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当了20年的协会秘书长,办过近百个摄影展览,有一种特有的负疚感。每次展览开幕,张灯结彩、领导光临、摄友聚集、好不热闹……可是展览结束,撤展可就是我秘书长一个人的事了。每次望着那些不得不当废品处理掉的照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昨天还是大伙品头论足、姆指高翘的艺术品,转眼就变成了垃圾。我痛恨自己其实是美丽垃圾的制造者。</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辞去一切社会职务,潜心整理自已拍摄的作品,时至今日也有16个年头过去了。我突然发现,以往我们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单幅作品的欣赏,和现在一个完整系列照片的欣赏,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是重复多张照片的观赏,有一种作品的厚重感。摄影至今也还被许多人认为只是咔察一下的简单劳动,连在一起观看就会令人信服地认为绝不是简单劳动,而是智慧的积累。</p><p class="ql-block">前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我的《历史的见证,影像的力量》在滨江胤璞美术馆举办,在举办讲座时我还是采用以往那种老套的一张一张照片讲的套路,很累不说,人家也不见得都专心地听。于是我就把照片做成视频,再自己配上干唱干吼……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唱得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独创,我的原版。别无分号。现在大屏幕到处都有,非常方便展播。这次徐勇为我的展播特地从北京赶来,我很感动,和杜钢一起陪他去龙门、深奥古镇转转。没想到在龙门民宿的大堂里就有一个超大屏幕,我把随身携带的U盘一插,就可以观赏。徐勇也非常赞同这种系列展播的新形式。</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好处是便于交流,我上个世纪拍摄的东沙镇老街和普陀老街底片,全部被舟山徐正国博物馆高价收购。</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好处是对自己一生的摄影作品的系统归档,尽管还有三分之一没有整理,但现在还来得及。到时候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个完整的、拥有独立著作权的影像宝库。</p><p class="ql-block">注:刚刚接到浙江书房通知,后天4月26日上午九点开始的影像展播,一律凭二维码扫码付款凭证进门,按姓名桌标入席。</p><p class="ql-block"> 王秋杭</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4日于富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