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去含山</p><p class="ql-block"> 突然,捧在手上的书就不想读了,想出去走走,最好是跑得远远的,在他乡异地,感受另一种氛围和感觉,让新鲜的事物刺激一下大脑,那才让人愉悦。这时,想起朋友老朱,前不久,他的一位四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打电话给他,希望见见他。老朱在那边笑了,说,“我马上打电话……”老同学正在巢湖帮儿子带孩子呢,发来定位,我们就直奔巢湖而去……</p><p class="ql-block"> 车在飞奔,老朱的心也在飞奔,这一路他给我讲述了他们的同学之谊。那个年代,生活条件都不好,老朱头脑灵活,就开始做生意,当然,这也是被逼出来的。那年他在考安庆师范学院读书之前,就已经在乡镇广播站工作了。报考大学之后,学费本由单位承担,可一年以后单位因经费拮据,学费只能出一半,另一半要自己解决,这可让老朱为难了!当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付了学费生活费就没有了着落。老朱一琢磨,就想到了做生意。他利用星期天,去江西贩运南丰蜜橘,去山东贩运苹果,一趟就能赚上千把块钱,既解决了学费,又挣了生活费。到了周末,就喊上老雷等几个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大排档点上几个小菜,推杯换盏,喝上几杯烧酒,解个馋……</p><p class="ql-block"> 大学时光一晃变成了深深的岁月,老朱在广电局总编的位置上退休了;老雷毕业以后干过采编记者,担任过台长,现在也已退休了;但求学的时光难忘,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化为深深的友情,没齿难忘。所以,老雷多次打电话给老朱,想到桐城来见见老同学,也希望老朱去含山来看看他……</p><p class="ql-block"> 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雷夫妇二人出门迎接,那种情动于中的感觉,真是溢于言表!老雷和夫人立马放下带孩子的事,领着我们就直奔含山县而去。</p><p class="ql-block"> 巢湖到含山只有二十多公里,老雷在路上就一个一个打给朋友电话,通知好友们晚上到饭店来陪老同学。到了含山县城,老雷又安排好宾馆住宿;我们放下行李,就直奔饭店。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却都满脸含笑,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这全都是冲着老雷的客人来的,而且是放下各种应酬,替老雷撑面子的。面对如此盛情,让我想到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那首诗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老雷虽已七十多了,但酒量超群,多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在含山呆了两天,酒就喝了两天;老雷的盛情让人感动,但最兴奋、最感动的还是老朱……</p><p class="ql-block"> 酒是最好的媒介。林语堂先生说,如果你一天不快乐,你就请客。老雷在接待老同学的快乐中,邀朋唤友举杯投箸就更快乐了!四十多年的友情,四十多年的思念,四十多年的情结,因为酒逢知己,因为酒的浓烈,将兴奋与快乐推向了极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凌家滩</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农田、庄稼、村落以及满眼的风光漾动着迷人的色彩。那个高大的玉人雕塑就矗立在广场上,头戴圆冠,饰有方格纹,顶上有一尖角,并饰有三个小圆纽,冠后至颈部有横线垂帘;他的双臂就竖在胸前,表情平静安然,人物造型十分朴拙,却透出了远古的神秘;数千年的苍海桑田,脚下的土地发生过什么?那生息融融,鸡鸣犬吠的市井景象又怎会突然消失?封藏了数千年的史前文明告诉我们什么?可能没有人能说得清那段时间轴上发生的一切。发掘,推断,探测,揭开鲜为人知的秘密会给世人怎样的昭示……</p><p class="ql-block"> 正是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我站在空旷的停车场上,瞩目极其开阔的四野,陪同前来的老雷说,这就是凌家滩。田畴沃野,十分恬静,在这份恬静之中,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可能。1985年,一位农民在自家的菜地里劳作,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白色的石头。农民并没有在意,只是随手拾起给孩子玩耍了。然而,却引起当地的文物部门的重视,因为,那不是普通的石头,竟是一块古玉!而农民拾到古玉的地方,就是凌家滩。</p><p class="ql-block"> 昔日这片没人在意的土地,忽然热闹了起来!考古人员从1985年至2007年先后五次对凌家滩进行了发掘,发现大型墓葬和祭祀区,以及生活区,总面积达160平方米。其中生活区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一条人工围壕长达2000多米!从地下挖出玉环、石锄、石凿、石铲等一批玉器、石器200多件,经过测定是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中期中心聚落遗址。原来凌家滩在远古时期竟是一座十分繁华的城市!你可以据此想象,养殖业、手工业、种植业在此兴起,并且逐渐形成规模,城市里人口聚集,城市文明远超我们对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判断。2023年,凌家滩遗址被认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标志性遗址。</p><p class="ql-block"> 土地,沉默无言,那是她的博大与丰盈。胼手胝足的先民们将数千年前的文明与精神化作深奥的谜底,就收藏在这片土地之下,只待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和认知去判断;那些造型朴拙而生动的玉器、石器、祭坛、红陶块遗迹和玉礼器,是否是人类宗教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原始哲学思想的起源,历法制度的起源,金属冶炼技术的起源,龙凤文化的起源,以及对建筑、工艺美学的追根溯源呢?其意义毋庸置疑,凌家滩是中国与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和代表性的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昭关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中的昭关么?关楼高耸,箭垛巍然。我们驱车很远的路,就是为了见到你。</p><p class="ql-block"> 沿着褒禅山旅游公路前行二十多公里,就进入景区的停车场,只见一块巨石,上面刻有王安石书写的“褒禅山”三个大字。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1054年,他辞去舒州通判,在回家的途中路过褒禅山,写下了著名的《游褒禅山记》。文章夹叙夹议,由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的由来,并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而抒发了作者的思想。从第三段起,“于是余有叹焉”奠定文章的基调,至后面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强调对传闻要“深思”和“慎取”,而引发人们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思想家的文字总是那么深邃,一篇好文也让褒禅山名扬千古……</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旅游路线一路向前,却不见昭关。问村民,才知跑过了。我们只好沿山路折返,在路旁终于看到了昭关。关楼巍耸,门洞幽深,对应着一条古道,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反倒感觉关楼小了点,局促了点。走上关楼,见一副楹联:“雄关复耸壮新天史话千秋传善美;伍相重光昭古鉴心碑百世举忠长”。殿堂正中央塑伍子胥雕像,手握长剑,气度不凡。旁边还有一副楹联:“诚然千古须眉败楚破越强吴照辉煌今不减;最是一生肝胆拜相殉国为神遇人英烈无名”。这两副楹联应是对伍子胥人格最好的概括了!</p><p class="ql-block"> 在春秋大国争夺霸权的年代,弱肉强食,大国兼并小国,领土扩张;诸侯们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他们之间再发生争斗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楚平王即位,任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太师。后来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的谗言,伍奢被杀。伍子胥见父亲被杀,吓得连夜逃走。楚平王为了不留后患,下令画伍子胥画像,到处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浩浩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难于上青天。伍子胥火急火燎,一夜急白了头。东皋公见伍子胥一夜白发飘然,便安排他更衣换装,混过了昭关……</p><p class="ql-block"> 关楼成了伍子胥人生的一大关隘,那幽幽甬门以及那逶迤而去的山路,便是又一重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六衖</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特殊的地名——六衖。是含山县的一位领导告诉我的。这个地名藏有什么秘密?那位领导说,你去了就知道了。你是桐城人,六衖人也是桐城人。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更有兴趣了。</p><p class="ql-block"> 老雷陪着我们去六衖,一路上田野里漾青泛绿,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渲渲地开着,黄的炫目,黄的让人心动!我们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这个叫六衖的小山村。在进入村口时,看到许多来此旅游的游客,人们携家带口,一家人驾车在此游玩就餐,观看山野风光。我是好奇心驱使,而非旅游的,所以,我就直奔主题。走入小桥流水人家,村子里十分寂静。路边的饭店,好像都不是本地人开的,那些很漂亮的农舍,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仿佛村里没什么人。穿过一个农民住宅办的小展馆,来到后面一户农家,只听见麻将声声,就去问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那四位打麻将的中年人见陌生人前来,都停下麻将,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我问他们,听说你们是桐城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是啊!我说:你们是怎么从桐城迁徙到这里来的?他们摇摇头,说,不知道,只有村里的老人知道。我接着问道:村里主要有哪些姓氏?那位年纪稍大点的说道,主要有汪姓、许姓、张姓和黄姓……</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聊天显然不合时宜,因为,他们要打麻将。走到村里的另一幢楼房,大门紧闭,只有院里那只花猫在摇动着尾巴。乡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茅屋俚舍,乡间泥泞的土路都不见了,只有小别墅式的建筑,环境也变好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可能是人气少了,许多人都到城里打工,人们离开了土地,让乡村变得陌生起来……</p><p class="ql-block"> 从含山县回来,眼前是一路的风驰电掣,是路边的风景,当然,还有老朱的同学老雷的火一般的热情。发乎于心的热情,是那么真诚与美好,身在其中还真是让人有些招架不住哩!六衖藏在我心里,因为他们是异乡的桐城人,他们因何流落到含山,又为什么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六衖?</p><p class="ql-block"> 我查了一下,衖,意为,巷,胡同。</p><p class="ql-block">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p><p class="ql-block"> 《楚辞·离骚》</p><p class="ql-block">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p><p class="ql-block"> 唐·李贺·《绿章封事》</p><p class="ql-block">另有:家衖、香衖、衢衖、里衖、閭衖等组词。查到这里,让我想到桐城至明代中叶开始,文化得以勃兴,桐城人骨子里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文化的重要,取这样一个文气十足的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含山六衖的桐城人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想大概是明朝末年桐城发生过一场汪黄民变,那是大明王朝崩溃之前,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暴动,城里的许多大户人家纷纷逃亡,许多人远走他乡。此外,清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曾给桐城城乡带来过动荡。但不管怎么说,六衖人的流徙,一定是动荡所致。时光荏苒,六衖人还保持着乡音,可见一个地方对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个种族的影响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唤起你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凌晨家滩展区</p> <p class="ql-block">凌家滩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褒禅山</p> <p class="ql-block">昭关城楼</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雕像</p> <p class="ql-block">六衖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