回奔波……他不顾兄长的不理解,保留下老屋的老门、老杏树、生锈的铁钗、铁锨、铁耙,和妈妈纳鞋底摘麦杆曾经坐过的尽剩的凳面,还买了和父亲那时躺过的同款躺椅……他的工作室,所挂画作、旧照,所陈列的老物件,都是乡土家庭的点滴记忆。房前屋后,花木葱郁,一草一木,都是高俊峰亲手所植。</p><p class="ql-block">“ 一看到木头、石头、砖瓦等土的场景,总是不由得让人倍感亲切。因为,我们原本就来自那里。” 清雅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着高俊峰和家人的乡土生活记忆;而我们眼中的清雅园:是儿子、是父亲、是家、是爱,是亲情,是每个人心中真正的“ 桃花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