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扬州篇

虚壹而静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3月24日,我们离开无锡,驱车前往“江南行”的第二站——扬州。在这里,我们待了6天5晚(3月24日-29日),慢赏琼花绽放,慢品早茶一味,慢寻古迹遗韵……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一步一景,一景一情,且将身心都交付给这温柔春光里的扬州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尤以“烟花三月”的春景闻名,李白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传诵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扬州住的民宿“合欢苑”可是一大亮点,原本只是想选择离瘦西湖较近的地方,却不想让我们拥入了樱花的怀抱。一到民宿,老板就告知我们,距民宿步行不到5分钟有一条以唐代高僧鉴真命名的道路,正是樱花盛开的时候,又名“樱花大道”。真是喜出望外呀,是为弥补我们无锡未观赏到樱花盛放的遗憾吗?哈哈,稍事休整,我们便寻樱而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是一条粉白色的梦幻长廊,千余株染井吉野樱次第舒展,花瓣如半透明的绡纱,簇拥成连绵的云冠,枝桠交叠处漏下细碎的金色光斑,风起时掀起的花浪中,鉴真图书馆的青瓦飞檐时隐时现,恍若盛唐的只鳞片羽跌落进现代街景。但是爱花之人实在太多了,正常拍照不与他人合影几乎不可能,这里,又要夸赞摄影大师的拍摄技巧了,效果如何?参见图片了,呵呵。当然,避开人流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早点过来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心动必须行动,第二天(25日)一大早,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樱花大道,人确实少许多,还能闻到空气里清甜的草木气息,樱花的淡香混着晨露的湿润沁入肺腑,我们尽情地吮吸着香甜的空气,继续捕捉与樱花约会的每一个美好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渐渐增多,我们便奔向下一个扬州必打卡之地——扬州早茶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扬州早茶讲究“一茶三点一面”(茶、包子/烧卖/蒸饺、面条),代表性的茶点有蟹黄汤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三丁包或五丁包、大煮干丝等等,据说扬州早茶必配独创的“魁龙珠”茶,此茶由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和扬州珠兰拼配而成,兼具龙井的清香、魁针的醇厚和珠兰的芬芳,耐泡且可解腻,戏称“一水冲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我们今天计划去瘦西湖,所以茶是没有点了,但特色美食可是点了不少,味道还真是挺不错的。不过,我认为吃早茶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方能一壶茶、几碟点心、谈天说地,体味悠闲雅趣,感触扬州的慢食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匆匆吃了早茶便赶往了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湖泊,其以“瘦”为特点,湖面蜿蜒狭长,全长约4.3公里,宽度不足百米,与杭州西湖的开阔形成对比,故得名“瘦西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瘦西湖的核心景观有五亭桥(莲花桥)、二十四桥、白塔、钓鱼台(吹台)等,园林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如小金山、徐园),又融入北方皇家建筑的恢弘元素(如白塔)。据说这里四季风韵各有不同,春有“长堤春柳”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日,秋观银杏金黄,冬见雪覆亭桥。在四季变换中,春日的瘦西湖尤为灵动鲜活,被誉为“人间芳菲处,扬州第一春”,我们来的正当时,桃红柳绿,百花争艳,湖面碧波潋滟,园林建筑掩映于花海之中,尽显江南诗意,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在春日里也更显灵动,湖上琴声与鸟鸣相和,文人雅趣扑面而来,好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正午烈日当头,游览也有些疲倦,我们寻得一家湖畔茶寮,以茶解乏,待日头西斜再续游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泡了一壶扬州本地名茶“绿杨春”,临水而坐,听风观景,堪称春日瘦西湖游览的“点睛之笔”。一壶绿杨春,半日扬州慢。湖畔茶寮不仅是休憩站,更是读懂瘦西湖的“文化解码器”——当茶香与湖风共舞,方知为何古人说“人生只合扬州老”。若能在此消磨半晌时光,你带走的不止是照片,更是一段浸润江南春色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总之,瘦西湖的春天,就是一首自然与人文的协奏曲。一湖碧水载着落花,古桥石径萦绕花香,每一帧都诠释着“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年约定。若想感受江南春色的极致风华,此地绝不可负。</span></p> <p class="ql-block">  出了瘦西湖景区,25日的游玩并未结束,我们赶往下一个打卡地——彩衣街、东关街。</p><p class="ql-block"> 彩衣街与东关街是扬州最具烟火气的“双生老街”,一条承载市井百态,一条镌刻运河繁华,共同勾勒出“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历史长卷。</p><p class="ql-block"> “彩衣街”长约300米,因明清时期聚集众多裁缝铺、布庄而得名,曾是扬州裁衣制裳的核心街区。如今仍保留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本地人日常采买、觅食的“宝藏小巷”,堪称“活着的扬州民俗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东关街”全长1122米,东起古运河畔东关古渡,西至国庆路,唐代即为商贾云集的“十里长街”,现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主打文化观光与商业体验。</p><p class="ql-block"> 穿行于彩衣街与东关街,左手是锅铲碰撞的市井交响,右手是运河涛声里的千年回响。这两条血脉相连的老街,恰如扬州的双面绣——一面绣着柴米油盐的温热,一面绣着明月笙歌的风雅,待你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想将扬州的夜景放在一个视频里呈现,所以26日夜间的古运河岸夜游便加队到“个园”之前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晚的古运河,褪去了白天的喧嚣,在光影交织中展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暖黄色的灯光勾勒出青砖黛瓦的轮廓,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桥梁被彩灯装点,形成“桥如虹,水如空”的梦幻景致。在这里,游船是体验古运河夜景的核心方式,很多人乘一艘画舫,欣赏两岸光影变幻。我们则是沿运河岸边悠闲地走着,看着游走的画舫,听着潺潺的水声,感受静谧的运河夜色,跟着光影走入运河的变迁中,慢慢体悟历史与当下的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  26日,我们去了个园。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是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的巅峰之作。其以“竹影四季石,一园藏乾坤”的造园绝技,将时间凝固于空间,被誉为“国内孤例的四季假山园林”。</p><p class="ql-block"> 个园之美,在于将四季轮回、人生起落凝练于方寸之间。游走其中,仿佛打开一本立体的山水哲学书——春山是希望的诗,夏山是生机的歌,秋山是丰盈的酒,冬山是沉思的雪。若说扬州园林是江南文化的精魂,个园便是这精魂最璀璨的瞳孔。</p> <p class="ql-block">  27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是我们提前预约的,这里门票是免费的,但需提前官方小程序预约,周末票很紧俏,建议提前几天预约。</p><p class="ql-block">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球首座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她以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为轴,以13个展厅、1万多件文物为经纬,用“黑科技”打破时空壁垒,让观众“一馆走尽运河千里,一日穿越千年春秋”。</p><p class="ql-block">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亮点多多,如主体建筑形似“运河之舟”,屋顶花园如起伏波浪,与古运河三湾生态公园融为一体。 玻璃幕墙映照运河波光,夜晚灯光秀中,建筑轮廓似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唐代沙船、宋代汴河客船等实景停泊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可登船感受“人在画中游”。 穹顶环幕影院中,乘“虚拟飞舟”从杭州拱宸桥飞掠至北京燃灯塔,四季风光扑面而来。“运河迷踪”密室逃脱,化身古代督水官,通过AR破解漕运谜案,文物线索藏于全息投影中,等等。在这里,文物不再是玻璃后的沉默者,运河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是可触摸、可交互、可共情的文明史诗。若说扬州是大运河“最得意的作品”,这座博物馆便是献给运河文明的情书,等待每一位读者写下自己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  28日,扬州的最后一站——何园。</p><p class="ql-block">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与个园并称“扬州园林双璧”,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不同于个园的竹石哲学,何园将中国园林的婉约与西洋建筑的典雅熔于一炉,中式飞檐与西洋百叶窗共舞,法式壁炉与徽州砖雕同室,见证晚清中西文明碰撞。 何氏家族走出“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红楼梦》《还珠格格》等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p><p class="ql-block"> 何园以“院落嵌套、廊环楼绕”著称,分为四个意境层,即东园——山水启幕、西园——池馆清音、住宅区——中西交响、片石山房——石涛画魂。何园双层廊道上下交错,串联东西南北四区,雨天不湿鞋、烈日不曝晒,行走其间如入莫比乌斯环;廊壁嵌什锦花窗(月洞、宝瓶、方胜等),移步换景,框住四季:春柳、夏荷、秋桂、冬梅次第入画……</p><p class="ql-block"> 何园之美,在于它不仅是园林,更是一部用砖木写就的晚清知识分子精神史——既有“寄啸山林”的传统文人理想,又有“开窗纳洋”的近代化先声。游走于复道回廊间,你会明白为何陈从周赞叹“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何园”。若说个园是盐商的山水狂想,何园便是士大夫的时空幻境,待你以脚步丈量,以心镜映照。</p> <p class="ql-block">  扬州,一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宜居之城,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值得细细品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