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聚合力 城乡共建新范式

艳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碧海社区组织志愿者走出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马岭街新华社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展"互学互鉴"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上午,在金银湖街碧海社区薛晖书记带领下,天顺老兵志愿服务团刘天顺团长组织团队骨干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赴走马岭街新华社区开展"互学互鉴"交流活动,双方聚焦基层治理经验共享、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三大主题,通过实地观摩、案例剖析与战略研讨,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建新范式。</p> <p class="ql-block">实地观摩:共学“家门口”的治理实践 活动伊始,碧海社区参观团来到新华社区儿童乐园。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乐园从居民需求征集到多方共建的历程:通过居民议事会凝聚共识,发动志愿者清理场地、手艺人自制滑梯,链接企业及热心居民捐赠物资,两周内将闲置空间打造为儿童游乐天地。碧海社区代表对“全职妈妈护乐园”“能工巧匠齐出力”等群众参与模式频频点赞,并就如何调动居民积极性展开讨论。</p> <p class="ql-block">随后,大家走进新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碧海社区代表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架构及党建共建成果;行至儿童活动区,双方围绕“儿童议事会”“空间微改造”等创新举措展开交流,碧海社区工作人员特别关注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机制,现场记录经验做法;在老战士行动团工作站,参观团翻阅红色学习笔记、聆听志愿故事,对“五老”资源赋能青少年教育的模式表示深受启发。其间,新华社区展示辖区内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实物,与碧海社区代表交流助农帮扶经验,探讨产销对接、品牌推广等实践路径。</p> <p class="ql-block">座谈研讨:共谋“手牵手”的协作蓝图 参观结束后,双方在四楼会议室开展座谈。新华社区重点分享“一社一品”品牌建设经验:通过挖掘居民特长组建志愿队,激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治理主角”;同时链接老战士行动团、学校、企业等资源,形成“红色教育+实践育人”特色路径。</p> <p class="ql-block">碧海社区刘天顺志愿团队负责人聚焦“志愿者孵化”机制,提出以“东西部社区结对共建”为平台,推动双向赋能:一方面,碧海社区志愿者将赴新华社区参与便民服务、文艺汇演,通过示范带动为当地播下“精神种子”;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培训、项目共建,助力新华社区培育本土志愿服务队伍,最终实现自主开展常态化便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上,双方还围绕乡村振兴展开交流,计划整合助农资源:提出以蔬菜包形式团购蔬菜的创新模式,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短链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探讨开发农副产品分拣、包装等轻劳力岗位,带动居民灵活就业,后续还将引入电商运营、产品设计等技能培训,提升可持续创收能力,实现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双向促进。</p> <p class="ql-block">此次交流活动,既是经验的碰撞,更是合作的起点。双方约定以此次互访为契机,构建起"治理经验互鉴、志愿资源互通、助农产业互联"的立体协作网,持续释放“1+1&gt;2”的协同效应,为提升居民获得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组织:王恒</p><p class="ql-block">文字:王恒</p><p class="ql-block">摄影:冷裕祥、何素素</p><p class="ql-block">编辑:艳华</p><p class="ql-block">碧海天顺老兵志愿服务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