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被小人害的好人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b>提示:</b></p><p class="ql-block"><b>受害者应以直报怨,依法维权,切莫快意恩仇,以恶制恶,酿成“次生害”,使苦果变成恶果。</b></p><p class="ql-block">在前两篇短文中,说过从不害人的人,又说过害人的人,这里也说说被人害的好人。</p><p class="ql-block">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总有个别秉持善心善行的好人,却因小人的算计与诬害而陷入困境。他们是法律天平上理应被保护和支持的弱者,是占据道德高地的正义一方,总能引发社会的共情与声援。然而,受害者命运的转折点,往往隐藏在应对伤害的态度和举措中,错误的选择可能让受害者变为触及法律红线的加害者,将原本的苦果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甚至由好人㓆为罪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戒急用稳,忌应激失控</b></p><p class="ql-block">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些好人遭受小人的诽谤、诬陷或算计之后,过度应激,情绪失控,骤然迸发。有的怒发冲冠,暴跳如雷;有的心烦气躁,寝食不安;有的急于辩解,诅咒起誓。这些冲动之举,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恰恰中了居心叵测者的下怀。</p> <p class="ql-block">面临突至的祸害,保持静气十分重要。《菜根谭》有句话说得很在理:“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实践证明,静能戒急制躁,能平息怒火,能沉淀思绪,更能催生破局之策。当遭受无端的诬陷时,应当戒急用忍,戒急用稳,尽管做不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应戒躁、戒燥和制怒,稳住神,沉住气,坚信真理和事实终会水落石出。理性分析事情来由,梳理事情的脉络,剖析对方动机,收集关键证据,才能找准洗刷清白的突破口。然后,通过组织或法律程序为自己洗清冤屈,同时让小人或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依法洗冤,忌以恶制恶</b></p><p class="ql-block">前两年,报刊曾披露过几起令人既同情又痛心的个案。有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不忍村霸和黑恶势力残酷的盘剥欺辱,采用极端手段实施恶意报复,结果由被害的好人反倒成了罪人。</p> <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报一还,冤仇两清,天公地道。实际上原始社会就有一种复仇制度——“同态复仇”‌,即按照加害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程度,对加害人施加相同的惩罚。实际上,同态复仇往往会形成“倍加复仇”——报仇程度比原来更深重更强烈,后果更残酷。与恶龙缠斗久了,自身亦成为恶龙;同恶人个斗时间长了,自身也会变为恶人。同态复仇实际只会是以暴制暴,暴更暴;以恶制恶,恶更恶。</p><p class="ql-block">如果以“对方是坏人”为由,使自己的恶意报复合理化,以私刑取代公法,最终会陷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道德困境,陷入恶性循环的可怕怪圈,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会让仇恨和伤害的链条无限延伸,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以致使被害者沦为与施恶者同类的恶人。更有甚者,假若将违法报复合法化,那将会使法律失去约束力,导致社会陷入弱肉强食的无序丛林法则。</p><p class="ql-block">“快意恩仇”“自个了断”“以恶制恶”,这些任性恣意的做法,都会酿成难以预料的悲剧。不仅会使个人承受惨重的代价,而且还会殃及无辜,殃及社会安定。</p><p class="ql-block">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甘地指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说得好:“黑暗无法驱散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对待害人的小人及恶人,正确的做法只能是以直报恶,依法治恶,即受害者应秉持理性和正直之心,通过合法渠道,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伸张社会公平正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守善持正,忌酿“次生害”</b></p><p class="ql-block">当好人遭受恶人加害后(且称“原生害”),心态一般都会发生负面变化,形成某种心理阴影,以至结下难以释怀的负性心结,扭曲价值观,导致"疏善向恶"的悲剧,改变正确的人生轨迹,这可称为“次生害”。“次生害”往往比“原生害”的危害性更大更深远,后果更惨烈。及时化解负性心结,霩清思想迷误,拨正后续人生走向,才能有效防止种种“次生害”的发生和蔓延。</p> <p class="ql-block">有人曲解“高在忍,贵在让”的真谛,在受恶人欺辱之后,忍辱负屈,放弃原则立场,不该忍的也忍,不该让的也让,节节退让,换来的却是恶人的步步进逼,更助长了不良之徒的囂张气焰。这无异于姑息养奸,养痈成患。</p><p class="ql-block">有人置疑“善恶有报”,消极应世,对人生大道理似信非信,对善事不再热衷,对恶人恶行态度暧昧,遇事随风飘搖,浑浑噩噩度日月。</p><p class="ql-block">还有人在屡次的伤害中逐渐动搖初心,甚至萌生了“疏善向恶”的危险念头和行为倾向,有意无意的认可、羡慕甚至效仿小人的做法。极个别的好人甚至弃善从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p> <p class="ql-block">这就需要以向阳向善的心态,正确吸取被人侵害的教训,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不能打破内心的道德防线,迷失自我。在与小人的较量中,即使遭受一时的委屈和误解,也不能放弃对原则的坚守和正义的追求,避免陷入自我颓唐和消极应世的负面情绪之中。同时,要坚持学习修养,净心正观,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修养水平,以勇敢和智慧为武器,勇敢地面对恶人恶行及外界不良影响,矢志不渝地坚守真理,弘扬正义。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p><p class="ql-block">更为重要的是,如王安石所言:“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善则国治国兴,法善则民安民善。建立健全“利民之法”“利好人之法”,完善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筑牢保护好人及弱势群体的“防火墙”,让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在阳光下安全而有尊严地生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好人屡屡受害,才能避免好人受害后发生由“好善恶恶”向“疏善向恶”的堕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