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的希望(19)青春与梦想

故乡的鸽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园广播站的玻璃窗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茗子用手指轻轻擦出一小片透明,透过这方寸之地望向窗外。初春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般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过,有人驻足在樱花树下仰头张望,有人抱着书本匆匆奔向教学楼。她看见几个女生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广播喇叭兴奋地说着什么,隐约能听见"就是刚才那个故事""我也被感动了"之类的片段飘进播音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茗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转身时发现自己的倒影重叠在控制台的设备上——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一周前那个雨天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她和团队成员挤在狭小的策划室里,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被否决的提案,潮湿的空气里飘着速溶咖啡和便利贴的胶水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需要一个能真正触动人心的主题。"当时她这么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马克笔的笔帽。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就像某种启示。当"青春与梦想"四个字被写在白板中央时,她看见学弟小林的眼睛亮了一下,大四的学姐美咲轻轻点头,这个瞬间,某种温暖的电流在团队成员之间传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邀请嘉宾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文学系的学长第三次婉拒时,茗子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站在实验室门口等他做完那个必须连续观察三小时的菌群培养实验。"我听说您大一时创办的诗歌社团还在坚持每月活动,"她递上温热的罐装咖啡,"现在的社员们都很想知道,是什么让您在最困难的时期都没有放弃。"苏藤学长推眼镜的手停顿了一下,金属镜框在日光灯下闪过一道微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录音当天发生了一个意外。预定压轴出场的山田教授临时要去医院照顾突发心绞痛的老伴,茗子握着电话听筒的手指发凉。但两小时后,教授却出现在了演播室门口,灰白的鬓角还沾着雨水。"我太太说,那些等着听故事的孩子们更重要,"他解开深蓝色雨衣的扣子,从内袋取出几张泛黄的照片,"这是三十年前我带第一批学生做田野调查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些未被写进台本的细节构成了节目最动人的部分。经济学院的凉子说到为了攒留学费用同时打三份工时哽咽的停顿;美术系的勇太描述第一次个人画展前夜撕掉全部作品重新创作时录音笔捕捉到的轻微纸张摩擦声;甚至是山田教授翻动老照片时沙沙的声响,这些都在后期剪辑时被完整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节目播出后的反响超出预期。食堂打饭时会有陌生同学过来打招呼:"你就是广播站的茗子吧?昨天那期节目...";教学楼公告栏里突然多了许多手写的"梦想清单";连一向严肃的教务主任都在晨会上提起"最近有档很不错的校园节目"。但最让茗子触动的是第三天收到的一封邮件,来自向来独来独往的大二学妹:"听了建筑系学姐的故事,我终于有勇气把设计稿投给竞赛了,虽然可能不会得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的播音室里,阳光在调音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茗子轻轻抚摸耳机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海绵,这是她大一通过考核后领到的第一件设备。她想起第一次独自播音时颤抖的声音,想起辩论赛失利后在这里偷偷流泪被学姐发现的窘迫,想起无数个为修改脚本而通宵的夜晚。控制台旁边摆着今早刚送来的新节目提案,最上面那份的标题是《失败者的勋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樱花的花苞正在舒展。茗子打开麦克风,校园各处同时响起轻微的电流杂音。"这里是校园广播站,"她的声音像穿过无数条隐秘的通道,抵达每间教室、每条走廊、每片草坪,"今天我们收到一份特别的投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声音与声音的缝隙里,在讲述与被讲述的交界处,有些东西正在破土而出。茗子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广播的工作,这是用声音编织的、能让孤独者找到同伴的魔法。而她,正幸运地成为了这个魔法的守护者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