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彦∥雷祥制陶福泽人类 历史璨斓前景辉煌

秦之牛•人文西固

<p class="ql-block">  泱泱华夏,文明之源,七千年波涛汹涌,航程中屡衰屡兴。四大发明只是对人类贡献的冰山一角,曾经的造酒,白灰,地震仪,医学和陶器等等,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的推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当白水的先民们认识了火的热能后,又逐渐掌握了钻木取火,磨擦取火等技能,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焚烧后的泥土,崖壁具有结构坚硬,耐水固型等特性,因食而迫,需求之切,在母系社会就渐次发明了泥器,瓦器,陶器,进而结束了饮血茹毛,荒蛮蒙昧的野兽习性。用器而饮食贮运,用具而劳做生产,陶器的发明为人类择地定居,聚居成市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这才是华夏祖先对人类的最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进入黄帝时代,陶器兼有衡.量器,用.冥器,礼器,祭器等多种用途,且为国运所系,轩辕氏惠眼识珠,任宁封雷祥为主管陶业的官职“陶正”。雷祥出生于陶业发明的族群中,自然驾轻就熟,但他是有创新抱负的人,发现露天烧烤,随地抟捏的模式常受到自然损坏,劳民伤财,效益大低。便巡访陶业各地,了解源料性质,掌握工序技巧多方面一手材料,集百家技艺之长,择各种源料之优,察多处烧烤之势,反复调试源料,多次调试火势和时长,成功总结出当时最先进,最实用的雷祥制陶工艺,研创出叠层装置,前燃火,后烟窗,省燃料,可避灾的雷祥陶窑,效率提高十倍以上。依雷祥工艺所产陶器质坚,轻巧,美观,耐用,倍受人们喜欢。雷祥同时对陶器的型状,大小,容量,用途,名称作了严格统一的规定,极大的方便了生产生活,交易,祭祀等社会活动。他并将这些经验资料编篡成册,加以推广,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些文献虽然失传,但他对人类的伟大功绩不可磨灭,所以,在他去逝之后,便被人们敬尊为陶圣医祖,世世代代受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陶业生产至汉代时,人们在制陶过程中,初步认识陶料中高岭石,云母,蒙脱石,石英。又研习掌握了半透明体的琉璃制造技能,其以陶为胎,施以琉璃釉(氧化铅)入窑烧制的陶品,色彩有赤,白,黄,青,绿,缥,紫,绀多种。原产陶器也开始用釉上色,更加实用美观。当时珍品陶器和琉璃器多为宫廷及达官显贵所拥有,少量流入民间和东南亚邻邦。在北方陶业发展的东汉时,南方景德镇等地也出现陶业生产。隋代不知何因,琉璃技艺失传,但所创造的“绿瓷”完全可与琉璃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盛唐时,国泰民安,也是陶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技术进步,条件改善,以及宫庭赏赐赠送和民间需求迅猛增加,更有陶瓷赚回巨额利润的刺激,推动陶业创新生产,因而白瓷,青瓷,唐三彩次递登场。青瓷白瓷是在坯胎上施以青釉,白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在原火焰中烧制而成。所谓的缥瓷,千峰翠,艾色,翠色,粉青都属青瓷范畴。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汝窑,耀州窑都是青瓷产地。唐代的邢窑,宋代的定窑,都属于白瓷。而“唐三彩”的色釉则是先将坯体烧到一千一百度,进行施彩,再以九百度火势烧成。名曰“唐三彩”(铅黄,青,绿)实则有白,赭黄,浅黄,浅绿,翠绿,蓝色,茄紫色等多种釉色。其釉质主要成份有硅酸铝,铁,锑,铜,锰等金属元素,这是祖国独有的特种工艺之一。</p><p class="ql-block"> 宋代.我国首先掌握酸化技术,可以生产更加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品。南方陶瓷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品,外型精致轻巧,但因火度不足,瓷质不坚,时曰.不堪用耳。后在景德年间,悉得北诀。宋真宗命其进御时,上称“尤光茂美”,方赞誉日隆,欲购者,等重黄金亦难求得。此后景德镇称为瓷都,其器多洁白,质坚,半透明,因之誉满全球。</p><p class="ql-block"> 历经唐宋两朝的蓬勃发展,陶瓷业在明代迎来新的飞跃,登上陶业艺术颠峰。永乐年间,国势强盛,波斯,阿刺伯等国陶艺为我华夏所包容,在意境上,型体上,技术上日臻完善,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稀世奇葩“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宣德之后,数百年久盛不衰。它是用铜胎制成,该蓝釉极其珍贵,工序是打胎,磨光,镀金,精髓是掐丝和点蓝。制造密诀也是我国精绝独有技艺之一。时年又研创出了霁红,鸡红,五彩等奇异色釉,均是空前绝后的极品,倍重金价难求一品,可谓登峰造极。清继明制,使华夏陶瓷循续发展近两百年,在工艺,用料,经营管理和外贸各方面都达到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平,直至鸦片战争,陶业受到多重打压,大伤元气。</p> <p class="ql-block">  白水是陶业圣地,而雷祥所开创的制陶事业在这里并没有与时俱进,虽经数千年岁月打磨,终因源料贫脊,交通闭塞的先天不足外,加上工艺落后,投入不足等后天因素困扰,一直沒有跳出作坊经营的小圈子,依然是以业主为中心,匠人为纽带,分工合作,利益勾连的组合体。生产经营方式为,业主提供场地,轮盘配套,源料,燃料,瓷窑等基本条件。窑工五人,匠人,揉泥,搅轮的三人为内斑子,分工到位,合作在点,濡泥,装窑,出窑等工作为合作事项。匠人负责,两人配合制作陶坯,质量由匠人把关。搅轮的另外承担看门,烧水,捏制大.小角,烧窑时下梢等工作。揉泥的另外承担烧窑时场地供煤工作。外差,邦外二人为外班子,负责陶坯的定型,修补,凉晒,涂釉,备砂,联合其他外差完成烧窑等事项,烧窑质量由外差把关。这种生产模式所致,直到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时,白水总共才有陶瓷轮子三十八盘,生产陶品约八万件,从业者仅百余人。西河碗窑十七户,三十窑门,年产碗碟约三十七万件。陶瓷行业,其中西固就有轮子十八盘,占全县总数近半,改造时阿文的六盘轮子合作为“前进社”,文化的十二盘轮子合作为“光明社”,西河碗窑及二十盘轮子合作为“卫星社”(后为八一陶瓷厂)</p> <p class="ql-block">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调整生产关系,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上改革政策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白水的陶瓷产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良好态势,生产场点星椤棋布,湧现出潘家村何润芳,何长江,潘铁合三人,成功研制650型锟压式制缸机,比原国产刮刀压缸机工效提高八倍,白水陶业如虎添翼。据统计,当时全县拥有砂.瓦.陶窑一百四十多座,各式轮子二百九十多盘,从业人员一千四百多人,间接从业者不计其数,制陶品系有各种大小瓮,盆套,卓口,各种海子,油具,水槽,餐酒茶具等百余种。年产近千万件。在这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西固就拥有陶窑二十七座,轮子六十四盘,占全县三分之一,年产陶器百万件。仅东文化就有陶窑八座,轮子十六盘,年外销产品二十万件,盈利十余万元。用于购置拖拉机,汽车,脱粒机等,加快了农业机械化步伐。使当年的劳动日值达到一元以上,高出平均值一倍以上。更有故现的个体户冯忠孝,个人承包集体瓷窑和轮子,艰辛经营,当年获利六千多元。比当时一个生产队年终现金分配总额还多。而他则借助开放的东风,开年后就自已申办土地,执照等手续,自建瓷窑,按装轮盘,招贤选能,轰轰烈烈大展宏图。虽遭当年的寒潮,连阴雨,窑陷房塌多种自然灾害,仍成功烧制七窑产品,产值三万五千元,盈利二万元,窑工人均收入一千二百多元。自己劳动致富,并带动村民增加劳动收入。</p><p class="ql-block"> 白水陶业的盈益分配历史,难以追询,但就近代的模式大体可归为五种:</p><p class="ql-block"><b>一、十二份分配法。</b></p><p class="ql-block"> 将产成品平均分拨为十二等份,其中六份归资方的经营,原料,运费,设备维修,场地,燃煤等费用。另外六份,外差,帮外,搅轮,揉泥的各得一份,匠人得一份半,乘余半份作为烧窑时的烟茶费用。</p><p class="ql-block"><b>二、三大改造后,短时执行”四马分肥”法,(利益的三成交税,三成留作积累,一成半归资方,二成半为劳工再次分配)。随之就执行八级工资制。</b></p><p class="ql-block">三、一九六七年农村集体开始陶瓷生产,分配是以工分为主,外加补助的方式。确定生产指标,执行多劳多得,员工每窑人均获1300分,匠人获1500分。补助费按国家订价,以窑产值百分之五点五提取,匠人按一点五,加上其余四人,按五点五人平均计算。每人获补助三十至五十元左右。</p><p class="ql-block">四、开放之后,个人承包,自建自营者,先执行十二份分配法,后因原料,运费,然煤,电费等价格上涨,经营者入不敷出,经劳资双方协商,改为“十四份分配法”,经营者占八份,其余六份依原法分配。</p><p class="ql-block">五、后来又形成“除本分利法”,经理和劳工共同投资,共担风险,产值总额除去费税,(不包括工资)余额分为六等份,匠人得一份半,经理得半份,其他四人各得一份。这种方式是,利害相关,简便易行,导致国营陶业随之效仿。</p><p class="ql-block"> 史载,奴隶制社会始有对外贸易,其主要商品就是陶品和兽皮等,至汉晋时稍成规模,民间,官方均以淘为主,常与邻邦以物易物,或以金银等硬通货进行交易。张骞出使西域,就带有陶器,茶叶和丝绸。唐宋时,陶瓷外贸迅速发展,其形状,品质,色彩和美感深受内外客商的青睐。便通过各种渠道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南亚中亚和欧洲。白瓷,青瓷,唐三彩,外销价格飚升,可与黄金等重之价,且供不应求,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靖康之后,兵连祸结,陶瓷贸易严重受挫,直到明代,才得以恢复和发展。明成祖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到陶瓷外贸的丰厚利润,果断下令:加强南、北陶瓷生产,提高质量,降低税率,减少关卡,同时实行对外贸易集权垄断。秉承友好往来,公平交易的原则,不断扩大外贸规模。由此,巨额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王朝的国库。特别是宣德.成化年代的霁红,鸡红,五彩器,景泰蓝,均属瓷器极品,带动了整个国家对外贸易,走向颠峰。清政府继承明王朝的这一国策,重视陶瓷外贸,、因而延续了一百多年的贸易顺差。鸦片战争后,陶瓷外贸迅速萎缩翻牌。纵观华夏对外贸易,可谓是:以淘瓷为核心而发展,与国运兴衰共荣辱的悲壮史诗。</p><p class="ql-block"> 陶器是诸器之祖,溶入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困难时期曾是当地群众口粮供应的重要依托,因而该产业与当地人民结下不懈之缘。时下,这里的陶业处于半休眠状态,但是,圣人雷祥所开创的制陶事业,因其产品具有极强的抗酸碱,抗腐蚀,耐冷耐热,防潮绝缘等天然特性,所以繁衍出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陶瓷,磁性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等多种新型瓷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学,机械,装饰,半导体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科研.高精尖领域研制的陶瓷滤波器,复合陶瓷滤波器,其工作频率由原来的几百赫提高到一二百兆赫,在国防无线电通讯领域,精准测量领域,火箭,原子能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天竞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强者领先,历史有其规律,沉舟侧伴千帆过,枯树前面万木春。陶祖圣地的儿女们无比坚信、雷祥所开创的陶瓷事业将在新时代,为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世界文明的史册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p>